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新任环保部长的“公众环境观”

时间:2024-07-28

□ 本刊记者综合

聚焦

让“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
——新任环保部长的“公众环境观”

□ 本刊记者综合

3月7日,北京,春寒料峭。履新出任环境保护部部长的陈吉宁第一次以部长身份参加全国两会记者会,就备受关注的“全面加强环境保护”话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这并不是新任部长首次与媒体见面。3月1日,就任环保部部长仅仅两天,陈吉宁已召开了一次媒体座谈会,专门听取新闻界对当前环境形势、环境宣传工作及如何加强互动合作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席卷全国大中小城市的雾霾天气不断出现、多地曝出饮用水安全等问题,一次次将环保部门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环境工程专家,清华大学原校长陈吉宁主政环保部,燃起了公众的期待,盼望这位环保专家给中国环保带来“生态新风”,盼望“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能够早日实现。

还给百姓“中国蓝”

霾困京城。在本场发布会前,北京已经连续两日重污染,至发布会召开时仍在重污染蓝色预警之中。“如何采取新举措治理雾霾”是媒体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做校长的时候,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情是想学生的事情;到了环保部,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是看天。如果天蓝,不敢懈怠;如果是像这样的雾霾天,就会感到不安,要加倍地努力。”陈吉宁说,他到环保部第一天,就让有关司局给他拿来一个单子:去年一年大气污染治理、雾霾治理都做了什么工作?“我看了这个单子以后感到,没有哪个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用这么大的工程和投入治理雾霾,我们是在用硬措施、硬任务来应对硬挑战。”陈吉宁部长介绍,2014年全国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总体上PM2.5平均浓度降低11.1%,京津冀地区降低了12.3%。

讲到对治理雾霾是否有信心,陈吉宁表示,从国际经验和“APEC蓝”实现的过程来看,要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的明显好转,不能靠老天,必须把污染物排放量从现在的千万吨级水平降到百万吨级水平。今年,环保部大气污染治理将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二是全面实施“大气十条”;三是加大科学治霾和系统治霾的水平;四是加大信息公开。

陈吉宁强调,治理雾霾,改善空气状况,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形成合力。一方面,政府要认真落实“大气十条”所明确的各项治污任务,特别是强化企业治污,落实企业作为治污主体的责任。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是雾霾的受害者,每个人也是雾霾的制造者。只有每个人不做旁观者,才能加快实现“蓝天常在”的梦想。

留住美丽的乡村

与“雾霾围城”一样,近年来老百姓对耕地污染、垃圾成害、污水横流以及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等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十分关注。

陈吉宁表示,良好的土壤质量是维护农产品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非常重要的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把治理土壤污染确定为向污染宣战的三大行动计划之一。目前,环保部正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一步,环保部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详查,摸清家底,做好污染源的管控。

在谈到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上,陈吉宁表示,当前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和标准体系,要让土壤污染治理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第二,加强工矿企业的环境监管,要切断土壤污染的源头,遏制土壤污染扩大的趋势。第三,对污染的土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做好污染的管控,避免这些污染扩散和扩大。第四,通过试点示范,建立适合我们国家自己的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逐步推动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

陈吉宁毫不讳言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坦言“这个问题现在确实是环保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他表示,今后做好农村环保工作需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把农村环保工作放在整个国家环境治理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要结合大气污染治理和即将发布的“水十条”实施工作,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城乡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结合新环保法的实施,加大执法力度,切实防止工业和城市污染源向农村转移。二是继续推动农村环境的连片整治,重点解决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污染的问题,保证农村供水安全。三是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怎么样进行农村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目标责任制,怎么样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长期有效的运行,怎么样体现地方政府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探索。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对于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陈吉宁说,我们当前的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瓶颈问题。他认为,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的形势与我们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特殊发展阶段有关,只要发展,这个问题就会出现。另外,我们历史“欠账”也比较多,还要在解决新增污染排放的同时,解决老的问题。这位专家型部长用“库兹涅茨曲线”的专业术语进行了表述。

“经济下行的压力确实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也非常艰巨,破解和平衡它们之间的矛盾,确实面临很大的挑战。”陈吉宁认为,“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抓住今天的机遇,是为创造明天更好的发展机遇。所以,我们不能回到过去粗放式发展的老路上,经济下行压力大,环保工作不能放松。”

