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路径选择

时间:2024-07-28

温珍梁 李琳

(1南昌市地产经营发展中心 江西南昌 330038 2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西南昌 33004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本文从梳理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内容并提出完善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选择。

1 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江西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从2008年以来,江西确立“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五河一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城镇污水处理、生态园区建设、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到2012年底,江西森林覆盖率由2008年的60.05%上升到63.1%,稳居全国前列,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由2008年的76.3%提高到81.8%,全部11个设区市城区空气质量全部达到标准。在第十三次江西省党代会上更是提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绿色崛起,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而不懈奋斗”的战略目标。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既为江西科学发展提供了明晰的“路线图”,也是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探索。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其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惠及全省,造福子孙的大工程。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不仅对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有利于树立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1.2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对于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

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尽快改变其贫困落后面貌,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要求;是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意见》特别强调从加强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个方面着手,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1.3 《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规划》,将全省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三类主体功能区。其中,重点开发区域有35个县(市、区),国土面积34043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0.40%;限制开发区域有65个县(市、区),国土面积132857平方公里,占全省79.60%;江西省级以上禁止开发区域共416处。编制实施《规划》,对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对推动江西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具有重要意义。

1.4 江西生态立法的步伐明显加快,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提供制度保障。

近年来,江西的生态立法步伐明显加快,截止目前,江西省颁布了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江西省赣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办法》、《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等多部生态环境建设法规和规章。同时,江西省努力平衡上下游的发展机会,在法规中主要体现于流域间补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如《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通知》、《南昌市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上饶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通知》等。江西生态立法的步伐加快,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提供法制保障。

2 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2.1 江西省的自然状况

江西省地处我国东南部,全省国土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74%。整个地势周高中低,渐次向北倾斜,构成一个向北开口的巨大盆地。江西地处中亚热带,四季变化分明。境内降水量较为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衡。江西森林覆盖率达63.1%,但全省森林分布不均衡。省内河流众多,河网密集而均匀。境内河流多发源于周边山地,赣江、抚河等主要河流均汇入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形成一个几乎覆盖全省国土空间的鄱阳湖水系[1]。

2.2 江西省生态安全状况

江西省2011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78.30,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优。但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在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资源的过度开发也让江西生态安全面临严峻的形势。一是过度开放导致资源锐减。突出表现在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水污染加剧、矿产资源浪费严重和矿区环境质量恶化;二是江西作为南方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和危害重;三是环境污染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比如酸雨出现的频率大、分布广、危害重;土壤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最后,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物种资源减少等[2]。

2.3 江西生态文明的路径选择

2.3.1 唤醒公众的生态意识,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项目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而是核心价值观问题,是人的灵魂问题。”[3]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其一,应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倡导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公众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其二,要推动公众环境权益的普及与保障,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4];其三,引导公众节约资源、倡导适度消费的绿色生活方式[5];最后,要高度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共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3.2 加快生态立法,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法制环境

加快生态立法,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法制环境,就是要以生态文明为导向,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保障机制。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实践出发,以维护环境权益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真正做到生态文明有法可依。

2.3.3 全面构建生态经济体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江西要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按照《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布局,通过建立区域环境补偿机制和建立自然资本的市场机制,使自然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来调整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等。

2.3.4 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生态文明绩效考核机制

江西应当从生态文明建设出发,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探索建立政府官员生态文明追踪考核制度。应当改变目前考核主体单一化的状态,将政府考核、公众考核以及专家考核结合起来,培育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调动专家优势和全体公民的智慧资源,建立公众参与的监督评价机制等[4]。

3 结语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是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正如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强调的: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江西最亮的品牌。我们要树立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和绿色消费观,构建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全方位的绿色产业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机制,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

[1]《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2]黄国勤.江西省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和生态建设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4.

[3][美]阿尔多·李奥帕德,吴美真译.沙郡年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85.

[4]王国聘.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路径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6.

[5]江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路径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