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郑佐恒 郑佐桓 刘彦辰
(1.辽宁省调兵山市郑佐恒中医诊所;2.铁法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 辽宁调兵山 112700;3.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 110033)
带状疱疹,中医学称之为“丹毒”或“蛇串疮”,是一种急性接触传染的感染性疾病,属皮肤病范畴。发病时皮肤突然变赤,状如涂丹,因此古人形象的称为丹毒。在《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中描述“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丹毒临床表现,皮肤上出现成簇的水泡带状分布,皮肤红肿热痛,象云片状,略高于正常皮肤,边界清晰,不及时治疗会迅速向四周扩散。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中间由鲜红转为暗红,可有表皮脱屑大小不等,通常小片表皮脱屑较多。水泡大小不等呈浑浊,或为黄色,水泡破烂流水,患处疼痛作痒,在水泡破烂处又生出新的小水泡,此起彼伏病情迁延。同时患者伴有心烦、身热、口渴、便秘、尿黄等全身症状。带状疱疹即“蛇丹”。其主要症状是皮肤成簇集状水泡,水泡如绿豆或黄豆大小,中间夹有血疱或脓疱,排列如带状。皮疹多数发生在单侧,常见于肋间,次为头面部。发病季节多见于春秋两季。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多由肝经郁火和脾经湿热,或过食辛辣、刺激、不洁之物等,助热生湿,久郁化火。复感火热之邪,引动肝火,湿热蕴蒸,而血分生热,侵淫肌肤脉络发为疱疹。本病好发于颜面和小腿部。生于头面部的也称为抱头火丹,多偏于风热。生于腰背部的称为蛇串疮或蛇盘疮,发于腰背者多偏于湿热。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发于小腿和臀部者偏于湿热下注。本病多见于幼童和老年人,但近些年成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病属于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是机体免疫力下降所致。火热之邪发病《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言火邪致病,“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病腑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热邪致病“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火热之邪易扰及神明,出现神志失常和不安,火热之邪又易灼伤筋脉。火与热的关系是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甚。外邪引动内邪,火热相合热壅血瘀,轻则红肿疼痛或发为疮疡,重则血败肉腐发为痈疽。治疗期间患者要配合、保持心情舒畅,忌口非常重要。
自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和针灸治疗带状疱疹8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82例均为门诊患者,男50例,女32例;年龄20~65岁;病程最短8d,最长20d;发于春秋季者65例,冬夏者17例。
银翘解毒丸(金银花、连翘各50g竹叶、荆芥各20g牛蒡子、薄荷、桔梗各30g淡豆豉、甘草各25g)每次服1~2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10天为1疗程。
治法:循经远取为主,辅以局部取穴,毫针刺用泻法。
(1)曲池、合谷、支沟。(2)血海、三阴交太冲
每日选一组学委,每次20min,10min后捻转1次,每日1次,10d为1疗程。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注意营养,进食辛辣刺激、肥甘之物,以清淡、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食物为宜。穿清洁柔软的棉质内衣,以减少对创面的磨檫。
治愈:皮疹消退,阳性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显效:皮疹消退,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疼痛不减。
本组82例,治愈72例,占87.8%;显效8例,占9.8%;未愈2例,占2.4%;总有效率97.6%。
李某,男50岁,症见左侧第8肋~10肋间簇集性不规则大小不等成群水疱,每群大约7~12个,水泡基底红晕,伴针刺样疼痛。诊断:带状疱疹。治疗:银翘解毒丸。每次2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针灸,每天1次,每次20min。第5天水泡红晕消失,疼痛明显减轻,第10天皮疹消退,阳性体征消失,无疼痛无不适感。一年半后随访未复发。
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接触传染的感染性疾病。发病时皮肤突然变赤,状如涂丹,又名“丹毒”。因皮损如蛇行,故名“蛇串疮”。因其缠腰而发,又称“缠腰火丹”。本病多由肝经郁火和脾经湿热内蕴,嗜食辛辣复感受火热时邪,引动肝火,湿热蕴蒸,血分生热,侵淫肌肤、脉络而发为疱疹。幼童发病多因身体机能发育未全免疫系统抗病能力低下而发病;老年人发病由于机体自然老化机能衰退正不胜邪而发病;成年人发病,是由于自持体壮,饮食偏嗜过食辛辣厚味等(不卫生或垃圾食品),起居失常,不知养慎,外邪引动内邪而发病。银翘解毒丸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祛风透表。针灸具有宣散风热,清利湿热、止痛的作用。中药与针灸配合应用相得益彰,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不同情况,儿童和老年人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根据季节变化适时锻炼,防寒保暖,营养均衡。成年人要生活有规律,不妄作劳(透支体力),少食辛辣之物,烟酒少量。病愈后,若失于保养会使疾病复发或久病不愈,或出现变症。若养慎得当,则身体健康不病,或虽病很快痊愈。
[1]孙国杰.针灸学.高等医学院校第五版教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段富景,方剂学.高等医学院校第五版教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内径.高等医学院校第五版教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陈红风.中医外科学.高等医学院校第五版教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