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杨汉文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51)
乡村景观指的是乡村范围内所有的景观元素,涵盖了田野、小道、民居、果园、生产劳动场景等,不仅有着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也具备非人为野性美,广受人们的喜爱。乡村景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景观注重的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契合,自然景观指的是受人类生产生活行为干扰和破坏较少,能够真实展示乡村地域现状的特色景观,如带有极具地域特色的地质外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形等)、动物(藏铃羊、大熊猫、金丝猴等)、植物(银杏、牡丹等),都是自然景观鲜明的特征;人文景观指的是受人类长期活动影响而形成的景观,如宗教信仰(道教、佛教等)、民风民俗(信天游、二人转、秧歌等),都有着人文景观深厚的底蕴。运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较为常见的就是以地域特征糅合民俗风情,注重生态环境链的自然修复,杜绝千城一面、千园一景的现象,从而达到给游客独具特色美的良好体验[1]。
乡村景观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机自发性。乡村景观形成主要与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有关,大多属于客观无意识产物,并且产生的地区没有固定,具有一定人工雕琢的痕迹,以天然为主,人工为辅。乡村景观中所体现出人的主观意识使得其景色依然受到人们思想意识所支配,难免会有造作感,不过总的来说,乡村景观主要由劳动人民劳作而形成,其中蕴含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知识和技能。二是生态多样性,随着我国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乡村景观越来越呈现其生态多样性的一面。三是人文协调性,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将景观与生活相结合,不同的乡村景观记载着不同的文化蕴藏,以物喻景、以景生情、以情感人。四是地域性,乡村景观主要是自然形成或劳动人民无意识创造的产物,其体现了一定地域风貌以及特定思想意识,经过长期的演化,乡村景观已经深刻融入地域文化当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不断提升,乡村景观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自然功能已经超越了基础层面的审美,作为人类千百年生产活动与自然界风雨雕琢的共同成果,乡村景观在展示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历史传统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作为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主要场所,其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紧跟人民生产生活,重点落实在生产上。
在我国,市场化经济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临,舆论导向的力量日益增加,城市的长远发展和整体规划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是否科学、设计是否合理对当地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乡村景观因其能够高度还原自然风貌、深度契合生态文明、广度定义景观和谐,将其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更加符合新时代人们审美观念和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收入普遍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工作、生活压力剧增,急需一个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空间,风景园林的出现给了城市居民释放和宣泄的渠道。而融合乡村景观的风景园林设计更是受到城市居民和外来打工人员的青睐,传统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太过注重经济利益,导致城市一片钢筋水泥,形式简单、色彩单一,一眼望去千城一面,毫无特色可言,而乡村景观融入后,能够让城市居民享受现代都市便利的同时享受到乡村景观赋予的田园气息,改善城市居民居住体验。
近些年来,我国人们经济条件逐年好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上的丰富催生人们对于精神上的追求,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元素完美诠释了这一观点,将乡村风格与现代风格有机融合,丰富了传统景观设计。加上乡村景观设计有着较高植被覆盖率,能够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更加符合当前大力提倡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理念。
乡村景观所蕴含的美丽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景观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会予以厚重历史沧桑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居民尤其是孩子长期处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当中,很少有机会参与乡村生产活动实践,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都有所欠缺。乡村景观能够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十分重要的宣传作用[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带动了经济发展,但是也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城市长远发展规划不利。乡村景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注重绿色环保,将乡村景观融入整体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
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要有意识地运用好当地乡村特有元素,使地域特点能够更好地展示,使当地乡村亮点完全发挥,让当地村民及游客能够从其中领会到特有的文化价值,并且更好地诠释农业生产之美。
开放性是艺术形式的重要表现,在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符合人们主流审美,彰显思想意识开放性,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从中汲取有用的元素,最大限度的保留当地乡村文化底蕴,并使景观更加具备文化气息。
在乡村景观设计时需要把握好自然地貌、人文文化、风俗人情等多个方面之间的协调,实现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在设计前一定要做好相关调查研究,扬长避短,综合多方优点,将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与乡村景观有机融合在一起。
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坚持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理念,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做好耕地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景观保护等相关工作,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地域经济发展。
乡村景观的形成与我国农村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规划设计方面一定要做好其农业特征的保留。设立农业体验区域。增强人们对于乡村生活的感悟,在体验区内设置鱼塘、水果种植、养殖等多个区域,方便人们参与,满足人们垂钓、种植、采摘等亲近自然的愿望。还可以采用认种树木的方式,为树木挂牌、起名,以此留住回头客源。更有根据网络游戏(如开心农场、阳光牧场、开心鱼塘等)为蓝本的主题参与农业乐园项目,此类项目目前已经呈现出绿色种植、实践体验、农业休闲、园林艺术等百花齐放的趋势。以安徽巢湖市黄麓镇建中行政村昶方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例,该项目以生态为先、以休闲为主、以文化为魂,高起点规划,在保留村庄原有“九龙攒珠”的风水格局与自然肌理,在空间功能置换和更新上下功夫,突出徽派建筑马头墙、三雕、牌坊、祠堂等传统建筑特点,黑瓦白墙,给人强烈视觉冲击,并在现状村屋外立面采用因墙制宜、风格独特的各色墙绘的形式,生动的讲述昶方中心村的美丽景色。整体乡村改造将“园区、乡村、景区”融为一体,打造出具有强烈乡村气息而又极具个性特点的美好乡村。从长远来看,个性化定制与多元化参与是其主要发展方向,强调生态和谐与自然有机融合已经成为人们共识。
乡村景观中有着众多能够引发人们回忆和乡愁的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村传统生产工具,如水车、镰刀、簸箕、风车、犁、锄、耙等,这些烙印极易勾起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回忆,使人们产生强烈共鸣。二是乡村植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红薯等生产性植物,桃、李、梨、杏、柑桔等乡村果木,桑、槐等乡村野趣植物。三是乡村动物,鸡、鸭、鹅、中华田园犬、牛、羊等。四是乡村民俗,结合地方实际,将传统风俗人情寓于乡村景观之中,以此吸引游客[3]。
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寓于乡村景观之中,展现其独特魅力,保护其厚重蕴藏,以串珠成链的方式将散布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和地域风情进行集中,构建起完善的传统文化传播体系,将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与新时代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创新传播方式,加大当地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们知晓传统文化的魅力。
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中,能够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城市居民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也给予人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