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乔红梅
吉林省人民医院呼吸一科,吉林长春 130021
肺心病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肺组织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会对患者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且近年来我国肺心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因而其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和转归情况也逐渐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关注。为了对肺心病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调节,应在其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同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使其保持最佳的治疗状态[1]。本次医学研究对肺心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对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本次医学研究观察对象设定为2010年1月—2012年11月之间到本科室接受治疗的100例肺心病患者,其中,56例为男性,44例为女性,观察对象入选年龄在 48~76岁之间,平均(62±12)岁,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间隔在2~12年之间,平均间隔为(6.5±3.4)年。利用随机分组法划分所有观察对象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 28例,女性 22例,平均年龄(61.5±10)岁,平均发病时间(6±3)年;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2±11.5)岁,平均发病时间(6.7±4.3)年,两组患者发病间隔、年龄构成以及性别组成等临床资料对比可信度较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肺心病观察对象实施基础性治疗和护理,具体方法为:依据患者临床检查结果和具体症状,由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制定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主要涉及营养供给、交叉感染的预防和处置、临床检查、治疗和用药教育以及日常护理等几个方面,患者应严格遵照医嘱联合、适量、全程、规律、早期用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社会和家庭方面的支持。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也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患者家属的力量,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倾诉的机会,从而减轻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②失望和悲观心理。患者在反复多次治疗未取得理想效果后,必然会出现失望和悲观情绪,进而认为自己的病情拖累了家人,还有些患者会产生对于医护人员的抵触情绪,并放弃治疗或是抵抗治疗。此时,朋友和家人的关心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表现出足够的耐心,用非语言和语言等方式温暖患者,从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与医生联合为患者提供鼓励和支持,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切实帮助患者解决面临的问题,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争取早入回归工作和生活,增强自身的存在感。③恐惧和担心情绪。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肺心病患者,由于其对于疾病的认识不足,因而常会出现恐惧和担心等心理问题,此时,护理人员应使用亲切、温柔的语言安慰患者,鼓励患者主动倾诉,指导其掌握心理主动调节方法,从而避免恐惧和担心心理的影响,使患者认识到自己不是孤独的。④抑郁和焦虑心理。肺心病通常预后效果较差,且病程较长,加之自身经济收入较低,文化程度较差,对于疾病知识的认识不深入,因而会担心自身的疾病会给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并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严重者还会出现拒绝治疗或是自杀倾向。对于这类存在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其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加强其对于疾病的认识,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从而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心理。
两组观察对象均于治疗和护理1年后接受《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调查,该表主要涉及12个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调查内容,总分为60分,评分结果越高则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同时,于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和护理6个月后,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情况[2]。
表1 两组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分析[分,s]
表1 两组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分析[分,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 P值失眠1.30±0.1 1.42±0.3 11.485 0.03强迫症状1.73±0.3 1.78±0.3 12.125 0.04人际关系1.50±0.2 1.60±0.3 11.549 0.04抑郁1.37±0.2 1.57±0.2 11.321 0.04焦虑1.33±0.3 1.48±0.2 12.094 0.03敌对 偏执1.44±0.2 1.45±0.3 12.001 0.03 1.27±0.2 1.32±0.2 12.152 0.02
通过SPSS 17.0软件对本次临床观察的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χ2检验分析,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若P<0.05,则说明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3]。
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为:8例12分以下,约占 16%,20例 12~15分,约占 40%,22例 15~20 分,约占44%;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为:20例12分以下,约占 40%,20例 12~15分,约占 40%,10例 15~20 分,约占2%。两组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χ2=5.634,P<0.05)。
2.2 负性情绪
实验组患者接受心理干预护理后,其失眠、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等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如表 1 所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主要发病原因在于呼吸道感染,且中老年人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肺心病患者通常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且预后效果较差,病程较长,因而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发生率较高,进而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对肺心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对患者负性情绪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证实,肺心病患者接受心理干预护理后,其失眠、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等负性情绪均显著改善,且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5]。由此可知,心理干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肺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问题[6]。研究证实,受到高应激状态的影响,对于缺乏良好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肺心病患者,其心理损害危险程度能够达到43.3%左右,约为其他接受心理干预患者的2倍左右,而适当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则有助于这一心理问题的改善和缓解,这一研究结果与本试验论证结果相近,可见,本次医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肺心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负性情绪发生率的降低,所以,在肺心病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采取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家庭情况的不同,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其获得更多的支持、照顾与关爱[7]。
[1]费文芳.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2011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1(1):7-8.
[2]庞家荣.心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1):20-21.
[3]李庆安,许晓琼,杨新辉.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9):871-872.
[4]张慧慧,杨水秀,刘江红.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2(5):26-28.
[5]张江舟,潘建良,陶明,等.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4):320-321.
[6]刘跃晖,杨新辉,任小宇,等.心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5):415-416.
[7]邹文娟.肺癌化疗患者心理干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09,11(6):513-5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