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传统村落规划与建设中如何体现生态文明理念?

时间:2024-07-28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张广汉

在传统村落规划与建设中如何体现生态文明理念?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张广汉

国家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对乡村地区发展提出新理念、新要求,要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尊重自然格局,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传承历史文化,保持特色风貌。

中国传统村落在选址、建设规模和建设过程方面都非常重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生态文明的思想。以贵州千户苗寨为例,村落的选址和建设与周围的河流、山川、以及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和谐的,村舍尽量不占用平坦宽阔的土地,而是把河流两边最好的土地留作农田。村落的规模、农业生产与周边自然环境也非常和谐,有多少地养多少人,村落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就开始分村,基本保持了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匹配的关系。

很可惜,这种智慧成果正在被过度旅游开发和快速城镇化摧毁。下面是两张贵州千户苗寨的照片,一张是十多年前的样子,一张是现在的样子,过度开发对整个村落的风貌影响非常大,周围的生态环境也完全被破坏了(图1、图2)。

图1:贵州千户苗寨选址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 (楼庆西/摄)

图2:旅游开发对千户苗寨传统村落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可喜的是,保护传统村落应当包括保护村落周边的自然环境,在遗产保护领域正在逐渐成为共识并获得重视。早在2005年10月,在西安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五届大会,就发表了“保护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的环境”的《西安宣言》。《宣言》认为文化遗产的环境的涵义有三点: 1.环境的自身物质实体和人们对这个环境的视觉印象;2.文化遗产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3.遗产环境的文化背景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习俗、传统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保护文化遗产环境的概念由原来的保护周围的物质环境,扩大到保护周边的自然环境,扩大到保护其文化背景及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也明确指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那么,如何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中体现生态文明的理念呢?下面以西藏拉萨市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传统村落等为例,从六个方面阐述生态文明视域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图3:西藏吞达村保护区划图(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图中,红色区域为核心保护范围,蓝色区域为建设控制地带,绿色区域为环境协调区)

首先要发挥保护规划的引领作用。吞达村2015年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吞达村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规划分析了吞达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聚落智慧和历史文化价值,将古村和藏香生产活动划入核心保护范围,将古村周围山水环境划入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严格控制吞巴河两侧建筑风貌,保护水体周边的古耕地和古林地。旅游规划、村庄规划都以保护规划为上位规划,以保护好吞达村水磨制香工艺与山水环境一体化的独特文化景观为前提,不得破坏历史水体两侧景观界面和山水之间景观视廊(图3)。

二是在保护规划中,将生态环境列入保护内容。比如吞达村将山水格局、农田、水磨、古树等纳入保护框架,提出保护措施,以便后人可以了解古代藏族人民选址建村的匠心和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图4)。

图4:西藏吞达村

三是确立建新村、保老村的战略。比如山西介休张壁村(图5),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老村的原貌,同时也注重新村的选址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吞达村保护规划结合国道划定新增住宅建设用地,并以耕地、花田、林地等生态用地与古村隔离,处理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四是积极改善村落的基础设施。做好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工作,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西藏吞达村结合藏地农居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理念,规划建议推广以污水净化器、沼气池等小型污水处理转化设施的运用,以5-10户为单元收集处理。现在许多传统村落,如江西景德镇瑶里古村和安徽宏村,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既提高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和旅游接待能力,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五是分类保护民居建筑和环境。对于一些有价值的古建筑,维修要采取最少干预原则,我们反对返老还童,提倡延年益寿;对体量过大、严重影响村庄格局和自然历史环境的建筑应采用拆除重建等措施。同时,要尽可能地留住原居民,他们是文化的传承者。

图5:山西介休张壁村建新村,保老村

六是重视区域层面传统村落群的保护和研究。在中东部有些地区,传统村落分布往往非常密集,多个村落形成一个群落,这种群落的关系也应当是我们保护的对象。例如湖州东部平原水网地区,村镇发展形成聚落网络,这就需要区域整体性的保护(图6)。国外对区域传统村落的保护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比如在法国,沿兰西河从迪纳德市到迪南市,河流两岸的自然风光与水磨房、渔村等历史遗迹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景观,被共同列为景观保护区。我们国内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规划和研究,比如《中国太湖南岸历史村镇群的保护和发展规划》《山西沁河流域古村镇集群保护规划》《广西漓江流域古村落研究》等。

传统村落与生态环境共生共融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传统村落的规划建设中必须从传统村落中汲取生态文明的思想,以保护带动村落的发展,用发展促进村落的保护,以点带面,共同建设好生态环境优美、特色风貌鲜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图6:湖州东部平原水网地区村镇发展变迁示意图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