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渭河定西段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时间:2024-07-28

卢爱民 陈晓琴

(定西市环境监测站甘肃定西743000)

渭河定西段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卢爱民 陈晓琴

(定西市环境监测站甘肃定西743000)

“十二五”期渭河定西段水污染较为严重,实测水质类别超标,继而渭河定西段水污染治理势在必行。因此,我市应积极采取措施治理及保护渭河定西段水质,使其更好地为建设美好定西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渭河;定西段;水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引言

渭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渭源县海拨3495米的壑壑山,由西向东流经渭源、陇西等县,至天水市北道市东岔乡牛背村入陕西省,于陕、晋、豫三省交界的潼关入黄河,总长度818公里,流域面积13476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2.5亿立米,输沙量5.42亿吨。在我市境内渭源县城以下干流长约66公里,年径流量7.94亿立方米,境内流域面积为10246平方公里,年输沙量5044万吨;境内平均侵蚀模数5100吨/平方公里,占渭河输沙总量的10.7%。

渭河流域年降雨量在400~600 mm之间,渭河以南降水量较多,北部降水量较少;年蒸发量700-900mm,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分布正好相反,为北多南少。一年中降水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际间降水变化率大,常有干旱发生。由于渭河南北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各自不同的水文特征。北岸属黄土高原,土体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高,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南岸属西秦岭山地,植被覆盖率高,降水量大,水土流失轻微,是流域主要的水源涵养市。

1 渭河水资源现状

1.1 水资源现状及特征

定西市境内(渭河)水资源总量10.4亿m3,其中渭河天然径流量为7.94亿m3(多年平均),自产7.28亿m3,地下水0.22亿m3。渭河流域的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泥沙含量大。定西境内的地表水径流模数位黄河支流的第一位。人均水资源703.6 m3。自80年代以来,持续干旱少雨,水资源量逐年锐减,2000年渭河陇西段干流断流达130多天,为黄河流域之最。在断流期间,渭河土店子断面已成典型的排污沟。

1.2 水环境质量监测现状

渭河定西段共设置2个监测断面,2011~2015年期间实测水质类别详见表1.2.1。2011~2015年,渭河综合水质呈恶化趋势。其中上游西二十铺断面总体水平与“十一五”基本持平,下游土店子断面总体水质2011~2013年基本合格,2014年污染,2015年基本合格。全渭河段主要监测因子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十二五”末有所下降。详见表1.2.1。渭河陇西段为Ⅲ类——超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其中Ⅲ类河段土店子断面,(2014-2015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监测个别月均有不同程度超标)

表1 渭河定西段监测断面执行标准及实测类别河流水系

1.3 污染源现状

渭河定西段的污染源主要分点污染源及面污染源。示意图如下:

图1

2 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措施与对策

2.1 强化管理措施加大执法力度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实施水污染物排污申报制度以及总量控制制度。调整产业结构,坚决取缔,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农业生产中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的宣传,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

2.2 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

对渭河上游的淀粉加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形成规模经营,进行综合治污,走生态工业的道路。对渭河流域的麦草造纸企业,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关停生产能力小于1万吨的造纸企业,必须进行治理,达标排放方可生产。

2.3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扩配套管网的建设,引入市场机制,明确在污水处理中,监管主体是政府,责任主体是企业,实现污水处理的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

2.4 饮用水源保护计划

流域各县结合城区改造加快供排水管网改造步伐,采用有效措施保护饮用水源,建立水源保护区,出台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办法,保障城镇居民的供水安全。

3 渭河远期水质达标行动规划

2016—2020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并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将源头治理和污染防治有机结合,标本兼治,实现2020年水质达标规划。

3.1 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污染

3.1.1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从源头控制污染。

根据区域特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淘汰、限制工艺设备落后的过剩生产能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产品的能源、原材料、水资源消耗量,推行清洁生产技术。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区域布局,北部干旱山区大力发展林草畜牧业、旱作农业、洋芋为主的支柱产业,南部高寒阴湿山区,在抓好中药材、洋芋、豆类种植的基础上,开展种草种树、封山育林,搞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草场建设。

3.1.2 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通过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以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建设的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

3.1.3 开展城市污水资源化工作

根据陇西县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城市污水资源的相关技术政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制定以及污水资源化的优惠政策,使污水资源化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在陇西县建立一个城市污水资源化示范工程。

4 组织实施与管理措施

在今后作中,定西市应积极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科技等多种手段,突破制约瓶颈,加快项目实施,确保发挥效益,实现治理目标。

4.1 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成立市委牵头的渭河水污染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计划、经济、环保、水利、农林等部门的职责。将该项工作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内容之一,由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严格按照《甘肃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目标年度分解,进行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贯彻《甘肃省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逐步由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过渡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严格贯彻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持建设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

4.2 完善地方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坚持依法行政。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法》以及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同时,根据区域特点,结合《清洁生产法》。建立区域性的绿色保障制度体系,包括绿色环境制度、绿色规范制度、绿色激励制度等法规。另外出台区域性的《市县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办法》,保障城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4.3 围绕治——用——保的思路,继续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整体规划,落实工程项目建设

水污染治理工程,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氮磷脱除等项目建设;污水资源化工程,重点抓好洋芋淀粉项目;河流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重点抓好人工湿地、小流域治理的建设。

4.4 依靠新技术提高污染治理效率和环境管理水平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围绕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开展科研攻关,争取开发一些科技含量高的污染应用技术,使之尽快转化生产力,在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提高治污效率,增强治污的科学性。建立渭河定西段水污染防治电子信息系统,提升环境管理技术手段。

4.5 多方筹措资金,完善投入机制

为实现《方案》即定的环境保护目标,需要建立多种融资渠道,实行投资多元化。政府作为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要继续加大财政投资力度,除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外,省政府、地财政预算内资金和其它财政扶贫资金应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制定鼓励社会投资的政策措施,出台相关的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环境保护设施使用和服务收费制度,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联营、参股、控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行投资参与环境保护建设,逐步形成政府导向、贷款支撑、社会投资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4.6 加快治污项目建设

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定期调度,严格考核,确保续建项目按时动工,加快速度,如期竣工,确保实现渭河治理目标。

4.7 加大宣传力度,推行绿色文明生活方式

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对渭河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的宣传力度,提倡绿色消费新时尚,适度消费,节约用水。推广绿色食品,鼓励农村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结合“6.5世界环境日”、“世界地地球日”等宣传活动,报道渭河污染防治动态,表彰环保先进事迹,提高公众对渭河污染防治的参与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渭河定西段水污染治理是十分迫切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我们要下打力气保护好渭河定西段的水质,使其长期保持良好水质,为建设美好定西、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贴

[1]陕西科技年鉴《渭河水污染防治专项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12]

[2]宋莹.宝应县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防治对策,南京农业大学,2011,[9]

[3]王滢芝.水污染防治与治理问题探讨,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10,[10]

[4]2010—2015年《定西市环境质量报告书》

[5]2010—2015年《定西市环境监测年鉴》

[6]《渭源县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