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时空

时间:2024-07-28



信息时空

中办、国办印发《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完善矿业权竞争出让制度方面,《方案》强调,做好矿业权出让基础工作,对油气与非油气矿产等特殊情形下的重叠设置作出专门规定。除特殊情形外,矿业权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由市场判断勘查开采风险,决定矿业权出让收益。改革矿业权出让收益管理,出让收益可按年度分期缴纳。对探矿权,取得勘查许可证时首次缴纳金额不低于一定比例,其余部分在转为采矿权后按年度缴纳。创新矿业权经济调节机制,全面调整探矿权占用费收取标准,建立累进动态调整机制,有效遏制“圈而不探”现象;根据矿产品价格变动和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调整采矿权占用费和最低勘查投入标准。

严格限制矿业权协议出让方面,《方案》要求一般不得协议出让矿业权,特殊情形通过试点不断完善。协议出让范围严格控制在国务院确定的特定勘查开采主体和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大中型矿山已设采矿权深部。协议出让必须实行集体决策、价格评估、结果公示,建立协议出让基准价制度,完善国家财政出资探矿权管理。

《方案》提出,下放审批权限。国土资源部负责石油、烃类天然气、页岩气、放射性矿产、钨、稀土6种矿产的探矿权采矿权审批,负责资源储量规模10亿t以上的煤以及资源储量规模大型以上的煤层气、金、铁、铜、铝、锡、锑、钼、磷、钾11种矿产的采矿权审批,其他原由国土资源部审批的下放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国家能源局开展建设煤矿产能公告工作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煤矿产能登记公告制度开展建设煤矿产能公告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严格煤矿新增产能审批管理,规范建设煤矿开工管理。

《通知》指出,新增产能的煤炭开发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实行核准管理。国家规划矿区内新增生产能力120万t/a及以上煤炭开发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准,国家规划矿区内其余煤炭开发项目和一般煤炭开发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准。省级及以下政府部门关于新建、改扩建等类型新增产能煤矿项目的核准(审批)职责分工以公布的部门权力清单或省级政府有关规定为准。各级政府发展改革、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不得在本级政府核准权限及本部门权力清单以外实施核准(审批)。

《通知》要求,煤矿建设项目取得核准(审批)文件和法律法规确定的其他开工报建审批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项目单位应按照《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等规定,在开工前报备基本信息。省级发展改革委或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发布辖区内开工报备信息的统一格式。开工报备应严格执行“放管服”改革要求,不得要求企业提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许可)信息,不得以开工报备名义实施审批、审查。省级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开工信息报备,并及时汇总辖区内煤矿建设项目开工情况。

《煤矿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印发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了《煤矿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称,中国煤矿安全生产仍面临重大挑战。

一是煤矿重大灾害依然严重。中国井工煤矿数量占97%,开采条件复杂。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水害、热害等灾害威胁日益严重,复合灾害加剧。资源整合小型煤矿致灾因素普查不到位,灾害事故风险大。

二是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仍比较低。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仍有9598处。其中,9万t/a及以下小型煤矿4364处,数量占45.5%。大多数小型煤矿安全条件差、装备简陋,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专业技能低;尤其是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的小型煤矿,基本不具备灾害防治能力。

三是煤矿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煤矿尘肺病和矽肺病人数仍占全国尘肺病人数半数以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矿工人的职业健康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将成为今后煤矿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重点问题。

《规划》提出,到2020年,煤矿死亡人数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职业病危害防治取得积极进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安全水平,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主要规划指标是:煤矿死亡人数下降15%以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15%以上;煤矿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工程院:2020年前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期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一期)”成果发布会暨出版物首发仪式在京举行。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代表项目组作研究主要成果的报告。他介绍,项目研究共明确了我国未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三大发展阶段”。

2020年前为能源结构优化期,主要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利用集中度,到2020年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争取达到6∶2.5∶1.5。

2020-2030年为能源领域变革期,主要是清洁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战略,2030年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争取变为5∶3∶2。

2030-2050年为能源革命定型期,形成“需求合理化、开发绿色化、供应多元化、调配智能化、利用高效化”的新型能源体系,2050年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力争转变为4∶3∶3。

项目研究认为,未来我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将以实现能源永续发展为目标,以系统节能为切入点,以重点工业和居民生活用能等为突破口。包括实行世界先进能效标准,建成能源节约型社会,加快发展清洁高效安全多元电力生产系统,全面构建柔性智能电力输配网络,大幅提高电力在终端用能中比重,严格控制煤炭生产总量和低效石油产量,加大国外石油资源引进力度,实现煤炭绿色转型和石油可持续供应等“九大战略举措”。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表示,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凝结了近40位院士和300余位专家的心血,推动能源革命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方针和政策的核心内容,项目研究成果对于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年)》发布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年)》(以下简称《年鉴》)在北京发布。

据了解,《年鉴》已连续编制66年。2017年版数据明确显示市场正在经历长期转变,包括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放缓,需求大幅转移到亚洲快速增长的发展经济体,以及随着可再生能源继续强劲增长和煤炭使用量下滑,能源结构正在向更低碳的燃料转型。

