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李燕华 黄舒适
(汕头市环境科学学会广东汕头 515000)
所称的“辐射”分为两类,是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总称。电离辐射又称放射性辐射,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如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非电离辐射又称电磁辐射,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或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如可见光、紫外线、声辐射、热辐射和低能电磁辐射。
辐射与辐射污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辐射污染是不管辐射是来自天然辐射源还是人工辐射源的,只有辐射剂量、辐射强度和辐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或者高于天然本底或者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限值才可能造成周围环境区域的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和人体出现各种健康影响的辐射环境水平超标现象。
电离辐射污染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除了无法避免的天然本底辐射外,人为辐射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核试验、核动力生产、核设施、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以及其他放射性污染(如建筑材料引起的放射性污染、伴生矿开发利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等)。
其特点:⑴绝大多数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均远超过一般的化学毒物;⑵辐射损伤效应有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⑶放射性剂量大小只有依靠辐射探测仪器探知,不由人感官直接察觉;⑷辐射本身具有一定穿透力,特别是γ射线的穿透力相当强;⑸放射性核素具有可变性,气态放射性核素易向大气中逸散形成气溶胶,可以通过吸入蜕变成固态子体而在体内器官或组织中沉积;⑹放射性活度只能靠自身的自然衰变得以减弱,不随温度、压力、状态、湿度等变化而变化,其他方法也无法加速其衰变。
主要来源于人们为传递信息所发射的射频电磁辐射。发射信息的电磁辐射对发射和接收设备而言均为有用信号,但对其他电子设备以及操作人员和公众而言则为干扰源和污染源。
其特点:⑴共生性。发射的就是有用信号,但对其他电子设备以及操作人员和公众健康来讲,具有污染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电磁波的有用性和辐射污染是共生的,其辐射污染不能单独治理。⑵可预见性。电磁辐射体对环境的辐射能量密度可根据其设备性能和发射方式初步估算出对环境污染的不同结果,具有可预见性。⑶可控制性。电磁辐射设备向环境发射的电磁能量,可通过改变发射功率,改变增益等技术手段来控制。一旦断电,其辐射污染立即消除。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体外照射与体内照射。而人的机体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敏感性。电离辐射污染可引起放射性损伤,它是机体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若短时间内人体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一次或数次照射,可引起急性放射性损伤,常见于核事故或放射治疗病人。若在从事放射性工作中防护不当,长期受超容许剂量体外照射,或有放射性物质经常少量进入并蓄积于体内,则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另外,辐射还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儿的死亡和畸形。
电磁辐射既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信息载体和能量流载体,又是潜在的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要素:
3.2.1 引爆作用。极高频电磁辐射场可使导弹系统控制失灵,也可使金属器件之间相互碰撞打火,引起火药、可燃油类或气体燃烧或爆炸。
3.2.2 工业干扰。可直接影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正常工作,使信息失误,控制失灵。如引起飞行器、飞机、导弹或卫星的控制失控。
3.2.3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高强度的电磁辐射以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种方式作用于人体,可导致机体发生机能障碍和功能紊乱。
针对辐射的来源,如何保护自身免受过量照射,在辐射控制与防护中有以下主要方法和建议:
4.1 缩短受照时间。若处于辐射源附近时,必须尽可能留驻较短的时间,以减少辐射的照射;若处于电磁场中,则尽量缩短受到电磁场暴露的时间,如减少手机通话时间等。
4.2 增大距离。越是尽量远离辐射源,受到的照射就越少,受到的损伤的几率就越低,能有效地起到防护作用。同理,电磁场强度随发射源距离增大而急剧减少,对大型电磁辐射设施,划定规划控制区也是可保持公众活动区域的较低电磁场水平的一种增大与辐射源距离的可控方式。
4.3 屏蔽防护。用在辐射源周围增加屏蔽材料的方法或屏蔽所保护对象的方法进行屏蔽防护。如选用适宜的能吸收电磁辐射的材料以使电磁波衰减;将感应生成的射频电流导入地下,避免产生二次辐射;采用防护服、头盔、眼镜进行个人防护等。
4.4 源头控制。从环境影响评价入手,合理规划大型辐射设施布局,减少大型设施辐射高场强区域叠加而导致超标的概率,同时划定规划控制区(包括控制区和限制发展区两部分),并要求在“控制区”内,严禁公众进入,而外围的“限制发展区”内的土地,不得修建居民住房或其他敏感建筑。
4.5 科学管理措施。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规范完善各种辐射设备设施流转程序,配备相应辐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落实辐射环境安全监督管理到位;二是加强辐射环境安全培训,提高辐射工作单位和辐射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辐射并不可怕,只要合理规划,制定出合适的管理指标,科学管理,并采取严格的控制防护措施,是可以实现既减少辐射污染、保护环境和公众,又可以把辐射作为一种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辐射的经济性能,达到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
[2]国务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
[3]张琦.张华英.电磁环境辐射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硅谷.20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