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殷腾飞王永志谭永杰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2.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吉林省长春市,130061; 3.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西城区,100037)
全国煤炭矿业权分布规律研究
殷腾飞1王永志2谭永杰3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2.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吉林省长春市,130061; 3.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西城区,100037)
基于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数据库,确认煤炭矿业权在我国所有矿业权中占绝对优势的地位。在此基础上,从矿业权性质、地域分布、矿山开采规模、开采方式、矿业权获取方式等方面系统统计分析了煤炭矿业权分布特点和规律;归纳分析了煤炭矿业权分布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加强煤炭矿业权管理的建议。
煤炭 矿业权 分布规律 中国
煤炭是我国的基本战略资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稳定在70%左右,这种状况还将持续相当长时间。据2010年完成的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统计显示,在我国近15万个有效矿业权(以2009年6月30日为基准日)中,煤炭矿业权占17807个,如果剔除砂石粘土和建材类矿种,煤炭矿业权占主要矿种矿业权的46.15%,接近一半。在现有大型矿山中,剔除砂石粘土和建材类矿种,煤炭大型矿山最多,为429个。煤炭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共核实了17807个有效煤炭矿业权登记数据项,其中,探矿权2791个、采矿权15016个,获取了每个矿业权的登记信息和反映勘查开发状况的动态空间信息,为全面系统分析煤炭矿业权的分布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本研究以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为基础,基于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库(包括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了我国煤炭矿业权的分布特点和规律,对于促进煤炭资源开发布局优化、提升煤炭资源管理水平、完善矿业权行政法具有重要意义。
1.1 按照矿业权性质划分
全国共有17807个有效煤炭矿业权,其中,探矿权2791个,占16%;采矿权15016个,占84%。全国煤炭探矿权、煤炭采矿权的总体分布如图1、图2所示,其中煤炭探矿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和新疆,3省(区)煤炭探矿权总计占比超过52%。而河北、辽宁、江苏、江西、广西和西藏分布较少,这6个省(区)煤炭探矿权总计占比不足2%,总体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煤炭采矿权主要分布在山西、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这5个省(区)煤炭采矿权总计占比超过51%。北京、江苏、广西、海南、青海和宁夏分布较少,这6个省(区)煤炭采矿权总计占比不足2%,总体呈现西南部地区较多的特点。
图1 全国煤炭探矿权分布图
图2 全国煤炭采矿权分布图
1.2 按照煤炭矿业权发证层级划分
1.2.1 煤炭探矿权
我国煤炭探矿权实行部省两级发证,在煤炭探矿权中,部级发证639个、省级发证2152个,分别占煤炭探矿权总数的23%、77%,省级发证数量占比较大。
1.2.2 煤炭采矿权
我国煤炭采矿权实行部、省、市、县四级发证,在煤炭采矿权中,部级发证395个、省级发证13725个、市级发证873个、县级发证23个,分别占煤炭采矿权总数的2.6%、91.4%、5.8%、0.2%。其中,省级发证的煤炭采矿权数量最多,占比超过90%,表明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煤炭资源管理压力较大。
2.1 煤炭探矿权
我国25个省(市、区)设有煤炭探矿权,其中新疆煤炭探矿权最多,为608个,占全国煤炭探矿权的22%;其次是内蒙古、云南、贵州、河南、山东和湖南6省(区),占全国煤炭探矿权的50%;其他省(区)有少量分布,占全国煤炭探矿权的28%。
从区域来看,西北地区分布的煤炭探矿权最多,为774个,占比28%;其次是华北地区631个、西南地区614个、华中地区317个,分别占23%、22%、11%;最后是华东地区285个、东北地区155个、华南地区15个,分别占10%、5%、1%。呈现出西北、华北、西南地区较多、东南部地区少的特点,见图3。
2.2 煤炭采矿权
我国26个省(市、区)设有煤炭采矿权,其中山西煤炭采矿权居于全国之首,共2200个,占全国煤炭采矿权总数的15%;其次是贵州、云南、四川、湖南等4省(区),共计5469个,占全国煤炭采矿权总数的36%;黑龙江、重庆、河南、内蒙古、辽宁、江西等6省(区)煤炭采矿权多有分布,共计4288个,占全国煤炭采矿权总数的29%;其他省(区)煤炭采矿权占20%。
图3 煤炭探矿权大区分布图
