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张晓华,郭颖超,房婧,高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透析科,山东济南 250000
血液透析科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探讨
张晓华,郭颖超,房婧,高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透析科,山东济南 250000
血液透析室是危、急、重症等特殊患者治疗的场所,同时亦是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基于血液透析室的特殊性,血透室护士需正确识别其职业的危害性因素,加强自身的预防和保护意识,尽最大可能避免或者减少职业危害,确保自身的健康及安全。该文主要探析血透科护士职业危害的常见因素及相关的防护措施。
血液透析室;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通常来说,血透室护士的工作量大,且危险性高,且对于职业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因工作原因,与患者有较为密切的接触,绝大多数的患者均是常年透析的患者,具有病情较重的特征[1],并且受病情的影响,患者随时有可能出现危险,因此,血透室护士不仅要面临较多的职业危害性因素,同时还要承受一定的职业压力,这就要求血透室护士对职业危害有足够的认识,能够在工作中重视自身的防护,尽量将危害降低至最小程度,确保身心健康。
1.1 物理性危害
在血透室物理性危害中,主要涉及到2个方面的危害,①噪音危害。噪音危害主要来自透析机、心电监护仪以及水处理设备发出的报警声,其中水处理机的噪音为65 dB,透析液搅拌机在42~70 dB,透析机为35~73 dB。我国有关医疗环境噪音理想值在35 dB[2],且其极限值则在45 dB。上述警铃声引起的噪音可导致机体出现应激反应,极易使护士出现紧张、焦虑以及烦躁等情绪,且长期处于此种噪音环境下,还可造成听力下降、失眠、头痛、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②紫外线辐射危害。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使机体出现紫外线眼炎、皮肤过敏、红斑以及灼伤等情况,且其形成的臭氧为强氧化剂,是肺部与眼部最危险的刺激剂之一,护士长时间接触会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以及肺气肿,进而对其心理以及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
1.2 生物性危害
作为中毒、慢性或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透治疗的场所,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或者实施相关的操作中,会频繁接触到患者的分泌物、体液以及血液,因而在职业危害中,最主要的危害便是生物性感染,此种感染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锐器伤,即护士工作中常接触锐器,包括玻璃、剪刀、采血针以及注射器针头等等,遭受污染的锐器为护士发生血源性感染的最关键且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见且危害性最大的便是HCV、HBV以及HIV等,在上述病毒传播的方式中,经血液或其制品的传播几率最高,因血透室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在工作中被感染的可能性更高。另一种为病毒经受损的皮肤黏膜进入至接触者体内,例如中毒或者尿毒症患者,常出现腹泻与呕吐情况,而贫血的患者又需要频繁输血;在抢救患者时,重复使用透析器材以及紧张的抢救氛围等情况均使血透室护士无法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以及体液。
1.3 化学性危害
在血透室中,化学性危害主要为化学药品与化学消毒剂。因工作需要,血透室护士需进行各种消毒工作,例如手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机器消毒等,还需配制诸多的消毒液,此类工作均使护士频繁接触消毒化学剂,例如手快速消毒剂、“84”消毒液以及柠檬酸等,此类化学剂可在空气中挥发,进而通过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被人体吸收,最终可引起结膜炎[3]、支气管炎、过敏性皮炎以及哮喘等疾病;除此之外,接触浓度较高的消毒液还可使护士的皮肤被灼伤,若滴入眼睛中可造成短暂性失明;透析液挥发后会导致接触者刺激性干咳;长期大量接触此类有害物质,不仅会损害机体的肝肾功能,同时还存在致癌的危险性。在工作中,透析室护士通常会戴上手套,但手套上的滑石粉也会对肌肉组织带来一定的危害,包括组织增生、血管淤血等。
1.4 其他类型的危害
在血透室职业危害中,社会、心理以及环境等均为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其中在环境危害中,因工作的必要,护士常需要搬动患者床以及透析液,对于护士来说,这些工作均属于体力活,外加血透室地面的地板具有耐腐蚀性,较光滑,因此在搬动患者或者物品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护士摔伤发生意外,例如肌肉拉伤、创伤、骨折以及腰背部扭伤等;有时因加班,体力透支严重,造成护士身体处于长期疲劳的状态,对待工作力不从心,极易出现意外;在心理社会因素方面,因血透室的工作量较大,危、急重症患者较多,因此对职业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对此,护士需不断学习医疗操作新技术,及时有效掌握并熟练操作相关的技术;此外,在工作中,医疗机器有时会出现诸多意外情况、患者的病情出现变化以及较高难度的动静脉穿刺等原因使护士的心理压力增大,为有效防止任何环节出现意外情况,透析室护士必须长期集中注意力,保持高度的职业责任感;除此之外,护士的社会地位、人事制度、家庭压力以及业绩待遇等因素同样会使其心理压力增加,进而影响到护士的工作热情与质量。
