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韩国清溪川是怎么复归清溪的?

时间:2024-07-28

□ 张 蕊

韩国清溪川是怎么复归清溪的?

□ 张 蕊

韩国的清溪川全长11公里,自西向东流经首尔市,流域面积51平方公里。由于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河床硬化、砌石护坡、裁弯取直以及水泥板封盖、高架桥建设等原因,水体长期黑臭。经过多年治理,现在,清溪川已经还清,并成为黑臭河流治理的典型案例。

清溪川治理,是区分主题,分段规划的。当地充分考虑清溪川所属区位的特点,根据各河段所处区域的经济社会状况和功能需求,结合自然形态,在不同的河段采取不同的规划方式,主题不同,层次分明。

当地在清溪川上游力求最大限度恢复河流原貌,主题为“自然中的河流”;中游强调滨水空间的休闲性和文化特质,主题为“文化中的河流”;下游则积极保留自然河滩沙洲,取消设置边坡护岸,以“生态中的河流”为主题。

在水体修复方面,一是疏浚清淤,通过拆除河道上的高架桥、清除水泥封盖、河床淤泥,还原了河道自然面貌。二是全面截污。两岸铺设截污管道,将污水送入处理厂统一处理,并截流初期雨水。三是保持水量。从汉江日均取水9.8万吨注入河道,加上净化处理的2.2万吨城市地下水,总注水量达12万吨,让河流保持40厘米水深。

清溪川治理还运用多元化的景观设计手段,满足不同地段人群的需求。除了自然化和人工化的溪流以外,清溪川复兴改造工程中还运用了跌水、喷泉、涌泉、瀑布、壁泉等多种水体表现形式;另外还注重地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利用乡土植物造景。

我国有关专家指出,清溪川治理的重要经验是采用不同技术,分阶段达到不同效果。

外源截流和内源控制技术是基础和前提,人工净化技术作为阶段性手段,清水补给和生态修复技术是长效措施。清溪川项目通过铺设截污管道,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直接排放,结合清淤疏浚,减少底部污染物向水体释放。项目重建了大量动植物的栖息地,添加人工湿地,并设计了多元化的景观。综合多项技术提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项目结合再生水(净化处理的城市地下水)和地表水(汉江)作为水源补充,综合增加了清溪川水体流量和水力停留时间,达到了长效保持水生态优良的效果。

从生态环境效益看,清溪川成为重要的生态景观,除生化需氧量和总氮两项指标外,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韩国地表水一级标准。从经济社会效益看,由于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改善,周边房地产价格飙升,旅游收入激增,带来的直接效益是投资的59倍,附加值效益超过24万亿韩元,并提供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

专家认为,清溪川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生态恢复不彻底。对于河川生态和永续经营等问题考虑不足,部分河段河床底部与两侧铺设防渗层,影响了生物的生长,河流本身的自净能力也没有得到完全恢复。第二,日常维护成本较高。由于清溪川80%的水由汉江抽取而来,需要经常性的人工维护,开支较高。第三,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不够。清溪川地区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大量的历史文物遗迹残留在河道周围,需要时间仔细挖掘整理,然而政府要求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完工,使得改造工程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并不充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