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李仁伟 饶建华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呼吸科,云南开远 661600
化学消融的原理是应用微创手段将药剂送达肿瘤以杀灭肿瘤细胞和使肿瘤小血管拴塞,达到病灶最大程度坏死消融的治疗目的。2003年,开展了CT引导下化学消融术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工作,不断总结改进,应用CT介入经皮多种化学消融术联合治疗肺癌取得较好效果,证明其具有可行性和推广应用价值[4]。
25例肺癌患者经过CT和/或X线检查,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或经皮肺活检,病理检查明确细胞类型,25例肺癌患者中,鳞癌16例、腺癌9例,中央型8例、周围型17例,肿瘤大小:直径3~16cm,平均6.5cm。其中2例肺癌患者有肋骨转移、4例患者有纵膈淋巴结转移。
经过CT定位,对穿刺点与进针方向进行确定,于局麻状态下,按照正确方向将 Chiba针(20~22G)插入,于CT引导下,将其分层插入瘤灶,对于较大病灶,可采用两针或多针实施并行穿刺。穿刺时,尽量在经过部分正常肺脏组织后穿至病灶,争取穿刺一次成功,必要时可将注射针并行插入,尽量减少或避免针尖进出病灶边缘,以防发生药液外漏,对患者产生刺激,出现疼痛反应,确保可顺利完成注射治疗。
穿刺成功后,①经穿刺针,将浓度为50%乙酸混入少量非离子造影剂(10%碘海醇)缓慢注入实施治疗。采用乙酸治疗,可对肿瘤产生强大的破坏力,但是若注入量过多,或浓度过高,均可导致患者血液酸碱度的变化,甚至对其肾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其注入总量需<12mL/次。②对于弥散不全部位,可通过对进针角度与深度的调整将无水乙醇(浓度为9:1,与少量碘油混合)注入。由于注入乙酸后对患者有明显刺激,为避免乙酸治疗时患者产生明显的疼痛反应,对于靠近包摸的病变部位,可使用无水乙醇直接注射,但是乙醇总量需<60mL。③采用上述药剂实施治疗时,若患者刺激反应较明显,则可对液化坏死部位、肺癌累及且接近大支气管病灶部位采用抗癌药,即给予阿霉素(剂量10~20mg)+顺铂(剂量30~50mg)+碘油少量,将其完全混合乳化,并注射于病灶内。可有效避免乙酸或乙醇弥散后进入支气管,对其产生刺激导致患者剧咳,对于液化坏死区,为避免稀释,可对其注射抗癌药乳剂。
完成治疗后,于CT下对完全弥散填充病灶进行观察,留置针观察10min后将针拔除,并进行局部包扎。若一次治疗反复发生药液外漏或者弥散不完全,于5 d后实施二次治疗。骨转移灶,将适量阿霉素或无水乙醇与碘油乳剂混合后注入,使局部获得完全弥散填充消融、止痛。对于弥散填充治疗基本满意的患者,30 d后实施CT复查,并根据其具体病情实施再次治疗。
25例患者中,一次治疗20例,病灶基本被药液弥散填充;5例于5 d后实施二次治疗,病灶被完全弥散填充,30 d后复查CT,病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或坏死。7例于30d后对碘油稀疏区或残留病灶区再次实施治疗;3例于2个月后再次实施治疗,1例最多治疗5次。所有患者25个病灶,共实施治疗42次。随访病例半年后17例(17/21),CT复查病灶缩小及坏死明显。其中直径缩小大于50%者12例,直径缩小25%~50%者3例,直径缩小小于25%者2例,但其内有较明显的坏死区。4例(4/21)病灶有增大但其内仍有部分坏死及碘油充填区。
肺癌属人类常见恶性肿瘤,约85%患者在诊断时病情已届晚期,或因肺功能与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失去手术机会。肺癌非血管性介入,指在影像的引导下,采用穿刺针通过非血管途径对肺癌实施诊断与治疗。在肺癌的临床诊断方面指的是穿刺活检,其穿刺对象主要包括肺门或纵隔可疑性转移淋巴结、肺部结节或肿块,以及胸膜可疑性转移病变。临床治疗肺癌的方法,主要包括局部淋巴结转移消融术、肺部结节或肿块消融术,以及肺癌并发症非血管性介入治疗等[1]。
肿瘤的微创治疗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种,即经肿瘤供养动脉途径灭活肿瘤和经皮肤直接消融肿瘤[2]。而肿瘤局部治疗有多种方法,其中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而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其肿瘤全身性的转移与扩散,导致其手术切除率较低,而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几年,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微创介入术在肿瘤的局部治疗中越来越重要,并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3]。常用方法主要有物理消融与化学消融,其中物理消融是使用冷冻或加热的方法促进肿瘤组织的坏死,包括微波消融、射频消融、超导氩氦刀冷冻消融以及激光消融等;化学消融是直接将各种可以杀灭肿瘤的化学物质注入肿瘤内部,由于选择的药物不同,疗效和并发症也不同。临床应用较经典和广泛的化学消融术是经皮穿刺瘤体注射无水酒精。
上述应用CT引导下经皮多种化学消融术联合注射治疗肺癌可使用细针穿刺,创伤小、经济简便。将乙酸或乙醇等药物注射至瘤体内,并与各种化学消融方法联合使用,优势互补,每一次治疗均可使填充药剂获得最大限度的弥散,以获得良好疗效,减少治疗次数。与传统单一药剂行肿瘤消融治疗方法相比,对患者的副作用小,疗效更加显著,同时可有效扩大治疗适应症,减少多次治疗所导致的穿刺损伤,从而增加患者的耐受性与治疗依从性。
多种化学消融术联合注射治疗肺癌,为临床上大量的肺癌患者,难于手术切除或不能耐受及不愿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而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确切局部灭瘤治疗效果,而对正常组织影响小、全身副作用轻微的优势。符合当今微创、安全、经济、有效及少副作用的治疗技术发展趋势。可作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较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图1-2:男性,75岁。C-2959。右下肺鳞癌(CT介入活检病理)
图1 直接乙醇胸膜下病灶注入14m L填充
图2 两月病灶缩小再次注入乙醇9m L填充,少部分漏入周边肺组织
[1]钱元新,陈伟.肺癌的介入放射学(1)非血管性介入[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2,11(10):53-56。
[2]陈勇,李彦豪,何晓峰,等.透视下局部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眶内静脉畸形[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特刊.
[3]何晓峰,李彦豪,卢伟,等.经皮穿刺0203混合气体盘内注射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12):1312-13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