BP集团首席执行官戴德立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的《年鉴》时表示:“全球能源市场正处于转型期。我们从《年鉴》数据中观察到,长期趋势是正在改变的需求模式和供应结构,因为全世界都在努力应对能源供应和减少碳排放的双重挑战。同时市场也在面对一系列短期影响因素,最为突出的是石油市场继续针对供应过剩进行调整。在过去的三年中,供应过剩压制了油价。”

《年鉴》显示,2016年全球的能源需求连续第三年保持疲软态势,仅增长1%,约为过去十年平均增长率的一半。2016年的增长仍基本来自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经济体,有一半的增长量来自中国和印度。

需要一提的是,可再生能源仍是所有能源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增幅达到12%。虽然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总量中仅占4%的份额,但其增长量在2016年占能源需求总增量的近三分之一。相比之下,煤炭这种含碳量最高的化石燃料的使用量连续第二年出现急剧下滑,跌幅达1.7%,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需求的减少。

能源需求增长缓慢加上燃料结构的转变,估计全球的碳排放增长只有0.1%,2016年因此成为碳排放保持稳定甚至下滑趋势的连续第三个年头。

值得注意的是,《年鉴》在提到2016年的中国能源市场时称,中国2016年煤炭产量下降7.9%,创下自1981年开始追踪该数据以来最大年度降幅。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已由2015年的64%降至2016年的62%。

我国深部资源探测装备技术获重大突破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日前通过验收。专家组表示,该项目多项指标达到国际水平,部分装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向地球深部进军”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国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增大,但目前的勘探和开采集中在500 m深度以内,500~4000 m深度的主体含矿空间尚待勘查。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底青云介绍,解决矿产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是实施“攻深探盲”。所谓“攻深”是指勘探埋深500~4000m的矿产资源,“探盲”则是指寻找沙漠、戈壁、植被等覆盖区地下矿产资源。

“鉴于地球物理场固有的穿透能力,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透视和照明’地球内部的主体手段,是‘攻深探盲’的关键所在。”底青云说,但长期以来,我国大型地球物理探测装备和核心软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少数国际大公司因市场垄断,要价高昂并开始实施高端产品技术封锁。

从2013年开始,在中科院和财政部的支持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组织国内优势研究队伍,依据矿产资源“攻深探盲”勘探流程中靶区优选、矿区勘查、矿体详查三个层面的技术需求,遴选了卫星磁测载荷、航空超导全张量磁梯度测量装置、航空瞬变电磁勘探仪、探矿重力仪、多通道大功率电法勘探仪、金属矿地震探测系统、深部矿床测井系统、组合式海底地震探测装备8套深部资源探测装备开展攻关研制。

经过4年艰苦攻关,研究团队从靶区优选尺度实现了航空大探深作业、从矿区勘查尺度实现了陆上4000 m深度范围内精细结构探测、从矿体详查尺度实现了声波-放射性-电阻率矿床测井,为我国“地下4000 m地球透明计划”奠定技术基础。

据了解,项目研制的核心部件与装备目前已得到推广应用。磁通门磁强计关键技术应用于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航空超导全张量磁梯度测量装置样机参与资源探测、工程考古和国防领域应用,航空瞬变电磁勘探仪为武警黄金部队在山东、内蒙古等地开展金属矿勘查工作,组合式海底地震探测装备获得中海油、福建省地震局应用。

河北省完成全国首个煤炭产能置换指标交易、

日前,“河北省煤炭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网络竞价会”在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行。通过网络竞价平台,河北省932万t煤炭产能置换指标顺利转让。河北成为全国首个以公开挂牌、网络竞价方式进行煤炭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的省份。

932万t的煤炭产能置换指标来自河北省58家关闭退出的煤炭企业,竞买方则来自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9家省外煤企。

煤炭产能减量置换指标设立的转让底价为130万元/万t。9家企业经过了300余次轮番竞价,最高竞价185.2万元/万t,交易均价181.01万元/万t。以此计算,河北省58家关闭退出的煤炭企业此次共获得资金16.87亿元。

据悉,退出煤矿转让指标获得的资金,主要用于过剩产能有序退出。

通过产能指标置换,关闭退出的煤炭企业可以获得资金,对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需要扩建产能的企业,也因此获得了扩建指标。据悉,上述9家企业实际需要的指标为近2000万t。

全球首套焦炉煤气制乙醇项目投产运行

由中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全球首套焦炉煤气制乙醇项目日前在河北迁安正式投产运行。

中国酒业协会酒精分会秘书长张国红表示,中溶科技全球首套焦炉煤气制乙醇项目的投产,代表着煤制乙醇新型技术已完全实现了产业化,为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再添助力。张国红认为,一直以来,我国以粮食法生产乙醇为主。该项目的成本优势,决定了它将积极改变我国乙醇制造的技术格局,也为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中溶科技董事长代淑梅表示,该公司继2013年8月投产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煤基乙醇1.5万t/a装置后,在此基础上扩大产能,在河北迁安建设30万t/a全球首套焦炉煤气制乙醇项目。近日,项目一期10万t/a无水乙醇生产线一次投料成功,无水乙醇质量可达99.98%,颠覆乙醇行业生产技术,引领煤化工迈向清洁能源的新方向。

专家表示,多年来国内外煤化工一直沿着煤制油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三条工艺路线发展,煤制乙醇将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第四种煤化工路线。

(责任编辑 宋潇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