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联用药治疗急性脑梗40例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时间:2024-07-28

马丽亚

(齐齐哈尔市财贸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0)

急性脑梗死好发者为中老年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者,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笔者运用脉络宁、丹红注射液、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6月间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的病历资料,男55例,女25例,年龄48~76岁,所有患者均经过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院患者,按照先后入院顺序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接收常规治疗: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能进食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每日75~100mg、步长脑心通胶囊2~4粒,每日3次,餐后服;中重型患者加用甘露醇、速尿、纳洛酮,吸氧,纠正电解质失衡,对症治疗及护理。治疗组: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250mL中静滴,每日1次,10~14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丹红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250mL中静滴,每日1次,10~14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胞二磷胆碱0.5~1.0g加入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250mL中静滴,每日1次,10~14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中静滴,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脑蛋白水解物10mL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滴,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3 疗效比较

80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40例患者基本痊愈率为62%(对照组为25%),患者5d内起效,病残程度0级;25%(对照组37%)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病残程度在1~3级;13%(对照组38%)的患者治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治疗组总有效率87%,对照组为62%,2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

4 讨论

急性脑梗死灶的中央区为坏死脑组织,周围为水肿区在梗死的早期脑水肿明显,梗死面积大者水肿也明显,相反梗死面积小者水肿面积相对较小,水肿区脑回变平、脑沟消失当梗死面积大,整个脑半球水肿时,中线结构移位,严重病例可有脑疝形成。后期病变组织萎缩,坏死组织由格子细胞清除留下有空腔的瘢痕组织。陈旧的血栓内可见机化和管腔再通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一般为白色梗死少数梗死区的坏死血管可继发性破裂而引起出血称出血性梗死或红色梗死。脑梗死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明显增高,此外NO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也均随之增高[1]。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是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多肽。急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内皮素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降压素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疾病性质病情有密切关系,积极控制这些物质之间的平衡紊乱,将有助于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神经与内分泌两大系统各有其特点又密切相关共同调控和整合内、外环境的平衡。脑血管病患者下丘脑-垂体激素的释放增强这种释放可能直接侵犯至下丘脑垂体等组织或与脑水肿压迫血管使有关组织循环障碍有关。脑动脉闭塞6h以内脑组织改变尚不明显,8~48h缺血的中心部位软化、组织肿胀、坏死。灰白质界限不清,镜检见组织结构混浊,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变性、坏死、毛细血管轻度扩张,周围可见液体或红细胞渗出。

脉络宁注射液是由牛膝、玄参、银花、石斛等多味中药材经科学方法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溶血栓,降低血粘度作用。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和红花,其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和通脉舒络。丹参近年来研究表明,不仅有活血化瘀,且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缓解心绞痛,与红花联用增强了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疗效。胞二磷胆碱是磷脂酰胆碱的前体,能降低参与自由基形成的游离脂肪酸水平,具有抗氧化稳定细胞膜和促进神经细胞恢复作用,临床多年的使用发现其对患者残肢功能恢复和意识恢复有积极功效,三者联合主治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起效快,经济实用。CT显示梗死灶为低密度,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形状及大小,较大的梗死灶可使脑室受压、变形及中线结构移位,但脑梗死起病4~6h内,只有部分病例可见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而大部分的病例在24h后才能显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且小于5mm的梗死灶,后颅凹梗死不易为CT显现,皮质表面的梗死也常常不被CT察觉。增强扫描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

[1]刘大强,孟岩,孟家眉.对脑卒中临床工作的建设[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2008,21:12~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