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付乔宝
云南省沾益县人民医院,云南沾益 655031
冠心病在临床心血病疾病中占有较高发病比例,由功能性或器质性冠状动脉病变诱导心肌需求与冠状动脉供血失衡,最终引发心肌损害所致[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及生活方式转变等危险因素增多,冠心病发病率显著上提升,若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救治,极易引发死亡事件。对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与血小板及红细胞间的关联引起广泛关注,同时也是评估预后的指标,而临床诊断中,肌酸激酶同工酶渐被心肌特异性心肌肌钙蛋白取代,为心肌细胞损伤诊断的准则。本次研究对血小板相关参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进行探讨,旨在探讨临床诊断价值,现将相关内容总结报道如下。
本次研究选择冠心病68例患者作研究对象,男40例,女28例,年龄 41~84 岁,平均(65.6±2.3)岁。 依据国际冠心病分类标准,急性心肌梗死即AMI组和心绞痛即AP组各34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0~82岁,平均(65.7±2.4)岁。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组间性别、年龄具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间RDW、PLT、PDW、MPV、PVT的检测结果对比
表1 各组间RDW、PLT、PDW、MPV、PVT的检测结果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
表2 各组间首次采集血样hs-cTnT、cTnT、cTn I以及CK-MB检测结果对比
表2 各组间首次采集血样hs-cTnT、cTnT、cTn I以及CK-MB检测结果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
AMI和AP组入院后即行静脉血标本多次采集,具体为确诊后首次采样,后依据病情反复采样,对照组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均为2mL/份,监测在采集后2h内完成。对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D-MB)、血小板计数(PLT)、心肌肌钙蛋白 I(cTnI)、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敏心肌肌钙蛋白 T(hs-cTnT)、血小板积压(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相较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AMI和AP组均居较高水平(P<0.05)。三组在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AMI组心肌肌钙I初始几日升高倍率最大。见表2。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AMI组和AP组RDW监测值居较高水平,表明冠心病患者RDW增大为评估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子。有文献报道,动脉内膜血栓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诱因,而再灌注和动脉膜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起着重要作用[3]。因血小板在血管壁大量粘附和聚集,诱导较大体积血小板形成,血小板体积异质性在血液中随之增大。本次AMI组和AP组相较对照组,PVT、RDW、MPV、PLT均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冠心病患者病发时间与血小板体积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分析心绞痛病发机制,由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造成,对心肌未造成损伤或损伤较小;心肌梗死病发机制为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突然中断,对心肌造成的损伤较大,甚至诱导心肌坏死。心肌内的特异标志物在心肌损伤后会进入血液,对特异性标志物检测,是重要的诊断冠心病的手段,如CK-MB、hs-cTnT等。本次冠心病患者在入院后即行血液采集,对特异性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示hs-cTnT指标、cTnT指标、cTnI指标以及CK-MB指标检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尤其AMI组患者的各指标水平检测值明显更高,与AP组以及对照组均差别显著(P<0.05);表明通过对以上各指标进行检测,在严格保证检测值准确度的前提下,可对是否发生AP和AMI,以及AP和AMI的预后效果如何等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并准确判断心肌缺损程度,利于AP和AMI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或继续作进一步的治疗,以改善预后效果。
综上,红细胞分布宽度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心肌肌钙I的浓度变化是临床诊断心肌损伤较好的指标。
[1]王利娜,李忠信.人心肌肌钙蛋白T及其在临床上的最新应用[J].医学综述,2003,9(4):207-209.
[2]杨振华,潘柏申,许俊堂.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文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准则[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3):185-189.
[3]尹玲.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2010,30(2):52-5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