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汪 辉 章晶晓 王 昱 陶志华
(1台州市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 浙江台州 318000 2台州市生态环境局玉环分局 浙江台州 317600 3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浙江台州 318000)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特别是长三角地区,高浓度PM2.5及其所导致的灰霾天气是其所面临的重要大气污染问题[1-2]。台州市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PM2.5污染是其主要的大气污染问题。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2015年PM2.5年均浓度仅两个站点达到二级标准(35μg/m3),全市及市区均未达到二级标准。
本研究将确定2020年及至2025年和2035年的PM2.5污染防治目标,以WRF-CMAQ空气质量模拟系统为核心工具,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选取2015年为基准年,设置不同减排情景,为从根本上改善台州市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长三角沿海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研究采用的模式系统包括两部分:WRF3.6和CMAQ5.0。WRF模拟采用三重网格嵌套,系统垂直分层拟分为35层,模式顶为50hpa,其中边界层内(2km范围内)有14层。CMAQ模型中化学机制采用CB05气相化学机制和AERO5气溶胶化学机制。模型的投影坐标系采用Lambert Conformal Conic,中心点坐标为北纬35.983和东经112.882,两条真纬线分别为北纬30和北纬60。
研究采用3层网格嵌套,最外层网格精度为27km×27km;中间层网格为9km×9km,覆盖我国东部地区;最内层网格精度为3km×3km,覆盖台州市全境。以2015年作为基准年,分别选择1月、4月、7月、10月作为冬、春、夏、秋四季的代表月开展模拟,以4个月的污染物浓度平均值作为年均值。
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世界卫生组织(WHO)《空气质量准则(2005年更新版)》、中国工程院和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3],并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历程,提出适合台州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4]。本研究建议台州市中长期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为:2020年城市PM2.5浓度比2015年下降26%以上,达到 30μg/m3,优于(GB 3095-2012)二级标准;2025 年在2020 年的基础上下降 5μg/m3,达到 25μg/m3,达到欧盟、WHO 过渡期目标2和韩国标准;2035年PM2.5浓度进一步降低,达到20μg/m3。
通过多情景模拟分析对比,确定台州市未来环境质量目标作为约束条件下,设定七大排放情景,情景二在情景一的基础上,对PM2.5进行强化减排,其他各污染物的减排比例不变,主要为研究一次PM2.5减排对PM2.5浓度的影响;情景三至情景七在情景一的基础上,对各污染物进行协同减排,并且减排比例逐渐加强,主要为确定空气质量目标达标的情景方案。此外,长三角其他地区同步削减一定的污染物排放。主要污染物削减比例见下表。
表1 台州市主要污染物削减比例
选取2015年台州市主城区PM2.5月均浓度模拟结果和实际观测值进行模式验证。可以看到,CMAQ模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台州市PM2.5的污染水平与变化趋势,且高峰值和低峰值出现时段大致相同,NMB(标准化平均偏差)为-3.30%,NME(标准化平均误差)为12.56%,相关系数R为0.92,模拟获得的PM2.5月均浓度与相应的观测值具有显著相关性,这有利于保证PM2.5污染特征和污染过程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表2 2015年PM2.5月均浓度模拟值和观测值对比一览表
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偏差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监测点位周边的污染源及气象条件对PM2.5观测浓度的影响较大,模式3km网格分辨率会将更小空间尺度的影响平滑掉;已有研究表明,VOCs是二次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但数值模型中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机制仍然十分不完善[5],导致PM2.5被低估;目前人为源排放清单多采用排放系数法构建,与实际排放相比可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2.2.1 一次PM2.5减排影响
