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立足临床服务需求,推进护理培养模式转型

时间:2024-07-28

姜新,王春艳,景雪莲,宋艳丽,马士姣,李春卉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立足临床服务需求,推进护理培养模式转型

姜新,王春艳,景雪莲,宋艳丽,马士姣,李春卉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一直以来是医学高校教学研究的重点,该文从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2个方面提出了护理本科实用技能型培养模式的依据。通过多方调研修订培养方案、实训中心提升技能水平、混合教育延长教育时程、创新基地拓展护生视野,从几个方面介绍了所在高校推进培养模式转型的具体做法。

护理学;培养模式;转型

护理是为了人类健康服务的一门职业,结合该专业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护理事业的迅速发展,护理培养单位对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改革必将向纵深发展,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将更加科学、完善[1]。护理学本科教育力度逐渐在加强,招生的规模在扩大,目前,护理学专业本科已经由最初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实用型和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成为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初级卫生保健及健康服务的主要群体。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为满足社会所需、职业所需和服务对象所需,加大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力度,适应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定位转型发展专业,由实用型培养模式向实用技能型培养模式转型,现总结交流如下。

1 护理专业向实用技能型转型的依据

1.1 社会医疗卫生的需求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截止到2014年,卫生机构数量比2013年增加了0.73万所,势必需要配备的护理人员数量也相应的要增加,见表1。

截至2014年,全国拥有注册护理人数300.44万,较2013年增加了22.13万人。而这些注册护士,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人员有222.22万人,占全部护士的74.0%。其中,在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工作的本科护士学历占13.1%,而在医院工作的护理本科学历者占15.2%,基层工作的护士占10.3%。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2.2,而世界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每千人口护士数为3.0。近4年来,医院的床位数增加了144.13万张,护士的人数增加了24.32万人。本科生的比率比4年前增加了1倍。面向基层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

表1 2014年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万)

1.2 护理专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21世纪医学科技的发展、卫生保健体系的健全和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为护理工作职能注入了新的内涵。护理工作的对象由患者扩大为健康的个体、家庭和社区;护理工作的场所由医院延伸到一切有人生活的场所;护理工作的内容从提供躯体疾病的护理扩展为提供精神和心理支持、健康指导、咨询教育、社区护理等贯彻个体生命的全过程。由此,医学高校为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必须向实用技能型转型。

2015年教育部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护理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基础,以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为依据,实施了指导性的目标培养计划。参照修订的标准,结合学校招生人数,岗位就业情况(2014年89.1%的本科生都在医院从事着临床护理工作)和教育部部分专业转型发展要求,以及护理学专业本科确定为校内转型培养专业,故此,修订护理学本科培养方案。

2 向实用技能型转型的主要做法

2.1 多方调研,修订培养方案

2.1.1 省内、省外7所院校同类专业课程设置调研选择具有区域代表性的7所院校同类专业进行调研。具体调研北华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延边大学、沈阳中医药大学、锦州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和齐齐哈尔医学院等7所院校的护理学本科培养方案。对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类型、人才培养特色、服务面向,业务培养要求,专业的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集中实践环节,毕业实习周数,内容分配,实训、集中见习、独立设置实验课的安排,毕业要求和就业岗位等进行了详细调研。并将培养方案中开设课程情况做了对比分析,为转型发展后的课程设置奠定依据。

2.1.2 用人单位调研,实施产、学结合修订培养方案社会需要的是基础知识宽厚,知识结构具有吐故纳新的通才,是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护理人才[3]。以服务区域人才培养为基础,调研了吉林大学一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吉林市465医院、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吉林市中心医院等5家三级甲等医院,就岗位胜任力的标准和人才需求(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业务要求及人文要求等)进行了调研。根据用人单位对护理本科人员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

基于以上调研,确定以实用技能型护理人才为培养目标,针对调研结果,完成了配套的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所需。

2.2 完善实训中心,提升技能水平

2.2.1 围绕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完善护理学技能综合实训中心护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而且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4]。完善护理学技能实训教学中心,设置6个实训模块,即健康评估实训模块、基础护理实训模块、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模块、护理人文实训模块、社区康复护理实训模块和外科护理学实训模块。加大专业实训范围和力度,实施专人负责,统筹管理,成为培养护理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性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2 教研成果反刍教学,实行了模拟临床场景式的教学(1)建立角色竞争机制管理法。科护士长(即大组长)相对固定,每学期更换1次,更换时由上学期考核科目的总成绩位居实验室前2名者担任;病房护士长(即小组长)每次考核后,由组内成绩最高者担任(如果出现并列由操作完成时间决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90.2%的学生得到了锻炼自己的机会,提前历练了竞争上岗的管理模式,使其成为既懂管理又业务拔尖的人才。

(2)建立高年资学长助教制。对已经完成相应课程的高年资学长,经教师推荐,自荐,成绩考核遴选,选定每组10名学长助教,在开放实验室训练时,进入实验室实施低年资技能辅导。此项措施的优点是:①促使了学长们对知识、技能的温故知新,理论与技能再次升华以及潜在教学能力的提高,也促使了他们将优秀的品质、实验室的管理经验等多项能力的传递;②对低年资学生们起到引领作用,建立了学生们之间融洽的沟通,缩短了初学者进入角色状态的时间,注重了整体的细节,考评标准掌握快,带出了学风、管理风和职业规范风;③使专任教师减少了用于业余时间辅导的不足,以便有更多的精力能用于教学的深入研究。

2.3 混合教育,延长教育时程

现在是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很快,为了满足、方便护生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改变填鸭式授课方法,实施混合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申报并获批4门专业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分别是基础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管理学和人际沟通。通过课程授课方式的改革,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护士奠定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延长了护理高等教育的教育时程。

2.4 创新基地,拓展护生视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护理学专业特点,结合专业实际,将护生的在校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既加深了护生对在校所学知识的认知,也了解到临床和患者的需求,拓展了护生的视野。

3 结论

通过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使护理专业学生适应临床实习角色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信念,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率,促进护理专业的快速发展。

[1]王日军,刘云军,王桂云,等.现代职业教育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3):2729-2731.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3]彭晓玲.新世纪高等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护理教育,2004,23(1):57-58.

[4]陈清波.加强基础护理技能教学培养实用护理人才[J].护理教育,2003,(12):116-117.

R7

A

1672-5654(2017)04(a)-0104-02

2017-01-04)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0.104

2015吉林省教育厅研究课题,地方高校应用技术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5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课题;吉林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契机下护理专业强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GH150425);2015吉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2015ZCY251)。

姜新(1982-),女,吉林吉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李春卉(1965-),女,吉林吉林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E-mail:lichunhui1965@sina.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