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许红华 燕诗舟 孙迎娣 张园园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
煤炭企业安全氛围的测量与应用研究
许红华 燕诗舟 孙迎娣 张园园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
运用问卷和访谈方法界定了煤炭企业安全氛围的内涵,提出了煤炭企业安全氛围如同“安全罩”的理念,总结了“安全罩”的构成和特征。运用德尔菲法明确了煤炭企业安全氛围结构因子,编制了煤炭企业安全氛围预测的初始问卷,通过对Q矿企业安全氛围的初测,形成了煤炭企业安全氛围正式调查问卷。运用该问卷对Z矿和K矿安全氛围的总体状况进行测量,对两企业的安全氛围各项因子得分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提升煤炭企业安全氛围的有效措施,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安全绩效的目的。
安全氛围 安全罩 结构因子 煤炭企业
当前我国煤矿事故虽有减少的趋势,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煤矿安全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研究表明,煤矿事故中有90%以上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为因素中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根本所在,不安全行为既受员工个人安全素质和安全能力的影响,又受员工对企业安全管理感知、安全文化感知和安全环境感知的影响,安全管理感知、安全文化感知和安全环境感知是企业安全氛围的组成部分,所以企业安全氛围在引导员工安全行为方面具有显著作用,通过对安全氛围的有效测量,可以为企业评价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和安全环境建设水平提供依据,为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指明方向。
以色列安全氛围方面的研究专家Zohar是第一个对安全氛围的定义和结构因子进行界定的研究者,他的观点是企业组织内所有员工对企业安全的整体性知觉就是安全氛围;Mearns 和 Flin认为安全氛围是员工对风险和安全的知觉、态度和信念等,无论有关安全氛围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安全氛围的本质是个人对组织某一时间段内安全状态的认知。
自Zohar首次对企业的安全氛围进行定量研究后,国内外学者在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全氛围的认识,编制不同的安全氛围量表,安全氛围结构因子个数从最少2个到最多28个,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地域和调查行业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Neal等学者于2000年提出了安全管理承诺、交流与反馈、培训等五因子。叶新凤等研究认为煤炭企业安全氛围包括7个维度,并构建了包含安全氛围、心理资本、工作压力与安全行为的调节中介模型,分别探讨心理资本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和工作压力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王新华等将安全氛围划分为安全重视以及安全管理两个维度,并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张江石等确定安全氛围10维度框架和26个层面构成,并编制成92个项目的安全氛围测量量表;陆柏等研究认为商业企业安全氛围由安全需求、安全认识、安全参与、安全地位、安全实施5因子结构和14个关键要素构成;周全等认为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氛围是防止事故的本源,通过定量分析提出在管理上应该更多地通过提升安全氛围的方式来降低事故率;胡艳等在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的关系研究中,提出了企业在强调安全行为时,不仅需要关注安全氛围的构建,还需要重视员工心理需求的建议;廖俊峰等从安全氛围的结构、层次、与安全指标的关系及与领导的关系四个方面对安全氛围的研究结果和理论架构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当前对安全氛围结构因子的研究主要源于Zohar之后,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描述企业安全氛围的关键因子,因子组合虽然众多且不同,但大多数都包含安全管理工具的质量、安全规章制度的质量、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程度、安全专业人员素质、管理层对安全的重视、危险源信息交流程度等。员工在工作场所的行为受安全氛围的影响,通过安全氛围问卷调查、员工及专家访谈的方法可以较好地测量企业安全氛围。
2.1 煤炭企业安全氛围界定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煤炭行业特征,我们将煤炭企业安全氛围表述为:煤炭企业员工在工作时对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效果、安全管理效果、安全环境建设效果的共同知觉,是组织中员工对与安全相关问题的感知、态度和信念。煤炭企业安全氛围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影响着员工的工作行为,同时又反映了企业的安全文化、安全管理和安全环境状况。本文认为安全氛围与“安全罩”有相似性,“安全罩”厚度、范围大小与员工感知、安全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安全罩”有3层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罩”示意图
安全文化感知层是员工对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认知,也称之为自我安全感知,对员工的安全行为影响范围最广。处于中间层的是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感知,它包括应对事故的方式、方法、员工的工作方式、煤炭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受到自我感知的影响。处于最内层的是煤炭企业安全环境感知,主要是对事故发生概率的感知、企业地下安全环境的感知等。
2.2 煤炭企业安全氛围结构因子界定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初步确定煤炭企业安全氛围的结构因子有:安全培训、安全自我感知、管理层安全态度、风险环境建设、员工流动性、管理方式、员工安全信息交流、安全机构等。经过安全方面的专家两轮修改后,11名专家一致通过了煤炭企业安全氛围结构因子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安全自我感知、管理层重视、风险识别与预警、管理方式、员工安全沟通、安全机构、安全培训等7个一级指标,7个一级指标下包含自我外在安全感知、自我内在安全感知、管理层的表率作用、安全投入、安全灾害预测与预报、安全隐患排除、管理效果、工作纪律、劳动组织与任务安排、安全信息交流、员工参与、安全专门机构、安全专业人员及管理方法、安全培训教育机构设置、安全培训内容及效果等15个二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下有51个三级指标项。
