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方法初探

时间:2024-04-24

李 玫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0)

1 当前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现状

在经济腾飞的当今时代,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更加的多样化、复杂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已经不同于过去只是简简单单的便可以满足。建筑也不是最初的仅仅满足坚固、实用、美观即可。绿色建筑的理念开始慢慢深入我们的工作、生活中。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全面发展的同时,也难免出现落实不到位、用户缺乏获得感等诸多问题。

2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主要原则

从本质上讲,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绿色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2.1 适地原则

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如地方建筑材料的利用强度和持久性,以及当地的各种限制条件等等。

2.2 节约原则

要从规划阶段就开始入手解决,合理分配生产、生活、绿化、景观、交通等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土地使用率。节能的原理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2.3 舒适原则

舒适要求与资源占用及能量消耗在建筑建造、使用维护管理中一直是一个矛盾体。在绿色建筑中强调舒适原则不是以牺牲建筑的舒适度为前提,而是以满足人类居所舒适要求为设定条件,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4 经济原则

绿色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组织体系问题。高投入、高技术的极致绿色建筑虽然可以反映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端水平,但是并非只有高技术才能够实现绿色建筑的功能、效率与品质,适宜的技术与地方化材料及地域特点的建造经验同样是绿色建筑的发展途径。

3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

3.1 选址方面

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建筑设计中,既要使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在条件允许下,尽量选择已开发用地,周边交通越方便越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越多越好。

3.2 建筑总图设计方面

在建筑选址确定之后,应研究其微气候特征,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合理布置建筑,通过好的朝向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室外的风环境、声环境、日照环境得到最好的利用;此外,在城市用地十分紧张的形势下,严格按节能要求决定较大建筑间距从而建造低密的城市建筑群是很不现实的。为此必须研究建筑节能与合理的提高建筑密度问题。在建筑的单体设计中,可以采用退层处理、降低层高等方法,可有效缩小建筑间距,对于提高建筑密度,具有重要意义。

3.3 建筑单体设计方面

1)地上部分,控制体型系数。体型系数系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不计地面)与其所包围的建筑体积之比。体型系数越大,说明单位建筑空间所分担的热散失面积越大,能耗就越多。有研究资料表明,体型系数每增大0.01,耗热量指标约增加2.5%。一般宜控制在0.30以下。考虑日辐射得热量,选择适当的长宽比:对正南朝向来说,一般是长宽比愈大得热也愈多。但需注意,随着朝向的变化,其得热量会逐渐减少。当偏角达到67°时,各种长宽比体型建筑的得热基本趋于一致。而当偏角为90°时,则长宽比越大,得热越少。控制窗墙比。玻璃层数及朝向对节能的影响:有资料表明:南向窗户的窗墙比增加时,单层窗节能率下降,而双层钢窗却上升这说明南向双层窗的辐射得热量大于窗的热耗而使南向窗成为得热构件。东向和北向的单层窗节能率随窗墙比增加而下降,而双层窗也随窗墙比的增加而略有增加。同时还应注意,窗户成为得热或耗热构件,还与建筑所在地区气可使室内的日辐射得热量大于窗的热耗损失量而成为得热构件。另外,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如外墙保温构造、热桥阻断技术、屋面保温隔热技术、地下室外墙及地面保温技术、高效节能外窗及幕墙系统、遮阳设施、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利用。2)地下部分,尽量利用地下空间,但也不宜过大过满,因为可能会影响到雨水往地下渗透;反而对总体的节能设计起副作用。

4 结语

其实“绿色建筑”的说法由来已久,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涵盖了很多循环系统,具有“全生命周期”概念,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建筑系统。全面实施绿色建筑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每个建筑师去潜心学习研究,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