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要建立覆盖广泛的有偿回收体系

时间:2024-07-28

□ 贺 震

要建立覆盖广泛的有偿回收体系

□ 贺 震

前不久在报上看到一篇《买饮料付环保费》的文章,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作者在瑞典观光期间,到一家超市购买一瓶标价为10瑞典克朗的塑料瓶装饮料,到收银处结账时,屏幕上显示出的应付款为10.5瑞典克朗。与此同时,一张收据纸条从机器口徐徐地吐出。作者很纳闷,标价明明是10瑞典克朗,结账时怎么成了10.5瑞典克朗呢?待作者阅读了该收据纸条下端的英文说明,便很快消除了疑窦。这几句英文的大概意思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循环利用地球资源,你如果在瑞典各连锁超市里购买塑料瓶装饮料,每瓶需要暂时多支付0.5瑞典克朗,以此作为塑料瓶的押金,待水喝完后,你可持空瓶到任何一家连锁超市,超市会如数退还押金,相信你一定会支持我们这么做的,非常谢谢你的配合。”作者将饮料喝完后,就近步入另一家超市的“空瓶回收处”,超市服务员向其投以赞赏的微笑,并随即退还了0.5瑞典克朗。作者因为在异国“入乡随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甚感欣慰。

在与朋友们交谈称羡瑞典的做法时,有的朋友笑我孤陋寡闻、少见多怪。一些曾去过欧洲国家的朋友告诉我,这种回收瓶子的做法在欧洲各国很常见,而且德国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做得尤其好。德国居民购买1.5L以下的饮料时,价格里自动征收0.25欧元的瓶子押金,还瓶后拿回押金。整个德国的大街小巷遍布瓶子回收点,退还瓶子十分方便。在德国,九成瓶子的回收再利用,不是回收后作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程序生产出新的产品再利用,而是直接再使用。比如矿泉水瓶子,就是回收、清洁后直接再使用,比较厚的塑料瓶清洗后再使用达30次以上。在德国,废品回收再利用是一门“大生意”,垃圾处理的最后一个选择才是焚烧或填埋。2012年1月31日,德国环境部发布的《德国环保产业报告》显示,以回收再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德国环保产业,已成长为年产值760亿欧元、占世界环保产业贸易额15.4%、就业人数近200万的支柱产业。在德国,由于回收再利用做得好,全国的垃圾产生量很少,在慕尼黑等城市的住宅区里,很难找到垃圾桶。因为,居民不太需要。

看看欧洲一些国家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做法,再看看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围城的现状,再想想我国多地公众为抵制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而引发的此起彼伏的、激烈的邻避运动,不能不令人作深刻的反思。

“循环利用,让他们各回各自的家”!这是《中国环境报》多次用整版篇幅刊登的一则大型公益广告。在这则广告中有一段文字这样写到:“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现代产业体系和绿色消费模式,才能真正走上高效率、低消耗、少排放的循环发展之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为什么德国等欧洲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做得这么好?为什么我国许多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多年,却收效甚微,甚至止步不前,甚或夭折?为什么我国许多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笔者认为,两者的差异就在于有没有“建立起覆盖广泛的有偿回收系统”。这些年来,我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一般的空泛号召多、做的虚功多,而实际功夫下得不足,不仅《中国环境报》公益广告中指出的“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甚至连二十多年前回收啤酒瓶子的好做法都抛弃了(现在收废品的师傅已经不收空啤酒瓶了)。而如果我国像德国等欧洲国家那样建立起了覆盖全社会的垃圾(废旧物品)分类回收体系,特别是建立起了覆盖广泛的有偿回收体系,垃圾(废旧物品)分类处理的现状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城市的垃圾产生量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多,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也绝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因为人再富、钱再多,谁会与钱有仇呢?况且,买新品退旧瓶(当然不仅仅指瓶子类)只是随手可办的事情。能省钱的事儿,谁又何乐而不为呢?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尤其是建立起覆盖广泛的废旧物品有偿回收系统,是当前我国推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破解垃圾围城、破解由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引发的邻避运动的不二选择。

在笔者看来,近年来,卓有成效的环境宣传教育已使环境意识、节约意识在许多公众的脑海里扎下了根。许多公众不仅愿意,而且乐意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但在我国许多地方,相应的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根本不能适应垃圾分类回收的现实需求。“前端分类,后端一锅烩”的做法,不仅使现在的垃圾分类失去意义,更从根本上挫伤了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我当然非常支持垃圾分类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我每每将废旧物品分类存放。如将家里产生的空酱菜瓶、空醋瓶、空酱油瓶、空酒瓶、牛奶瓶和碎玻璃、洗浴用品瓶、矿泉水瓶、易拉罐、废旧电池、旧报纸、废纸盒、废旧塑料袋,等等,分门别类地集中存放在一起。待积存到一定数量时,便喊来收废品的师傅处理。但收废品的师傅只收旧报纸、废纸盒和矿泉水瓶、易拉罐等一些能卖钱的东西,对废玻璃瓶(包括二十几年前曾回收的空啤酒瓶)、洗浴用品瓶、废旧电池、废旧塑料袋等一概不要。我说,我不要你的钱,免费送给你,免得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收废品的师傅说,你免费给我,我也不要。然后,当着我的面,把我原来分好类的废旧物品一股脑地倾倒于小区垃圾箱里。为此,我还对收废品的师傅发火,师傅无奈地对我说,你对我发火也没用啊。因为这些东西对于我既不能卖钱,也没有用处,既没地方放,也没地方送,更没办法处理。我一想,也是。为这事儿,对收废品的师傅发火是没用,因为他解决不了社会上废旧物品分类回收利用的问题。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许多家庭的经济状况大为改善,老百姓的家用物品,包括一些家电、手机、家具、衣服鞋子等淘汰更新的速度很快。在我居住的小区就经常看到不少还半新半旧、还可以继续使用(利用)的家用物品,被当做废品(垃圾)丢弃。可见,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更加迫切需要尽快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垃圾(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系统。当前,宣传环保和垃圾分类的往往是政府环保部门和民间环保公益组织,而这些单位和团体却不具有建立垃圾(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系统的职能和能力。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垃圾(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系统,需要政府牵头统筹安排。在笔者来,政府做这件事并不难,也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依托现有遍布城乡的各种超市、大卖场就可以迅速建立起这个体系。因此,建议国家通过修订《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形式,赋予生产者对产品的全寿命管理和处理责任,赋予各种超市、大卖场配套建立所出售商品回收的责任,推行顾客购买可回收包装的商品时实行押金制,再次购买时以旧换新或用后退还包装,取回押金。

大多数垃圾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要让老百姓把这些“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放到对的地方,政府在其中绝不能缺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妨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有偿回收体系做起。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环保厅政策法规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