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呋塞咪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拔管前后的降压观察

时间:2024-07-28

崔茂排

云南省罗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罗平 65580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人们健康健康意识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选择手术治疗,以SBP升高为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也明显增加,大大增加了麻醉风险。降压成为麻醉不得不面临的问题,选择何种方式何种药物降压,原则上根据个体生理及当时状况进行权衡[1]。作者以呋塞咪和尼卡地平降压对比观察36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012年本院普外科及骨科四肢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观察36例,ASAⅡ-Ⅲ级,随机分A、B两组,A组给以呋塞咪降压治疗,B组(对照组)静脉给予尼卡地平或硝酸甘油降压治疗;年龄60~76岁,体重44~72kg,麻醉前血压控制在(150±10/80±20)mHg,平均手术时间 1.5h;A 组合并完全性右束枝传到阻2例,合并心肌缺血2例;B组合并完全性右束枝传到阻滞1例,合并心肌缺血2例;其他异常未检出。(见表1)

1.2 麻醉方法及术中管理

1.2.1 两组病例麻醉前停用降压药,不常规麻醉前用药[2]均静脉快诱导:药物组合为芬太尼 2~4μg/kg、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1.5~2mg/kg,阿托品根据心率情况0.008~0.001mg/k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连接Drger Fabius P1us麻醉机机控呼吸,VT10mL/kg,Si大于 70%;术中常规监测记录 HR、ECG、BP、SpO2;麻醉维持丙泊酚 2~8mg/(kg·h)及瑞芬太尼 0.05~3 μg/(kg·min)静脉微量泵持续注入,术毕逐渐减量停药。

1.2.2 观察项目 观察拔管前后的HR、SBP、记录给药时间及拔管时间。

1.2.3 降压方法 以麻醉前血压为衡量标准,当SBP超过麻醉前10%并有升高趋势,A组给以呋塞咪10~20mg静脉注射,B组静脉给以尼卡地平 0.25~0.5mg/(kg·次)。

表1 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一般资料

表2 老年高血压降压过程及降压情况

2 结果

A组15例在减浅麻醉过程中血压逐渐升高,拔管前给以呋塞咪治疗,其中2例由于血压剧烈升高,在使用呋塞咪前先用尼卡地平控制血压,其余3例拔管后5min左右血压升高,给以呋塞咪治疗;A组11例用药后40~60 min血压下降达麻醉前水平,8例血压下降达正常范围,降压幅度≥30%;A组患者降压过程中5例HR增快≥20%,无不适自觉症状,其他不良现象无,气管拔管后观察1 h到送回病房15min内血压没有升高。

B组17例患者在减浅麻醉过程中血压升高,17例给以尼卡地平降压,1例在气管拔管后血压升高,给以尼卡地平控制血压;B组患者血压均及时得到控制,同时均伴有心率增快,气管拔管后观察1 h到送回病房15min内,血压不平稳,尼卡地平需要重复使用,(10±5)min血压反弹再次给药,所有病例送回病房后血压均回升超过麻醉前水平。见表2、3。

表3 回病房15m inSBP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拔管前后选择呋塞咪降压[3],首先考虑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管壁弹性纤维发生变性,主动脉的口径及容积增大,可扩张性减小[4],呋塞咪的应用减少了血容量并外周扩张小动脉,消除了相对可扩张性减小的主动脉口径及增大的容积,使大动脉的可扩张性相对增加,并降低了外周阻力,其降压对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有针对性;其次是呋塞咪利尿减少血容量是逐渐发生的过程,血压出现缓降,维持时间也相对较长,提高了降压的安全性,所以将患者送回手术科室时血压能维持在安全范围;最后是呋塞咪减少血容量及扩张小动脉降,减轻了心脏的前后负荷,同时也改善了外周组织的血供,所以呋塞咪降压即使降压程度超过麻醉前的30%,有一定的心率增快,但患者无明显的不适,若需要适当回升血压,根据尿量进行补液也相对安全[5]。

尼卡地平拮抗钙离子流入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产生降压,该降压机制对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不具有针对性,控制血压效果快速、明显,但心率加快也明显,作用时间短暂,仅作为紧急情况下使用。

相比之下,呋塞咪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拔管前后的降压治疗[6],同时应该注意电解质状况,但不能千篇一律,还应该根据患者实际状况,有时需要联合其他降压药物应用。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10.

[2]戴体俊.麻醉药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3.

[3]唐泰,于德水.围手术期治疗高血压的新药-呋塞咪[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4,15(1):413-414.

[4]周衍椒,张镜如.生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9.

[5]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47-549.

[6]刘正美.围拔管期高血压[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6,17(5):219-22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