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起关于食用小食品引发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时间:2024-07-28

赵志刚 李琳

(开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开原 112300)

一起关于食用小食品引发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赵志刚 李琳

(开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开原 112300)

5月29日14时55分,开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然接到市中心医院疑似食物中毒的电话报告,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卫生监督与卫生检验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与采样。经查,本次中毒29例,均为开原市城东乡某村小学学生,进食同一食品为本校食杂店出售的“流浪者”牌小食品;疑似中毒因子为富马酸二甲酯(产品名霉克星),现将全文报道如下。

食物中毒 流浪者牌小食品 富马酸二甲酯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中毒学生概况

经查,城东乡某村小学现有学生251人(分6个年级与1个幼儿班)。学生家庭均在本村分散居住,各自在家就餐,唯一食用的同一食品集中于校内食杂店出售的“流浪者”牌小食品。主要原料是人造豆筋,并加入调色、调味剂。5月28日购买该食品的学生76人,上午9点30分左右进食该食品的学生46人,食后当天相继有29例发生过敏性中毒症状,于5月28日(2例)、29日(4例)、30日(13例)、31日(5例)、6月1日(5例)先后到市中心医院儿科病房进行住院治疗。1周后陆续痊愈出院。

1.2 中毒食品来源

经查,5月24日校食杂店店主从二道商贩手中购入“流浪者”牌小食品。省卫生厅、沈阳市苏家屯卫生监督所于6月3日对生产该食品厂进行了现场卫生学检查。该厂设备简陋,无任何洗消作业过程,将麻袋包装的豆筋直接倒入和面机中,添加油、糖稀、色素、糖精钠、山梨酸钾、孜然、芝麻,为控制霉菌生长,并向其添加非食品原料霉克星(富马酸二甲酯)。

1.3 疑似中毒因子

经查,“流浪者”牌小食品中的富马酸二甲酯(产品名霉克星)是湖南省平江县科新化工有限公司出品,包装为500g/袋,商标注有高科技产品,新型消毒剂,属于非食品添加剂,禁止加入到食品中食用。

2 临床症状

本次中毒29例。其中,年龄分布7~14岁。女18例,男11例。主要集中在5月28日进食“流浪者”牌小食品后,引发中毒的最短潜伏期30min,最长潜伏期5h。主要临床表现:头晕、面色潮红、颈头部出现皮疹、荨麻疹样、皮肤瘙痒、四肢末梢有麻木感、恶心,个别呕吐、头痛、腹痛、腹泻,部分患者有咽部充血、血压个别偏高、个别尿常规有血尿、蛋白尿现象;3例严重者有瞳孔散大现象,并四肢出现知觉障碍现象;有3例在心肌酶谱检查中出现轻度改变,出院前去中国医大进一步检查均正常。

3 实验室检验

3.1 样品采集

按无菌采样的要求,现场采集3类7份样品,详见表1。

表1 现场采集样品明细表

表2 可疑毒物分析明细表

3.2 检验方法、项目与结果

3.2.1 可疑毒物的检验结果 为查找可疑中毒因子,我们对“流浪者”牌小食品进行了可疑毒物分析,方法有快检法、薄层法与气-质联机法。结果详见表2。

3.2.2 卫生指标检验结果 为评价“流浪者”牌小食品的卫生质量,我们按国家同类食品的卫生标准进行了理化与微生物指标的检验,结果详见表3。

3.2.3 便培养结果 为排查学生中毒原因,我们对3例学生的便做了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肉毒梭菌的培养和鉴定,结果均未检出。

3.2.4 霉菌定性结果 为评价“流浪者”牌小食品霉菌污染程度,现场随机抽查20袋该食品,感观检查,肉眼可见霉菌12袋,不合格率占60%。

3.2.5 水质检验结果 经检验该校学生的饮用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表3 卫生指标检验明细表

4 小结

综上所述,本起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特有的中毒症状分析和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并经3名以上食品卫生专家合议评定,这是一起因食用该校食杂店出售的“流浪者”牌小食品引发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该厂严重违反《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制售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小食品(向食品中添加非食品用的消毒剂-富马酸二甲酯),造成学生集体发生食物中毒,性质严重,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鉴于《食品卫生法》的属地管理原则,我们按法定程序实施了案件移交,交由沈阳市卫生局依法对该厂家实施责任追究。

鉴于我市首次出现流通环节的中毒事件,提示我们有必要加强对该环节的卫生监督与检查。对进入学校的各类食品更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教育经营业主,不能贪图便宜,牟取不义之财,要实行正规渠道进货,索取三证,保证经营的食品安全可靠。为避免类似的中毒事件的发生,在本市的食品生产厂家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宣传培训,“食品中不得加入非食品添加剂”保证所出产品安全、卫生、健康。

[1]王涨富.毒物快速系列分析手册[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35,868~870.

[2]周本正.实用卫生检测技术大全[M].上海:科学出版社,1992:531~5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Methods of food hygienic analysis-physical and chemical seetion (I)[S].GB/T 5009[S].1-5009.100-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Methods of food hygienic analysis-physical and chemical seetion(II)[S].GB/T5009[S].101-5009.203-2003.

[5]赵宝玉.最新食品安全质量鉴别与国家检验标准全书[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101~105.

[6]王镭.PAPEPS ON MEDICAL SCIENCES OF CHINA[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2297~2298.

[7]王连秀,彭智慧,左晨.CHI N E S E J OUR N A L O F F O O DHYGIENE,2004,16(4):366~367.

[8]李娜.卫生防病检验质量控制技术与监测评价方法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1770~1776.

[9]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防病实用大全[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1611~1615.

[10]李树林.毒物的毒理与毒物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56~558.

[11]丁革.常见毒物分析[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10~412.

R155.6

A

1672-5654(2011)07(c)-0047-02

2011-07-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