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吴茂仓
(常宁市林业局 湖南常宁 421500)
站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湿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和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大局的高度,抓好组织架构顶层设计,建立谋全局、管全域的统筹协调的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构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建设的工作格局。要求树牢全域生态理念,将湿地保护从局部试点向全域拓展,把湿地保护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城乡建设和水利、交通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深度融合。
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全方位落实管护力量,加密编织管护网络,着力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具有全球化湿地保护的理念,遵守湿地公约、加入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制定湿地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湿地保护区检测规划和保护恢复的技术规程,让湿地生态保护有法可循,有规可依。另外,通过法律法规可以充分调动多方面参与对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从科研、旅游、教育方面加强对于湿地生态的保护、管理、检测,实现跨学科、跨流域、协调保护的有效机制[1]。
其次构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网络。通过信息共享、能力建设、政策倡导和实地示范等,推动流域内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恢复和增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如由湿地管理机构、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科研单位和NGO 等组成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黄河湿地保护网络、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黑龙江流域湿地保护网络,对于流域的经济发展、气候调节、居民供水、景观美学、保护岸线及控制侵蚀、供给大量的水生生物产品、提供快捷的水上航运交通等服务功能。
再次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宣传力度。民众对于湿地生态保护的认识和保护对于湿地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对于湿地生态宣传工作势在必行。一方面可以通过社区宣传、讲座、公益活动参与等实现对于湿地生态保护的宣传;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广告以及抖音、微信、微博、QQ 等自媒体让人们对于湿地生态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具有正确的认识,提高民众湿地生态保护意识。
一方面虽然湿地具有巨大的经济效应,但是企业和民众对于湿地保护的参与度不高,很大部分需要政府部分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建设湿地保护公益项目,全方位推进和保障湿地生态工程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林业部门、水利部门、渔业部门的工作职责,让各部门各尽其责,提升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再一方面建立健全相关的科研机制,让更多的大学单位和科研部门加入到湿地生态环境的调研和研究当中,为湿地生态保护提供时间资料和数据,让其更具针对性、科学性。
对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必须要是建立在对于湿地水文环境、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受威胁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工程治理策略、生物治理策略,具体如下:
工程治理是通过退耕还湿工程、兴建保护区水源补给工程、水质改善工程等进一步恢复湿度的水分供应、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于湿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重视湿地蓄洪能力的恢复、指定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湿地管理政策、调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利工程建设、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科学规划湿地资源环境[1]。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治理策略,主要是湿地生境恢复技术、湿地生物恢复技术、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技术,对于湿地的植被、生物多样性、消除过多草类、群落结构优化配置与组建、物种引入等生物调控,实现对于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目的[2]。比如以鱼类资源为主的湿地生态环境修复,一方面需要加强洄游鱼类洄游路线的动态监测,保护珍稀鱼类的栖息地。另一方面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养殖业、严禁酷渔滥捕,保护水产种质资源。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境污染、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而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国家对于湿地生态保护的工作愈加重视,加强对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当前政府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湿地生态宣传力度、建立湿地保护网络、开启湿地城市认证工作、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都是对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建设的有效措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