从区域来看,西南地区煤炭采矿权最多,共计5213个,占比34.7%;其次是华北、华中地区,共计5522个,占比36.8%;东北、华东、西北地区也多有分布,共计4193个,占比27.9%;华南地区煤炭采矿权分布最少,为88个,占比仅为0.6%,见图4。
图4 煤炭采矿权大区分布图
3.1 按煤炭探矿权勘查阶段划分
按勘查阶段分,探矿权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在煤炭探矿权中,预查探矿权319个,普查探矿权1249个,详查探矿权656个,勘探探矿权567个。普查探矿权最多,占煤炭探矿权总数的45%;其次是详查、勘探探矿权,分别占煤炭探矿权总数的24%、20%;预查探矿权最少,为319个,占煤炭探矿权总数的11%。普查煤炭探矿权最多,预查和勘探煤炭探矿权较少,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现象。
3.2 按煤炭采矿权开采方式划分
在开采方式上,采矿权分为露天开采、地下开采、露天/地下开采3种方式。在煤炭采矿权中,露天开采煤炭采矿权311个,占煤炭采矿权总数的2%;地下开采煤炭采矿权14673个,占煤炭采矿权总数的97.7%;露天/地下开采煤炭采矿权32个,占煤炭采矿权总数的0.3%。煤炭以井工开采为主。
3.3 按煤炭采矿权生产规模划分
从生产规模来看,大型煤矿429个,占总数的3%;中型煤矿806个,占总数的5%;小型煤矿13781个,占总数的92%。可知目前我国煤矿开采以中小规模为主。
在地下开采中,大型煤矿412个,中型煤矿782个,小型煤矿13479个,分别占地下开采总数的3%、5%、92%。说明我国煤矿总体上以中小型为主,以地下开采为主。
3.4 按矿业权取得方式划分
3.4.1 煤炭探矿权
煤炭探矿权的取得方式有申请、协议出让、挂牌、拍卖、招标。在全国有效煤炭探矿权中,申请在先为2349个、协议出让301个、挂牌84个、拍卖38个、招标19个,分别占煤炭探矿权总数的84%、11%、3%、1.3%、0.7%。申请在先探矿权的数量最多,占比达84%。
3.4.2 煤炭采矿权
煤炭采矿权的取得方式有探转采、无偿、协议出让、招拍挂。在全国有效煤炭采矿权中,探转采1213个、无偿2100个、协议出让10319个、招拍挂1384个,分别占煤炭采矿权总数的8%、14%、69%、9%。其中,协议出让采矿权数量最多,占比达69%,表明煤炭采矿权交易市场较为活跃。
4.1 探矿权分布规律
全国有效煤炭探矿权2791个,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和新疆3个省(区),共占全国煤炭探矿权的52%,东部沿海省份的煤炭探矿权有少量分布或未分布,呈现西多东少的分布规律;煤炭探矿权部级发证639个,占23%,省级发证2152个,占77%,省级发证数量较大,表明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管理压力较大;普查、详查、预查、勘探煤炭探矿权分别为1249个、656个、319个、567个,分别占煤炭探矿权总数的45%、24%、11%、20%,普查煤炭探矿权最多,预查和勘探煤炭探矿权较少,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现象,没有形成金字塔式结构,说明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基础地质工作薄弱,资源接续问题将成为未来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煤炭探矿权的取得以申请方式为主,说明煤炭矿业权的取得还是以政府配置为主,没有完全市场化。
4.2 采矿权分布规律
4.2.1 煤炭采矿权数量地域分布不均衡,开采重心西移
全国有效煤炭采矿权15016个,主要分布在山西、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5个省(区),共占煤炭采矿权总数的51%,北京、江苏、广西、海南、青海和宁夏分布较少,6个省(区)煤炭采矿权总计占比不足2%。从区域来看,西南地区(34.7%)、华北地区(22%)、华中地区(15%)分布较多,华南地区(0.6%)分布最少。煤炭采矿权数量地域分布不均衡,呈现中西部多、东部少的特点,表明我国的煤炭资源开发重心逐渐西移,西部地区已经成为煤炭开采的主力。
4.2.2 煤炭开采以中小型规模为主,资源整合潜力大
全国大型煤矿共有429个,占总数的3%;中小型煤矿共有14587个,占总数的97%。表明目前我国煤炭开采仍以中小型煤矿为主,未来煤炭资源整合潜力大。2008年以来,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持续推进,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大型煤矿产量占比逐年上升,但中小型煤矿数量依然较多,小煤矿开采条件差、技术落后、安全压力大,持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依然任重道远。
4.2.3 煤炭开采以地下开采方式居多,安全开采压力大
全国露天开采煤炭采矿权311个,占总数的2%;地下开采煤炭采矿权14673个,占总数的97.7%;露天/地下开采煤炭采矿权32个,占总数的0.3%。表明我国煤炭开采以井工开采为主。我国煤层赋存条件总体上较复杂,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在已探明的煤炭资源中,埋藏深于800 m的约占60%,开采深度每年以8~12 m的速度增加,一大批煤矿已经进入深部开采阶段。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复杂的地质力学环境将产生深部巷道维护、高温热害、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安全开采问题,安全开采压力逐渐增大。
4.2.4 省级发证较多,管理压力大
