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林沛辰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提出的全新发展战略,这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对环境问题予以关注。在衡量与评价发展成果时要将生态文明作为衡量指标之一,保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就环境管理工作来说,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础,创新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让环境管理工作获得良好效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工业城镇化进程速度加快,这就增加了环境问题的发生类别。面对这一现状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但是并没有实现有效的遏制作用,环境恶化问题仍然存在。有些工业城市仍然有较高的污染物排放量,与排放标准相差甚远。在污染治理中将重点放在末端环节是无法提升治理效果的,这就需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环境管理相关制度,实施源头控制的污染治理思路,让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很大原因是由于经济发展方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的能源消耗量在国际上排名位居一、二,全世界约有50%的煤炭消耗源于我国。面对该情况政府制订了节能减排的各项指标,但是收效甚微。在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很难协调的矛盾,这就需要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推行新技术应用新管理,让污染与能耗都控制在较低水平,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而环境管理就是转变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对环境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创新能够发挥出环境的倒逼作用,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环境问题已经变得非常显著,人们对环境问题予以的关注度空前,这就说明民众对良好的生态环境有非常强烈的需求。生态环境囊括了我们生活的各项必须品:清洁的水源、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等,这些属于人类维持生存的基础条件。因此只有加强环境治理才能让人们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让民生得到保障。
污染物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头号元凶,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排放许可证制度。通过对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情况进行分析可知,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是污染源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制度。我国当前并没有对排污许可进行严格管理,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在对环保法进行重新修订后对该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这就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政府应当加快《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的出台进度,明确条例的应用范围以及发放条件等。在实践中需要将其与制度体系相关联,整合现有的各项排污制度使其成为整体,进而实现排污管理模式在环境治理中的有效应用。
在质量控制中应当先制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制度,在具体实践中应当考虑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并研究空间层面存在的差异性。在确定生态保护红线之后要重视制度的执行情况,保证制度在环境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此外,还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定生态保护工作中的基准线以及环境质量安全的底线,同时还要明确自然资源的消耗最大量,以实现更高的生态功能,最大程度改善环境质量。在确定区域经济的社会发展模式时,要衡量生态环境的最大承载能力使得发展模式更为科学合理。在工作中对重要生态系统展开强制性保护,不断深化污染治理工作实现生态修复效果。在发展中应当将预警机制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结合,构建成有机整体,对于超载区域需要通过有效措施进行限制。
在实践中需要首先对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搭建,《环境保护法》已经将环境风险控制纳入其中。在面对突发环境问题时,要全面落实风险控制、应急处置等工作,不断完善环境监测制度与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当前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中并没有将环境风险管理列入其中,环境风险评估科学性欠佳,通常使用环境评价管理模式为一刀切,这就使得风险评价无法对综合决策提供依据。这就需要从科学决策的原则出发,构建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将环境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到环境管理中。在实践中评价预测不同类型污染物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威胁,并对预警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范,使得环境风险管理模式更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综上所述,环境管理制度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当前我国所实行的环境管理制度存在明显不足,无法做到有效的环境管理。这就需要从我国当前国情出发,将生态文明理论作为引导,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协调当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在经济发展中要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做好节约资源和环境治理,建立生态友好型社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