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艾良友,郗永勤
探索绿色发展的企业转型之路
艾良友1,郗永勤2
(1.阳光学院人文社科系,福建福州350015;2.福州大学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116)
企业作为绿色发展主体,应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废物利用、技术创新、科学管理为重点,着力构建绿色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
绿色发展;企业转型;循环经济;科学管理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科学发展理念[1]。2016年6月30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节能降耗、实现降本增效,有利于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补齐绿色发展短板”。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户,迫切需要以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福建省作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近年来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下,一大批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节能改造、污染减排和废物利用,逐步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企业转型之路。
企业以节约优先为发展理念,以淘汰落后产能、余热余压利用、变频改造、集中供热等为基本途径,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降本增效,逐步形成集约化生产方式[2]。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一批水泥、造纸、制革和化工等行业,严格按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的要求,积极引进高效节能生产线和技术设备,从源头上降低了能源消耗。在余热余压利用方面,兴业皮革、优兰发纸业等企业建立蒸汽回收和机台余热回收装置,推动热量高效回收利用;中节能、煌明陶瓷等陶瓷建材企业充分挖掘窑炉和蒸压釜的余热资源,建设余热回收装置提高回用效率;龙麟水泥、红火水泥、新丰水泥等企业充分利用熟料煅烧产生的热能,配套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站。在变频器改造方面,大部分企业都采用变频技术对风机、电机等耗能设备进行变频控制,实现了较好的节能效果。在集中供热方面,鸿山热电、石狮热电、国电泉州热电等企业逐步推行热电联产,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大幅降低了园区内其他企业的燃煤锅炉使用。在清洁能源推广使用方面,冠幅现代家用、闽清豪业等企业大力推进煤改气工程,旗滨玻璃等企业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百川资源、如意集团等企业将燃煤锅炉改造为生物质燃料锅炉,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
一批造纸、化工、印染等企业以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为抓手,制定清洁生产审核方案,着力针对生产全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烟(粉)尘等污染物,大力优化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实施生产全过程污染防治和监管,不断提高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和无害化。以英博雪津、森宝食品等为代表的食品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利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施设备,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层面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基本形成食品质量安全的绿色发展模式。一批企业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和中水回用系统,统一收集生产生活污水,采用“物化+生化”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置;联合石化、智胜化工等企业建立起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实现冷却水高效循环使用;厦门钨业开发了浸出溶液转型与深度净化技术,实现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9%。
企业坚持“吃干榨净”理念,高度重视废旧家电、废塑料、废纸、废油脂、废橡胶等再生资源,以及粉煤灰、冶炼废渣、化工废渣、废气等工业“三废”资源利用价值,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应用,推进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值化利用。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向专业化、高值化方向发展。隆诚实业和百川资源再生科技逐步形成了以废旧塑料瓶片回收生产绿色环保布料的生产体系;陆海环保回收利乐包加工形成再生纸浆、再生铝塑膜、再生塑料、再生铝屑等资源。绿洲环保、漳州全通回收废旧家电、废五金等再生资源,拆解成铜、铁、铝、锌、不锈钢等原材料,成为福建省主要的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基地。利洁环卫、兴重环保逐步加大对地沟油渣等餐厨垃圾回收处理,龙岩卓越、厦门卓越以地沟油、潲水油等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和生物甘油。环科橡胶、东风橡胶回收各种废旧轮胎,开展轮胎翻新和再生胶、精细胶粉的生产。芝星碳业、永安人造板以农林三剩物为原料,生产活性炭、中纤板等产品。厦门三立着力开展汽车发电机、起动机回收再制造,成为国家再制造示范试点单位。
工业“三废”资源循环利用逐步向技术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中节能、闽新集团、易达建材、九洲建材等企业利用石粉、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等固废资源生产新型建材产品。龙岩高岭土、冠福、龙峰陶瓷等企业利用选矿废石、废气陶瓷、铁矿尾矿渣、瓷粉尘等生产日用陶瓷产品。龙麟集团、红火水泥、新丰水泥等企业将煤矸石、粉煤灰、废石、工业石膏等废物资源添加到水泥生产过程中。翔鹭化纤、百宏聚纤等企业开展废EG、废丝的回收利用;厦门钨业利用废钨回收熔炼渣中的镍生产贮氢合金粉;闽发铝业回收利用挤压车间、氧化电泳车间和喷涂车间产生的边角废料;龙化化工优化生产工艺,回收氯气,新增芒硝和石膏等产品。
技术创新是企业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3]。紫金矿业、百川再生资源、清源科技等一批企业坚持产学研发展模式,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紫金矿业集团和福州大学联合创办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建立了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机制,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企业建立了全行业第一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原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的基础上,先后组建了厦门矿产地质勘查院、厦门紫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东北亚矿产勘查开发分公司、福建紫金矿冶测试技术有限公司等科研和设计实体,还配备了较完善的选矿和湿法冶金中试车间和检验设备,为矿山绿色开采、绿色生产、废物利用等提供了优质的研发平台。福建百川资源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绿色生态环保纺织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近年来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及回收再利用全过程,积极与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聚合物资源绿色循环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建设生态设计管理体系和工业设计中心,使再生PET产品的设计充分考虑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废弃产品重复再利用率达90%以上,成为工信部确定的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试点企业。
科学管理是企业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目前,大部分企业建立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企业开展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保障企业绿色生产行为的贯彻落实。建立起了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如原料油管理制度、燃煤管理制度、用电管理制度、蒸汽管理制度、设备漏点管理制度、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管理制度等。不断完善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等绿色发展的统计监测设备,科学采集绿色生产的统计数据。强化员工宣传教育,利用公司宣传栏、黑板报、电子显示屏、月度分析会、每天早会、班组班前班后会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节能意识的宣传和培训;组织中控主操人员、生产质量调度人员等一线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交叉轮岗、技术比武,发挥老员工、技术骨干传帮带作用,降低产品综合能源消耗。部分企业执行绿色生产的资金奖励制度,激励员工绿色生产行为。如围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清洁生产开展小革新、小改造活动,一经采用给予100~1 000元奖励;对于技改项目,达到设计任务书要求的,一次性奖励有关科技人员1 000~5 000元。部分大型集团企业定期开展能效评比和检查,对于能效领先的分公司执行资金奖励,对于落后企业实行通报批评和资金惩罚。
未来5年,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企业作为绿色发展的实施主体,应着力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废物利用、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等途径入手,加快形成符合各行业发展实情和各具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切实推动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
[1] 肖巍.推进绿色发展势在必行[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5): 12-15.
[2] 艾良友,郗永勤.福建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演进历程与路径选择[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38-44.
[3]王旭,秦书生,王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探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8):26-28.
Exploring the road of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to green development
AI Liangyou1,XI Yongqin2
(1.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epartment of Yango College,Fuzhou 350015,China;2.The Research Center of Circular Economy in 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16,China)
Enterprise is the main body of green development.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unification of economic benefit,social benefit and ecological benefit,it must focus on energy saving,clean production,waste utiliz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green development,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circular economy,scientific management
F124.5;X37
A
1674-0912(2017)01-0008-03
2016-11-19)
福建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我国省域循环经济创新驱动的机理与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FJ2015C231)
艾良友(1987-),男,福建长汀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