2.1 提高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血透科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护士首先要做的便是提高自我预防和保护意识,血透科相关负责人需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对应的消毒隔离方案,包括管理血透器、医疗废物等制度,应用透析液时需作详细记录,同时还需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将有关的制度落实到实处;除了要加强防护意识之外,血透科护士还应提高对患者的管理,在实施血液透析之前应耐心仔细询问患者的有关病史,同时确保各项检查的完善。若患者未确诊或者急诊,均可按照阳性对待;提高对确诊为血源性感染疾病患者的警惕与重视,将其病情详细标记在其透析单上[4],并采取相关的隔离透析措施与消毒处理。
2.2 物理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在对空气进行消毒时,室内应避免留人,依照规定的时间将空气消毒机关闭,结束照射后保持室内的换气通风;对各种仪器定期进行维修检查,随时关上处理的房门,若患者出现呻吟或机器出现报警声,可于透析之前仔细做好管理及机器的相关检查,透析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监察,尽可能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此外,还需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给予其适当的心理护理。
2.3 生物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在透析操作中需严格遵循院内的相关规定以及科室的制度,依照正确的操作规范对患者实施治疗。血透室护士需对每位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查的结果有详细的了解,日常工作中养成良好的防护习惯,例如戴口罩、手套及帽子,着长袖,换鞋,对于破损的手套需及时更换。经研究相关资料可知[5],医疗从事者戴双层手套的感染率仅在0.20%~0.25%,因而可以说,带双层手套可降低感染率或者有效避免感染。若在工作中血液溅到护士的眼睛中,需即刻应用大量的清水实施冲洗处理;若重复使用透析器,需戴上防护面罩、围裙以及眼罩,定期清洗消毒口罩、工作服以及鞋子,若出现感染即刻更换,尽可能穿袜。若护士的工作服沾染上患者的体液或者血液,可使用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对其进行半小时的浸泡,其后再予以清洗。此外,在透析工作中,为有效避免锐器的伤害,护士需戴上手套,同时还应尽可能不回套针帽,用完废弃丢掉,在传递锐器医疗器械时将尖端朝向自己,避免将锐器、裸露的针头互相传递,以免导致锐器伤;对于确诊为HCV、HIV与HBV的患者,透析后不复用其器材;若出现锐器伤的情况需即刻将伤口的血液挤出,在流动的水下进行连续性冲洗,最后应用酒精或者碘伏消毒包扎。
2.4 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保持血透室空气的流通,确保血透室内化学物品的浓度被降低。对化学剂的储藏与放置进行定期检查,以免出现漏液的情况;在透析室内需尽可能戴上口罩,若化学剂意外溅至眼睛或者皮肤中,需即刻在流动的水流下不断冲洗;对于手套中的滑石粉,尽可能在医用的手套下再戴上一层防护薄膜手套。此外,透析室护士还需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与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有效控制自身的情绪,不将消极不良的情绪带至工作中;劳逸结合,确保睡眠的充足,提高工作效率。
血透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不但给血透科护士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其身体健康,对此,护士需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日常工作中加强细心,对于可预防的危害应做好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尽量杜绝职业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国家及医院应提高对透析科职业危害的重视力度,确保透析室护士的身体健康,使其能够为医疗事业奉献出更多的热情。
[1]丁惠芳.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85-86.
[2]邢春英.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29):298,597.
[3]周静.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J].全科护理,2015,19(8):750-751.
[4]沈艳燕.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医药前沿,2013,25(27):379.
[5]阮孟珠.血液透析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4):470-471.
R47
A
1672-5654(2017)02(b)-0134-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5.134
2016-11-10)
张晓华(1972.11-),女,山东济南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血净净化患者护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