他指出,在全球竞争的经济体系下,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特别是做强,不能靠保护落后来实现,要依托提高生产效率,依托技术创新来由大变强。而它的重要推手,就是提高环保的要求。好的经济政策从来都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违背自然规律,最终也在违背经济规律,将受经济规律的惩罚。环保本身也是当前和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中国未来几年的环保投资需求非常大,大概在8万亿~10万亿元的水平上,而且这个投资没有重复建设,长期受益,是一个好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陈吉宁认为,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现在这些投入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来解决,政府投入比例在30%~40%之间,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还没有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到这个市场。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环保经济的发展,如进一步开放市场、进行价格改革、发展绿色金融等;此外还要加强监管,规范环保市场,要通过市场的规范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带动对技术创新的需求。

对于记者提出的在当下的发展形势下,一些产业正在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会对中西部环境带来很大影响时,陈吉宁坚定地表示,“环保执法不能双重标准,不能让中西部成为污染企业逃避责任的天堂。”他指出,预防是环保的第一要务,一旦造成污染,再治理,代价太高。几年前,环保部就开展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地区发展的战略环评,一定要把战略环评成果用好,要守住三条底线:第一条底线就是生态红线,不能进的地方,坚决不许进。第二条底线,要守住行业的排放总量,不能有突破。第三条底线,要守住产业进入西部地区的准入条件和标准。

扬眉“剑”出鞘

“环保部门执法手软”的说法近年来在公众间广为流传,究竟用什么措施才能让环保法真正“硬”起来,成为一把利剑?

对此,陈吉宁表示,“我们不能使一部好法律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有钢牙利齿的‘利器’,而‘镶牙’的关键则在于执行和落实。”

陈吉宁说,环保部把今年定为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年”,要全力贯彻落实好新《环保法》。他表示,为落实好新修订的环保法,环保部将开展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出台和完善环保法的实施细则。新的环保法在落实政府责任、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和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突破。但是,在具体实施上还有一些模糊的地方,还要进行“细化”。如落实政府责任。环保法规定地方政府要对本地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非常明确,环保法还规定对地方政府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具体该怎么做?最近环保部已经对两个城市政府的负责人进行公开约谈,这就是要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还要在一些地市试点,怎样将环境保护纳入到干部的政绩考核中去,怎样进行干部的离任环保审计或者在经济审计中纳入环保的内容。同时,在生态损失评估上,现在我国在方法学上、在人才储备上还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包括企业违法举证,现在还有一些难度。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二,环保部今年将开展全面的环保大检查,对于违法的特别是未批先建的企业进行全面排查,要做到“四个不放过”,即“不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要让企业懂得守法不是高要求,是底线。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把守法变成新常态,敢于碰硬,形成高压态势。还将强化刑事责任追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

第三,推动地方政府责任的落实。要对30%以上的市级政府开展督查,强化地方的责任,解决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作为”。

第四,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公开执法信息,公开企业排污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举报权。在“六五”环境日,还要推出微信举报。现在有一些机构推出了“随手拍”,要在环境执法的过程中,使污染无处躲藏。

第五,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的协调配合,强化环保执法的司法监督。

第六,强化自身的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要解决自身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

公众“四权”不可忽视

陈吉宁对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态度十分开明,多次提到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与举报权。陈吉宁指出,环保的事情从来不是环保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共同面临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事情。环保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怎么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让广大公众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这里面涉及到必须信息公开。

记者会上,陈吉宁结合记者提到的公众十分关注的修建PX和垃圾焚烧项目引发的一些群体性事件表示,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大家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意识也在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会掺杂一些利益诉求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有,在世界各国发展中都有这个问题。这个事情处理不好,会引起群体性事件,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甚至把一个环境问题扩大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所以,这个问题确实要非常谨慎地处理。

自去年媒体曝光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之后,全社会高度关注

他表示, PX是非常重要的工业技术产业,垃圾焚烧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要支持这些设施的建设,但是要依法建设。要支持技术先进、环保措施到位,选址符合要求的项目建设。环保部门在审批过程中,也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切实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依法严格审批,特别是在建成之后要加强监管,让老百姓放心。

陈吉宁希望各级政府提高自身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特别是在建设这类项目的前期,在规划选址、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等方面要加大力度,认真听取公众的意见,保障公众的权益,妥善处理好这类项目的“上马”问题。同时指出,企业不要躲在政府的后面,要积极沟通,让利于民,与社区共建,积极做好相关工作。

陈吉宁强调,“我们面临着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解决中国环境问题,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期望过快,但是,更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懒政不作为,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民生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问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