运用李克特5点制记分法将51个题项编制成煤炭企业安全氛围测量初始问卷,其中“非常不符合”记1分,“不符合”记2分,“不确定”记3分,“基本符合”记4分,“非常符合”记5分。为保证设计的问卷具有较高信度与效度,本研究对问卷进行预调研,在徐州矿务集团的Q矿选取采煤、掘进、机电等部门的员工进行问卷预调,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回收率为94%。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中51个题项进行了因素分析,根据因素的载荷量、因素层包含题项的多少等原因,发现第8题、第27题和第41题不符合要求,进行剔除,其余48个题项构成了煤炭企业安全氛围测量正式量表。
对最终形成的煤炭企业安全氛围正式量表进行了KMO检验与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是KMO值为0.776,比较合适做因素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值呈显著水平,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对48个题项进行主成分分析,经最大方差法转轴后共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15个因素,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739%;对结果进行最大方差旋转后,每个题项负荷量均在0.40以上。本研究运用α一致性系数检验量表的信度,通过数据统计得到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99,15个因子α系数从0.506至 0.767,总体来说量表的信度较高。
将检验通过的煤炭企业安全氛围调查问卷分别在徐州的Z矿和K矿进行施测。在徐州矿务集团下属的Z矿发放问卷120份,在中煤集团下属的K矿发放问卷125份,收回有效问卷203份,回收率为82.9%。
4.1 两煤矿安全氛围总体状况分析
4.1.1Z矿安全氛围总体状况
对Z矿所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15个二级因子的得分情况,见表1。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Z矿的“安全灾害预测及预报”得分最低,员工的“自我外在感知”得分最高。Z矿安全氛围的二级因子得分在3.5~4.5之间,说明企业在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环境建设方面没有特别突出的成绩,企业的整体安全氛围有待加强。
表1 Z矿各因子得分表
4.1.2K矿安全氛围总体状况
K矿15个二级因子的得分情况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K矿的“自我内在感知”得分最低,员工的“自我外在感知”得分最高。K矿安全氛围的各个二级因子的得分在3.8~4.2之间,企业各个安全氛围因子得分差距不大,说明企业安全氛围一般,企业的整体安全氛围有待提升。
表2 K矿各因子得分表
4.2 两煤矿群体特征变量上差异比较
4.2.1Z矿和K矿企业安全氛围群体特征差异分析
为了更深入分析两煤矿安全氛围在群体特征上的差异,分别对两煤矿群体特征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两煤矿的安全氛围在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方面差异性不显著,而在岗位工作年限、事故经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两煤矿的安全氛围状况,分别对岗位工作年限和事故经历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
表3 两煤矿群体特征变量方差分析结果
4.2.2 两矿安全氛围在岗位工作年限上的差异性分析
运用PostHocTest分析发现,岗位工作年限不同的员工在自我感知、管理层重视、员工安全沟通和安全培训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具体而言,岗位工作年限越长的员工在员工自我感知、管理层重视、员工安全沟通和安全培训方面的得分越明显高于入职不到一年的员工。由于刚入职的员工对企业整体环境、管理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建设了解不深,在工作中还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为了尽快让新员工融入到企业安全氛围中去,企业要针对新员工的特点组织有关安全常识的培训项目。
4.2.3 两矿安全氛围在事故经历上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员工的事故经历在员工自我感知、管理层重视和员工安全交流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员工自我感知、管理层重视和员工安全沟通三个因子上,有事故经历的员工在此项的得分明显低于没有事故经历的员工。这说明有事故经历的员工对待安全问题可能出现心理阴影,表现出对风险环境的敏感和对企业安全管理的不信任,这就需要企业设立相应的心理咨询部门,为有事故经历的员工进行心理辅导。
4.3 两矿安全氛围对比分析及相应改进措施
通过两矿安全氛围因子得分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各自安全氛围建设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实现企业安全氛围状况整体提高。
4.3.1 两矿安全氛围一级因子得分比较
(1)自我感知。Z矿自我感知的整体得分在优秀区域,员工自我感知表现优秀,企业安全氛围良好。而K矿只有自我感知的第1题项、第2题项和第3题项得分在4分以上,员工自我感知方面与Z矿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2)管理层重视。Z矿在安全氛围管理层重视因子得分上较高,K矿除了在第9题项上表现优秀外,其他的都表现良好。两家煤矿在各题项上得分差异化明显,K矿在安全投入的应急救援系统方面和Z矿在高管参与方面表现较差。
(3)风险识别与预警。在风险识别与预警因子上Z矿得分普遍较高,K矿在员工发现安全隐患及纠正安全隐患的能力建设方面与Z矿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而Z矿在安全灾害预警系统方面存在不足。
(4)管理方式。两矿在管理方式上各有千秋,Z矿员工在感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对企业有更高的要求,而K矿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很大缺陷,其中员工在操作规程的遵守和管理层对待员工违反操作规程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如果企业形成这样的安全氛围,会导致生产中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增加,带来事故率的上升。
(5)员工安全沟通。两矿在员工安全沟通方面得分处于良好区域,表明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Z矿员工在安全信息交流方面存在不足,安全信息交流的不充分很可能对人或设备造成危害。而K矿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上存在不足,员工参与安全管理没有主动性,可导致员工产生安全懈怠情绪,降低企业安全管理效果。
