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建设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保障雄安新区持续发展

时间:2024-07-28

□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冠益 毛国柱

建设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保障雄安新区持续发展

□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冠益 毛国柱

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当前要全力做好规划建设工作,确保新区开局起步工作科学有序有效展开。

一、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雄安新区将要建成智慧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和开放发展先行区,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但目前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包括:1.白洋淀生态用水不足,补给水量有限,远距离输水存在成本高,水量损失严重、水源不稳定;2.白洋淀污染严重,已有366km2水体污染,水质多年持续为劣V类;3.白洋淀湖面萎缩,严重的水土流失将泥沙淤积在入淀口,大面积的围淀造田使白洋淀湖面面积减少;4.生态系统脆弱,白洋淀生态系统多年来由于降雨和径流量减少等水文条件的急剧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其物种多样性明显减弱,生态平衡遭到破坏;5.大气环境质量差,雄安新区位于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的传输通道,区域协同治理要求高,大气环境质量难以在短期内有明显改善;6.土壤及地下水环境堪忧,近日媒体曝光的雄安新区周边污水渗坑事件只是暴露了冰山一角。以上问题是建设绿色雄安和生态雄安的巨大挑战。

二、雄安新区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建设

基于中央对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要求,结合雄安新区环境生态现状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建设理念:1.规划先行,制定综合性的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总体规划,并和雄安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充分衔接,将建设绿色雄安和生态雄安的要求落实到各项规划中;2.生态优先,基于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区域开发工作,确保在雄安新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不突破区域的环境承载力阈值,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持续发展,通过规划和建设雄安新区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为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

在水环境方面:1.加强水资源补给,注重远距离调水与非常规水源相结合,特别是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海水淡化成本已下降至6-8元/吨,来自天津滨海新区(距离小于200公里)的海水淡化水可能是雄安新区未来的重要水源;2.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及安全性,雨水、中水利用要从规划层面即开始重视,提高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建设海绵城市,提高生态用水利用率,保障区域用水安全;3.加强环境生态保障,水资源保障需要统筹京津冀区域的供水平衡,发展水资源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建设白洋淀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4.改善水质,开展白洋淀水体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关停白洋淀周边污染企业,在新区探索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

在大气环境方面,宏观层面要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微观层面要重视人居空气环境,现代人80%时间处于室内,因此在教育建筑、办公建筑、新建居民建筑等推行新风系统规划和建设,可以在大气质量尚未明显改善的阶段最大程度的保障人居空气环境,降低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方面,要抓住雄安新区建设的契机,探索区域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工程应用模式和环境金融模式。

容城大街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何在雄安新区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不可持续问题? 利用融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建设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环境基础设施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是实现可持续城市的基础和条件,其涉及基础设施物理层面的交通、能源、水、建筑、绿地、信息系统等;也包括社会经济层面的价值评估、资金、管理等。雄安新区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的实现依赖于多种可持续技术的应用。例如智慧城市技术、低影响开发技术、再生水技术、雨水收集技术、空冷微型燃气机技术、太阳能风能利用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热能储存技术、电动机车系统、公交导向开发技术等等。通过技术的集成应用可以建成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分布式供水基础设施、分布式能源系统、社区公共设施、混合式土地利用社区等基础设施,从而实现节水节能、智慧交通出行、财政收入增加、基础设施系统可靠性提升等协同效应。

在这一过程中,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是实现雄安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天津大学可与京津冀地区兄弟院校和相关科研院所协作攻关,为雄安新区规划和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探索我国乃至世界未来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模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