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NiAl-NiFe/NF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时间:2024-07-28

尹习习,王海人,高凯文,屈钧娥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电解水制氢是绿色新能源开发的热点[1],而电解水制氢目前无法大规模推广,主要受限于价格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材料(铂及铂基材料)[2-3],因此开发高性能、高稳定性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成为目前电解水产氢的主要研究方向。

层状双氢氧化物[4](Layered double hydroide,LDH)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成分可调节,合成方法多变,是在碱性电解液中非常具有前途的非贵金属水分解电催化剂[5]。含Co、Mn、Ni、Al、Fe、V等过渡金属元素的多种类LDH催化材料,如CoMn-LDH、NiAl-LDH、CoFe-LDH@Co(OH)2/NF(泡沫镍)、Ni3Se4@NiFe-LDH/ CFC(碳纤维布)、NiFe-LDH@Ni3S2/NF等,被研究人员发现具有较好的催化析氢和/或析氧功能[6-10]。

在合理的配比下,多元素之间复合使用,往往可协同增加材料的电催化性能。Fe、Al、Ni元素的催化性能相对优异,且原料来源相对丰富,因此本研究先以泡沫镍为衬底,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iAl-LDHs/NF,再进一步通过电沉积法,将镍盐和铁盐作为电沉积的电解质溶液,在相同的电压下电沉积不同的时间,得到最终的电催化剂材料NiAl-NiFe-LDH/NF,探究了电沉积时间对电催化剂的微观形貌、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以期获得性能优异的水电解催化剂。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

九水合硝酸铁[Fe(NO3)3·9H2O]、六水合硝酸镍 [Ni(NO3)2·6H2O]、过硫酸铵 [(NH4)2S2O8]、硝酸铝Al(NO3)3·9H2O、氟化铵 NH4F、尿素 CO(NH2)2、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乙醇(C2H5OH)、浓盐酸(HCl)(均为分析纯)。溶液由相关试剂与去离子水配制而成。

1.2 催化电极的制备

将裁剪好的泡沫镍(NF)浸泡在3mol·L-1的HCl溶液中,于60℃活化30min,然后依次用乙醇、DI、水超声10 min,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称 取 0.001 mol·L-1的 Al(NO3)3·9H2O 和0.003mol·L-1的 Ni(NO3)3·6H2O 加入 50 mL反应釜中,加入30mL 去离子水,超声搅拌10 min至溶液分散均匀。再加入0.008 mol·L-1的NH4F和0.02 mol·L-1的CO(NH2)2于反应釜中,超声分散30min。将活化的泡沫镍(NF)垂直放入反应釜中,密封,120℃下反应24h。待反应釜温度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取出NF,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分别多次冲洗,在真空干燥箱60℃干燥18h,所得电极即为NiAl-LDH/NF电极。

将 0.003mol·L-1的 Ni(NO3)3·6H2O 与 0.003 mol·L-1的Fe(NO3)3·9H2O溶解于50mL去离子水中,超声搅拌30min直至溶液完全分散,得到棕黄色澄清的电沉积溶液。以碳棒为对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NiAl-LDH/NF为工作电极,工作电极上的沉积电压恒定为-1.0 V (vs. Ag/AgCl),分别进行300s、500s、800s、1000s的电沉积。电沉积后的样品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60℃条件下真空干燥12h,得到的产物分别标记为NiAl@NiFe-300s/NF、NiAl@NiFe-500s/NF、NiAl@NiFe-800s/NF和 NiAl@NiFe-1000s/NF。

1.3 电催化性能测试

采用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于三电极体系中进行水分解析氢电催化性能研究。催化电极为工作电极,碳棒为对电极,Hg/HgO为参比电极,其中催化电极的工作面积为1 cm2。向装有1mol·L-1KOH电解液的电解池中,持续通Ar气,并进行测试。极化曲线以 2mV·s-1的扫描速率进行,电化学阻抗 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的交流扰动幅值为5mV,测量频率范围为105~10-2Hz。催化剂的稳定性测试采用恒电流电解法,通过得到的电压-时间曲线,判断其稳定性。

采用循环伏安法表征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ECSA)[11-13]。假定 ja和 jc(mA·cm-2)分别指在一定扫描速率下,伏安特性曲线的居中稳定处,电位对应的电流密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则有:

由Δj对扫描速率t作图得到线性关系,其斜率的值即为 Cdl。

由于电化学活性面积与双电层电容满足关系式ECSA = Cdl/Cs(1.0mol·L-1的 KOH 中,Cs为 0.040 mF·cm-2),因此双电层电容越大的电极,其电化学活性面积越大。

