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张谦
(河南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也在加快进行。“2007—2011年,中国大陆城镇人口由5.94亿增加到6.91亿,城镇化率由44.94%上升到51.27%。城镇化日益成为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但与此同时,高速城镇化也带来了大量环境污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历程,它不仅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的扩大,而且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非农产业和人口在城镇的集合,经济活动和生产要素在地域上的集中与集聚,使原本平衡和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被割裂与打破,这必然给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严峻挑战。虽然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有限,但城镇化进程中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在某些地方和某些方面已经非常严重。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它是一个牵涉面广、综合性强的过程,其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而最为关键的是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土地利用上我们应该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从客观规律出发,不断加强对土地结构布局及其使用进行规划调整。但是,许多地方在城镇化进程中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产生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大量土地被浪费和污染。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大家对城镇化建设的误解,认为土地非农化和人口的集中就是城镇化,片面追求土地形式转化,而忽视了土地利用的客观规律,结果大片农田被毁或荒置。以至很多地区,城镇化进程过快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城镇化贪大求快结果造成有限的土地资源不能合理利用。这给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量1/3的我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2008年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08年全国耕地共减少373.4万亩,而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只有344.4万亩。[2]两项相抵,全国耕地面积比07年度末净减少29万亩,现为18.2574亿亩。我国耕地总面积日益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城镇化土地的盲目扩张。近年来,不少地方对城镇化认识存在偏差,只注重外延建设而忽略其内涵发展,加上规划理念不足,城镇化过程中严重脱离实际不按当地实际需要和能力,贪大求快、粗制滥造,城镇建设盲目扩建延伸拓展,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许多城镇的发展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布局过于散、乱、差,既无整体观念,又缺乏和谐统一,个性特色也不鲜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城镇化建设不从实际出发,贪大求洋,搞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原区,致使大片土地圈而不用,土地闲置;片面追求新城建设过度消耗大量土地资源,与此同时旧城区土地不能得到合理挖掘利用;三是城镇建筑布局混乱,基础设施布局过于盲目、城郊用地杂乱无章、屡违法建筑禁不止,致使建筑布局随意,居住区与乡镇企业交错分布,城镇居环境急剧恶化。
目前,土地出让收益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于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变相变更土地用途,甚至超规模圈地、无规划占地、随意征地等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使大量被圈占土地长期闲置,而且也严重侵害了农民利益。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片面追求任内政绩甚至“公私”两利,以出让土地经营权的名义,大肆出售城镇国有土地,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这样,盲目的圈地、过度的开发,既造成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又不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良性健康发展。
城镇化其实质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过程。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大量人口向城镇集中,集中的人口在生产及生活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和其它废弃物,短期积聚的废物不能在较短的周期内健康融入生态环境系统,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输入与输出平衡,导致原有生态环境系统的恶性循环,造成环境污染。
我国城镇化道路与西方传统的城市化有所不同,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存在很多问题,城镇建设缺乏合理、系统的规划,道路交通、给排水系统、地下管网、废物处理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甚至短缺。大量农村人口短期迅速涌入城镇,他们集中排放大量生活垃圾,据有关资料统计,2001-2011年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年平均增长近10%。80%以上城镇垃圾采取填埋处理,目前较为合理的焚烧方式比重不超过20%,无害化处理率一直很低(2008年全国城镇无害化处理率约为54%,其中城市为66%,县城及建制镇为16%)。中国60%以上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县城的垃圾问题也日益突出。[3]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意乱扔乱放,如一次性塑料制品、废旧电池、灯管、灯泡等随意倒在路旁,严重威胁着当地周边的生态环境,成为影响城镇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城镇化过程中加剧了水污染。人口向城镇迅速集聚,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剧增。2000—2010年城镇新增人口22809万人,年均增长3.87%,新增人口生活污水累计排放量增加695.55亿吨,占污水新增排放量的97.54%。[4]这些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随意排入江河,不仅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产生泡沫妨碍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中,使水质变臭,甚至造成一些地方居民饮用水源被污染,近年来爆发的流行性疾病与此不无有关。
由于城镇人口急剧集中,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工业与生活废气例如工业生产及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固体悬浮微粒等排放量明显增加,导致大气污染加重。当然,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占废气排放总量的85%以上,而城镇化引起的非农产业集中与快速增长又是工业废气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城镇化对工业废气排放的影响最大,即城镇化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会导致工业废气排放增加超过一个百分点。[5]
城市化国际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工业化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发展的。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乡人口、产业结构及其分布必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而发生变化,也将随着城镇化的质变而发生转换。
在城镇化进程中,乡镇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效益支撑、降低发展成本,利益的驱动使其必然向城镇集中。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也应运而生。一是,我国绝大部分乡镇企业设备、技术落后,更不用说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又缺乏比较健全的生产管理规则制度,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直接进入大气、水体、土地。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乡镇企业污染比重几乎占据整个工业污染的半壁江山,甚至有些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半数以上。二是我国局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基础已被乡镇企业的生态环境污染破坏。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工业污染导致粮食减少100多亿公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5亿元,其中47%以上的损失因农村工业污染而起。再次,近年来,集约化畜禽养殖蓬勃发展,增加了污染源。大量的集约化养殖,而且没有合理规划,因没有足够的空间消纳畜禽粪便,又没有避开人口聚居区和生态功能区,畜禽粪便直接造成空气、地表水甚至地下水的污染,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直接影响。
随着城镇用地日益紧张,土地价格急剧攀升,城市对企业污染监管力度加大,“生态门槛”也不断提高,一些重污染、高能耗的问题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们为逃避监管追逐利润逐步将企业布局转向郊区和农村。因为这些地区因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经济的愿望非常强烈,饥不择食很多项目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最终导致一些环保问题企业及产品转移到广大郊区和农村。其次由于客观情况的存在,很多乡镇企业资金、技术实力有限,不可能创造出具备一定技术含量、污染少且附加值高的产品,它们为了谋求自我发展只能被动接受一些被城市企业淘汰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为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在转移这些相对落后的技术、设备时并没有将污染治理的配套技术设备一并转移,它们生产过程中带来得新污染使日益退化的农村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应给以足够重视,为推进城镇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我们要逐步探索出解决矛盾的对策和机制。
[1]李佐军,盛三化.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隐忧与应对[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4).
[2]2008年国土资源公报[J].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03-31.
[3]李佐军.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 [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09-20.
[4]高雪莲.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5]邵咪咪.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的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及其对策[D].南京大学硕士论文,2011.
[6]唐茂尚《.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学习,2001(2).
[7]王威,许红缨《.谈我国城镇化边程中的生态环壕问题》[J].理论导报,2010(1).
[8]岳正华《.农村城镇化产生的生态环境危害及成因分析》[J].农村经济,2004(8).
[9]王吉业《.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2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