(6)安全机构。Z矿在安全机构感知得分上高于K矿,Z矿在安全机构方面可作为K矿的标杆,安全机构的地位决定了安全管理规程和安全管理策略是否能够执行到位,安全人员的素质影响着企业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企业的安全管理方法对员工安全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7)安全培训。两煤矿员工在安全培训感知上不相上下,但整体得分都不高,说明企业虽然重视安全培训,但如何提高安全培训效果方面并没有很好的措施。
4.3.2 两矿安全氛围建设方面的改进措施
(1)自我感知。鉴于两煤矿员工在自我感知方面表现比较优秀,企业需要的是保持这种优秀的安全氛围,为员工营造一个持续的安全氛围。
(2)管理层重视。Z矿高层应该多参与到安全管理的实践中,强化员工对安全感知的影响;K矿在应急救援系统建设方面要增加投入,提高企业应急救援系统运行状况。
(3)风险识别与预警。Z矿需要改善安全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K矿需要在员工安全整体素质提高方面加大投入,可以通过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能力。
(4)管理方式。Z矿在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方面要有所作为;K矿需要在规范员工操作规程和管理层安全管理态度上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加大对违反操作规程的处罚力度和增设管理者安全态度的培训项目。
(5)员工安全沟通。两煤矿在员工安全沟通方面都存在不足,Z矿需要加强员工安全信息的交流,可以通过安全信息交接班制度来加强员工安全信息交流;K矿需要在员工安全参与上加强建设,可通过员工参与式管理和员工安全目标自我设定的方式来提高员工参与感知。
(6)安全机构和安全培训。Z矿安全机构方面的具体措施可作为K矿改进的依据;针对安全培训效果存在的不足,企业要制定相应的安全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本研究首先明确了煤炭企业安全氛围的概念,并构建了煤炭企业安全氛围测量问卷;其次,提出了煤炭企业安全氛围就如同“安全罩”的理念;再次,通过安全氛围的正式量表收集数据,实证分析两个煤矿安全氛围的整体水平,对比两个煤矿安全氛围因子之间的得分情况,提出相关改进建议。本研究今后可以搜集时间序列数据和动态数据,从而能深入地定量评价煤炭企业安全氛围的变化情况,还可以探讨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间的作用机制。
[1]DovZohar.SafetyClimateinIndustrialOrganizations:TheoreticalandAppliedImplications[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 1980(4)[2]MearnsK.,WhitakerS.M,FlinR.Safetyclimate,safetymanagementpracticeandsafetyperformanceinoffshoreenvironments[J].SafetyScience, 2003(8)
[3] 叶新凤,李新春,王智宁. 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科学决策,2014(10)
[4] 胡远哲,陈红,何国家. 煤炭企业PSC与员工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煤炭,2015(11)
[5] 王新华,王家坤,孙倩等.煤炭企业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的关系研究[J].煤炭工程,2017(2)
[6] 张江石,傅贵,郭芳等.安全氛围测量量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 (6)
[7] 陆柏,陈培,张江石等.企业安全氛围因子结构和要素组合关系测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3)
[8] 周全,方东平.建筑业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影响机理的实证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11)
[9] 胡艳,许白龙.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影响的中介效应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
[10] 廖俊峰,周帆.安全氛围研究回顾与展望[J].人类工效学,2012 (3)
(责任编辑 宋潇潇)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study on safety circumstance of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Xu Honghua, Yan Shizhou, Sun Yingdi, Zhang Yuany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were used to define the safety circumstance of coal industry, the concept about safety "cover" was created, and the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afety "cover" were summarized. The structure factors of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safety circumstance was determined by Delphi Method, then initial questionnaire of safety circumstance was compiled, the formal questionnaire of safety circumstance had been formed by the preliminary survey in Q Mine to measure two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safety atmosphere of Z Mine and K Mine, comparing their own internal security atmosphere structure factor scores to put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enhance corporate security atmosphe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 safety.
safety circumstance, safety "cover", structure factor, coal mining enterprise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JD630076)
许红华,燕诗舟,孙迎娣等.煤炭企业安全氛围的测量与应用研究[J].中国煤炭,2017,43(7):25-30. Xu Honghua, Yan Shizhou, Sun Yingdi, et al.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study on safety circumstance of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J].China Coal,2017,43(7):25-30.
TD-9
A
许红华(1969-),女,汉族,江苏泰州人,管理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