我国煤炭采矿权实行部、省、市、县四级发证,其中省级发证13725个,占总数的90%,表明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煤炭资源管理压力较大。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受国土资源部领导,同时也是地方各级矿管部门的最高业务领导部门,省级矿政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矿业权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界定矿业权的性质、时间与空间限制;设定取得矿业权的资格、条件和程序;明确矿业权人的权利义务;管理矿业权的审批、出让、授予、转让;保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监督矿业权人的勘查、开发活动。缓解省级矿政管理压力的主要手段就是建立矿政管理信息系统,满足现代化矿政管理对高效组织、动态更新、有效管理矿政数据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煤炭矿业权分布的规律和反映的问题主要有:煤炭矿业权分布西多东少;以中小规模、地下开采为主;矿业权交易市场活跃;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理压力较大;基础地质勘探工作薄弱等。因此,煤炭矿政管理今后的方向和重点就是:持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提升矿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1] 吴吟.加强煤炭资源管理刻不容缓[J].中国煤炭, 2005(4)
[2] 张文.完善矿业权行政法保护的建议[J].中国煤炭,2010(12)
[3] 路玉林,谭永杰,王永志等.全国矿业权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矿业,2011(7)
[4] 谭永杰,李景朝,王永志等.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J].地理信息世界,2011(5)
[5] 谭永杰,杨建锋,付晶泽等.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及成果应用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6] 王永志,李景朝,林燕.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库管理系统[J].国土资源情报,2010(10)
[7] 杨文府.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矿业,2012(2)
[8] 杨永征.再论省级矿政管理[J].资源与产业, 2002(6)
[9] 施峰.基于GIS的区县矿政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责任编辑 熊志军)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China national coal mining rights
Yin Tengfei1,Wany Yongzhi2,Tan Yongjie3
(1.Management Schoo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Haidian,Beijing 100083,China; 2.College of Instrumentation&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61,China; 3.Development&Research Center,CGS,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Xicheng,Beijing 100037,China)
This paper confirmed the absolute advantage of coal mining rights in all of mining rights in China based on database of the field verification of mining rights results,on the basis of thi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ies of China national coal mining rights 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nature mining right,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the mining scale,mining method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mining rights;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of coal mining rights distribution with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oal mining right next step.
coal,mining rights,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China
F407.1
A
殷腾飞(1987-),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矿业及能源产业政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