1.4 微观表征

采用Sigma 50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DES)对样品进行表面形貌观察及元素分布分析,用D8 Advance X射线衍射仪(XRD)对材料进行晶型结构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SEM观察

图 1(a)~(d)依次为 NiFe 电沉积时间 300s、500s、800s、1000s时得到的CuO-NiFe/NF电催化材料的SEM形貌图。可以看到,沉积时间为300 s和500 s材料,形貌为片状结构,片层结构的尺寸在微米级别。相比之下沉积了800 s的电催化材料,呈现的是微米级别的球形分布形貌,且微米球表面还布满了亚微米尺寸的片层亚微观结构,因此相比微米片层结构,可以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而沉积时间达到 1000 s时,微米球尺寸的不均匀性增加,这会影响电极表面电化学活性分布的均匀性。从形貌上来看,NiAl-LDH-800s/NF具有最理想的表面微观结构。

图1 各样品的SEM形貌图

2.2 EDX分析

图2是NiAl-NiFe-800s/NF电催化材料表面的元素面分布的分析结果。在催化剂表面主要检测到了Al、Fe、Ni、O元素,且4种元素的分布较为均匀,说明催化元素Al、Fe、Ni在催化材料中均匀分布,没有偏聚现象,从而有利于在电极表面获得均匀的电化学反应活性。

图2 NiAl-NiFe-800s/NF电催化材料的元素面分布分析

2.3 XRD分析

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催化材料的晶型结构,结果见图3。在NiAl-NiFe/NF系列样品中,11.7°、23.6°、61.3°、62.7°、75.7°处有较强的衍射峰,分别对应 NiAl-LDH 的 (001)、(002)、(110)、(111)、(006)晶面的衍射峰(PDF#22-0452),在 11.4°、23°、34°、34.4°、46°、61.3°、65°、71.3°处较强的衍射峰,分别对应 NiFe-LDH(003)、(006)、(101)、(012)、(018)、(113)、(116)、(119)晶面的衍射峰(PDF#40-0215)。对不同的电化学沉积时间下得到的样品进行比较,峰位置并未发生明显的偏移,即沉积时间主要影响微观结构,不影响催化层中化学物质的种类。XRD分析结果证实,制备得到的复合电极材料由NiAl与NiFe这2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而成。

图3 各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

2.4 电极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由图4(a)和图4(b)可知,NiFe的电沉积时间对电催化剂的过电势有显著影响,沉积时间为800s时得到的NiAl-NiFe-800s/NF电极,其获得10 mA·cm-2和100 mA·cm-2析氢电流密度需要的过电位,在所有样品中最小,分别为162mV和251mV。图4(c)显示NiAl-NiFe-800s/NF的塔菲尔斜率最小,为120mA·dec-1,图4(d)是由电化学双电层电容(Cdl)计算出的电化学比表面积(ECSA),其中NiAl-NiFe-800s/NF的双电层电容值最大,为4.03 mA·cm-2,即在此条件下,电催化材料的比表面积最大,活性位点最多,催化性能最好。从图1(e)可直观看出NiAl-NiFe-800s/NF的阻抗弧半圆直径最小,表明该电极材料析氢反应的电化学阻值最小。以上各性能测试取得了一致性结论,即在NiAl/NF电极材料的基础上,电沉积NiFe-LDH的时间控制为800s时,得到的催化电极的表面积最大,此时电极对析氢反应的催化效果最好。

图4 NiAl-NiFe-LDH/NF电催化材料的催化析氢性能分析

以NiAl-NiFe-800s/NF为工作电极,在10 mA·cm-2的恒电流密度下进行极化实验,可以观察到20h以后达到稳定析氢状态,45h内电位没有明显变化。析氢稳定性测试前后的极化曲线对比显示,在100mA·cm-2电流密度下,极化曲线基本重合,说明NiAl-NiFe-800s/NF具有优异的析氢稳定性。

3 结论

将水热法和电沉积法结合,以泡沫镍为基体,成功制备了AlFe-NiFe/NF复合电极。NiFe双金属氢氧化物镀层的沉积时间为800s时,得到的AlFe-NiFe-800s/NF电极的性能最佳,在 1mol·L-1的KOH溶液中,获得10 mA·cm-2析氢电流需要的过电位为162mV,析氢塔菲尔斜率为53mA·dec-1,同时拥有最小的电荷传输等效电阻。在该电流密度下恒电流电解45h后,电位值无明显变化,表明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