由情景一到情景二可以看出,情景二在情景一的基础上,对PM2.5进行强化减排,减排比例由26.8%上升到40%。利用WRF-CMAQ系统对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获得台州市区在情景方案一和二下的PM2.5浓度。结果表明,情景一的PM2.5模拟结果为32μg/m3,情景二的模拟结果为 31μg/m3,只比情景一下降 1μg/m3。
表3 情景一和情景二模拟结果
由此可以看出,台州市一次PM2.5消减对市区PM2.5整体浓度下降不显著,一次PM2.5排放量削减13%对应的PM2.5浓度下降1μg/m3,这可能是由于台州市区PM2.5浓度以二次颗粒物为主,为验证这一猜测,我们对台州市区环境空气PM2.5来源进行解析。
基于污染源和环境受体PM2.5成分谱,采用CMB模型对台州市区环境空气PM2.5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台州市区受二次粒子影响较大(硫酸盐、硝酸盐、SOC),占比达到41.18%,其中硫酸盐比重最大,略高于硝酸盐。扬尘年均占比达到19.37%,机动车尾气尘也占有较大比重,为13.19%。其余各源类占比均低于10%,其中燃煤尘占比相对较高,约为6.97%,另外还解析出了具有台州本地特色的危废焚烧尘和固废拆解尘,分别占PM2.5的3.08%和4.67%。综上所述,台州市区PM2.5污染主要以二次颗粒物为主,扬尘和机动车贡献也相对较大。
2.2.2 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
表5和图3为情景三至情景七的PM2.5模拟结果,其中情景三的PM2.5模拟浓度为29μg/m3,能够达到2020年PM2.5的浓度目标;情景六的PM2.5模拟浓度为25μg/m3,能够达到2025年PM2.5的浓度目标;情景七的PM2.5模拟浓度为20μg/m3,能够达到2035年PM2.5的浓度目标。并且随着情景方案的逐渐加强,PM2.5浓度呈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
表4 改善效果评估一览表
进一步分析各情景方案的PM2.5浓度四季变化情况,台州市PM2.5浓度时空分布状况见下图,可以得到台州市PM2.5平均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大气PM2.5污染严重,高值区出现在人口稠密的天台城区、临海城区和台州市城区范围。原因主要为:冬季气象条件稳定,大气扩散条件较差,另外一方面,外源大气污染物的影响较大,台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天盛行以西北风为主的偏北风,在偏北风的作用下,北方污染较重的气团南下输送,这也使得冬季台州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而夏季盛行偏南风,带来较为洁净的气团,再加上浙江沿海多台风,大气扩散条件较好,因此,台州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较低。另外,夏季雨水比较充沛,雨水对大气污染物的冲刷作用,也是造成台州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较低的重要原因。
采用排放清单-气象模拟-空气质量模拟的技术方法对台州市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模型、源清单以及减排方案的不确定性[6]。
为定量表征情景模拟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对人为源进行固定,仅考虑气象因素对模拟浓度的影响。在人为源固定的模拟过程中,2013-2015年模拟的污染物浓度具有上下波动,说明气象条件的变化会对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影响幅度。在仅考虑气象因素对PM2.5影响时(不考虑非气象因素),2013到2014年 PM2.5浓度上升了 0.9μg/m3,2014到 2015年上升了1.3μg/m3。因此,特用模式结果的离散程度来表征模式的不确定性,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控制在+1.2μg/m3。详见下表。
表5 PM2.5改善效果评估一览表
(1)WRF-CMAQ模式系统能够合理地模拟出台州市2015年PM2.5的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NMB为-3.30%,NME为12.56%,相关系数R为0.92,模拟获得的PM2.5月均浓度与相应的观测值具有显著相关性。
(2)台州市一次PM2.5消减对市区PM2.5整体浓度下降不太显著,一次PM2.5排放量削减13%,对应的PM2.5浓度下降1μg/m3。这可能是由于台州市区PM2.5浓度以二次颗粒物为主。通过采用CMB模型对台州市区环境空气PM2.5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台州市区PM2.5浓度以二次颗粒物为主,硫酸盐、硝酸盐、SOC,占比达到41.18%,扬尘和机动车贡献也相对较大。
(3)情景三的PM2.5模拟浓度为29μg/m3,能够达到2020年PM2.5的浓度目标;情景六的PM2.5模拟浓度为25μg/m3,能够达到2025年PM2.5的浓度目标;情景七的PM2.5模拟浓度为20μg/m3,能够达到2035年PM2.5的浓度目标。另外,通过分析PM2.5浓度四季变化情况,台州市PM2.5平均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高值区出现在人口稠密的天台城区、临海城区和台州市城区范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