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咽喉科疾病妙用杏苏散

时间:2024-07-28

张冬生

(福建省云霄县中医院耳鼻喉科 福建漳州 363300)

1 喉源性咳嗽

相当于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喉痒、顽固性、刺激性干咳为主要症状,晨起或夜间为甚;口淡、舌淡苔白、脉弦。胸片正常。属凉燥证;治以温散风寒、宣肺化痰;主方:杏苏散加苏子。伴口干、痰粘难咳者,多属内郁化热,主方去生姜、半夏,加蝉衣、芦根、天竺黄疏风清热利咽。

病案:张某,女,31岁,2008年4月22日就诊。咽痒、咳嗽少痰1个月,晨起及夜间为甚,伴口干、痰粘难咳。无胸痛、发热;体检:咽后壁粘膜轻度充血;胸部正位摄片: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患者1个月前,曾伴鼻塞、流清涕,在院外服中西药治疗(用药欠详),刺激性干咳不减。证属外感风寒,肺失宣肃,内郁化热;治以宣肺止咳,佐清热利咽。主方:杏苏散加苏子。苏叶10g、杏仁10g、陈皮10g、茯苓10g、前胡10g、枳壳10g、桔梗10g、苏子10g(包煎)、蝉衣6g、芦根20g、天竺黄6g、甘草3g。每日1剂,煎汤,日服2次。3剂后,自觉晨起及夜间咳嗽减轻;守方继进,共服9剂,咽痒、咳嗽消失,无特殊不适,病告愈。

2 吭咳症

系以自觉咽中痰阻,时常用力清嗓,咳而有声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本症特点:多为外感风寒,寒凝痰滞于咽,致频繁清嗓,无痰或少痰,缠绵难愈;口淡,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咽后壁粘膜轻度充血水肿。好发于青少年,冬春季多见。属凉燥证;治以温散风寒、化痰利咽;主方:杏苏散去大枣,加天竺黄、射干。伴口干、痰粘难咳者,多属内郁化热,杏苏散去生姜、大枣,加天竺黄、射干、芦根,清热化痰利咽。

病案:方某,男,8岁,2009年1月10月,以反复吭咳、少痰1个月为主诉就诊。1个月前,曾因鼻阻、流清涕,咳嗽、咳痰稀白,在院外治疗(用药不详)。辰下:吭咳、少痰,口淡,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咽后壁粘膜轻度充血。证属:外感风寒、束于咽喉;治宜:宣肺散寒、祛痰利咽。主方:杏苏散。苏叶3g、杏仁3g、陈皮3g、半夏3g、茯苓10g、前胡3g、枳壳3g、桔梗3g、生姜1g、天竺黄2g、射干2g、甘草1g。每日1剂,煎汤,水:一碗二分煎3分,温服,日2次。3剂后复诊,自觉咽喉较前舒适,吭咳减轻,二便如常;舌淡,苔薄白,脉缓。效不更方,守方继进,共服9剂,吭咳缓解,无特殊不适,病告愈。

3 声带小结

属中医慢喉瘖,病归慢性喉炎。然临床中发现,外感风寒致急性音哑、伴鼻寒,咳嗽、痰稀色白,舌淡苔白患者,咽喉镜检查见声带小结,声带粘膜无明显充血;病属凉燥证;主方:杏苏散去大枣,加蝉衣、胖大海治疗;获愈。

病案:李某,女,30岁,教师;2008年3月15日以失音1周,伴咳嗽为主诉就诊。患者“三八”节外出游玩,不慎感冒,随即咳嗽,咳痰稀白,鼻塞流清涕,音哑。患者就诊前曾在院外治疗,声嘶无好转,就诊时用文字交流。辰下:声嘶,咳嗽,痰稀白,口淡,舌淡苔薄白,脉弦。喉检见:声带前中1/3交界处见一对称性小结,声带粘膜轻度水肿,无明显充血,声带开合功能正常。证属:风寒束肺,肺失宣肃,声门闭合不利。治宜:宣肺散寒,化痰开音。主方:杏苏散去大枣,加蝉衣、胖大海。苏叶10g、杏仁10g、陈皮10g、半夏8g、茯苓10g、前胡10g、枳壳10g、桔梗10g、蝉衣6g、胖大海3枚、生姜3g、甘草3g。每日1剂,煎汤,日服2次。嘱禁声,忌鱼腥。3剂后复诊,咳嗽、咳痰减轻,声嘶好转,自觉发声较前轻松。守方继服,共服13剂,咳嗽消失,声音如常;喉检见:双声带小结及声带粘膜水肿消失,声带闭合正常,病告愈。

4 讨论

《温病条辨》:“若伤燥凉之咳,治以苦温,佐以甘辛”。凉燥证治以杏苏散。其中,杏仁、苏叶同为主药;杏仁苦温而润,宣肺止咳除痰;苏叶辛温,微发汗,使凉燥从表而解。桔梗、枳壳、前胡为辅;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肺止咳;前胡疏风降气,助杏仁、苏叶轻宣达表除痰。佐以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健脾化痰。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协调诸药。诸药配伍,共奏轻宣凉燥,宣肺化痰之效。

喉源性咳嗽患者,杏苏散加苏子以助降气消痰;吭咳症患者,杏苏散加天竺黄、射干以助祛痰利咽;声带小结患者,杏苏散加蝉衣、胖大海以助宣肺开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