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 河北省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 张藏领
走一条城市建设新路雄安准备好了吗?
□ 河北省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 张藏领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应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城市建设发展的新路。
生态宜居是城市永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按照规划,未来的雄安新区,将是一个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准确把握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科学布局和统筹规划是目前新区建设的首要问题。
进一步聚焦功能定位,河北提出,要对新区建设的规划编制进行梳理,坚持用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高标准、高质量组织规划编制,确保新区规划建设科学有序有效推进。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这一区域正是京津冀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敏感地区,紧邻“华北之肾”白洋淀,新区开发建设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全面实施生态、绿色发展战略。
高标准做好新区规划,要充分考虑白洋淀生态水域和当地纵横交错的水网系统的蓝色空间保护,同时构建陆域生态绿色空间体系,形成蓝绿交织的生态体系;高标准做好新区规划,要统筹考虑新区地处北方京津冀大气环境敏感区域,推进冬季清洁取暖,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需要超前谋划;高标准做好新区规划,还要统筹考虑新区山水林田湖生态整体的修复和改善,合理规划绿地、林地,科学调配水资源,为新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环境支撑。
高标准做好新区的规划,雄安新区规划要坚持“多规合一”,尽最大可能降低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多规合一”即,新区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湿地保护、林地与耕地保护、综合交通等各类规划要统筹考虑,形成一张蓝图,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在此基础上,“多规合一”可以使新区规划建设一开始就能将布局和功能落实在具体地块,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治理能力的目标,同时也可以有效避让生态保护红线。
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应坚持绿色发展,统筹产业发展坚持最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科学合理划定产业布局,走出一条产业、城市和人居协调融合发展的城市建设新路。
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应统筹产业发展,坚持最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雄安新区建设要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建造产业结构优良的新城,在产业选择上要坚持最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坚持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所有入区项目都要经过科学论证评估,绝不能为了眼前利益降低门槛,应组织编制新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定最严格的行业准入条件和标准,提高能耗及排放标准,分行业制定环境准入政策,建立项目全过程管理制度。对新区现有产业,要提高环境排放标准,按照最严格的环境排放标准来整合提升。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企业要坚决关停取缔;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不符合新区产业布局规划的,要实施整合搬迁;对符合产业政策和新区产业布局的项目,要按照最严格的环境排放标准进行改造提升,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在实施最严格环境准入的基础上,新区建设还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现产业、城市和人居的协调融合发展。要控制开发强度,严守生态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开发边界,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体现绿色理念,打造绿色低碳城市典范。要按照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要求,建设与周边城市、与机场和港口之间的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网以及立体化交通网络,以公交优先和智能共享为主导,规划建设大运量公交系统和慢行系统;要贯彻落实绿色城市建设理念,城市管线要全部采用地下综合管廊,城区要建造“海绵城市”,城市运行管理中要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实现城市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等。
白洋淀垂钓者
雄安新区地处京津保腹地,土地水利环境地质支撑条件优良,发展空间充裕,生态良好,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漕河、南瀑河、萍河、南拒马河等多条河流在区域内交汇,星罗棋布的苇田,纵横交错的水网,使新区建设融于优良环境之中,但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雄安新区仍面临着诸多考验。
新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修复难度大。从地图上不难看出,雄安新区囊括了白洋淀整个水域,但目前,白洋淀面临流域内沼泽化、富营养化等多种问题,生态系统功能脆弱,治理修复亟待提速。保定市环保局公布的《2017年3月水环境质量状况月报》显示,鸪丁淀监测点位干淀,无数据;南刘庄点位功能区划标准为Ⅳ类,实测水质类别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总磷;其他七个监测点位功能区划标准均为Ⅲ类水,实测水质类别中属Ⅳ类水质的有五个,Ⅴ类水质的有两个,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化学需氧量等。综上不难看出,白洋淀实测水质类别均未达到功能区划要求的类别,水环境治理任重道远。
要综合治理白洋淀。2016年河北省制定了为期五年的《白洋淀和衡水湖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以白洋淀及其外延联通水系为重点区域,以“引、控、管”为着力点,围绕改善水体水质、修复淀区生态、提升承载能力,重点实施引水补水、淀湖岸线管理、城镇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整治、河流综合治理、淀湖生态修复、网栏网箱取缔、发展生态旅游等八项重点任务,统筹规划、科学治理,实现白洋淀“水清村美、苇绿荷红、鱼跃鸟翔”的总体目标。保定市近期则规划了包括建设芦苇湿地净化系统、入淀污水再次进行深度治理等10类156个综合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近246亿元。
综合治理白洋淀,仅靠地方政府还不够,建议从国家层面进行高标准规划、重点支持推进。比如将雄安新区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范围,给予重点支持。在白洋淀保护上,参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将白洋淀列入国家公园试点,编制方案分年度给予资金支持;将白洋淀列为全国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确保到2020年白洋淀淀区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此外,做好白洋淀流域综合整治工作,还需从全局着眼,制定流域环保排放标准,研究确定流域环境改善目标,确保一泓清池安全秀美。
困扰白洋淀的还不仅仅是水环境治理任务艰巨,还在于水资源的短缺。近年来,白洋淀干淀现象多次发生,每逢干淀都要靠引黄河水等补水工程来维持水位。雄安新区规划发布后,白洋淀水生态环境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4月5日,保定市王快、西大洋水库联合向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预计白洋淀收水量将超过3300万立方米。
白洋淀的“缺水”源于淀区没有入淀的清水,建立长效补水机制,还需科学调配水资源,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协调畅通拒马河水流通道,补充白洋淀生态用水。拒马河发源于保定市涞源县、流经涞水县、北京房山区,是保定市常年有清水自流的河流。2002年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在房山区张坊镇境内将拒马河截流进行引水,导致唯一一股入淀清水彻底断流,造成下游河流两岸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南水北调已正式通水,建议北京市和燕山石化公司使用南水北调水,打开截流的拒马河,确保拒马河清水自流,补充白洋淀生态用水,改善下游生态环境。
雄安新区地处京津冀,这一地区是目前国内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最为严峻的一个区域。尤其是冬季采暖季,大气污染发生频率高、污染程度重,探索冬季清洁供暖,综合治理大气污染,建设深呼吸城市,雄安新区肩负着重任。
探索冬季清洁供暖新途径,当地已有初步成果。雄县是雄安新区划定的三个核心县城之一,有“中国温泉之乡”的称号,全县约六成面积蕴藏地热资源。位于雄县牛驼镇的地热田,地热水储量821亿立方米,地热出水温度最低也有55摄氏度,可以替代66.3亿吨标准煤。雄县县城建成区面积19平方公里,当地早在七年之前,就开始实施地热代煤供暖,地热能使雄县成为了一座名符其实的“无烟城”,县城基本上实现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的“零排放”。
经过多年探索,“雄县地热供暖模式”趋于成熟,这也为雄安新区探索冬季清洁供趟出了一条新路。雄安新区要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必然大量使用清洁能源。雄县、安新地热资源丰富,新区周边的固安、永清等地也有地热资源,这些资源将为新区建设深呼吸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综合治理大气环境,还应重视增绿扩容,充分发挥森林绿地滞尘减霾、固碳增容的作用,搞好国土绿化建设。新区建设中要强化城市空间管制和绿地控制,保障生态建设用地,最大限度保留生态空间;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形成沿线、沿边、沿湖的绿化带,将新区建成森林之城、绿色城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