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武飞鸿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化石燃料的枯竭以及其燃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是阻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寻求良好的储能系统,有效储存和输出可再生清洁能源(风能和太阳能),是解决上述障碍的重要途径[1-5]。然而,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本质上存在间断性,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导致了能源的获取和消耗之间的冲突[6-9]。目前,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理想的储能系统,在便携式设备和电动汽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锂源的地理分布不均匀和资源贫乏(地壳中仅有0.0017 wt%),限制了LIBs在大规模储能系统中的应用,为此,钠/钾离子电池(SIBs/KIBs)因其资源丰富和低成本而备受关注。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KIBs的几个优点:1)钾源在地壳中的资源相对丰富(2.4 wt%)且成本较低,没有毒性;2)相比于锂离子和钠离子,钾离子含有较低的路易斯(Lewis)酸,含有最小的斯托克斯(Stokes)半径[10];3)钾在碳酸丙烯酯(propylene carbonate,PC)溶剂中具有最低的氧化还原电位(K+/K氧化还原电位在-2.88 V,而Na+/Na和Li+/Li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在-2.56 V和-2.79 V),使得KIBs具有高工作电压和高能量密度[11-12]。同样的,K+可以插入到石墨层中形成KC8化合物,理论容量约为279 mAh·g-1。因此,KIBs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替代方案之一。
在KIBs的充放电过程中(图1),K+离子通过富含K+的电解质,在阴极和负极之间穿梭[13]。由于电子分布不均匀,K金属负极的使用会导致更多的二次反应,导致枝晶生长和SEI层破裂。这种SEI层的不断断裂,将导致电极表面不断产生新的SEI层。这一过程可能导致电解液的过度消耗,电极极化增强,最终导致容量衰减。因此,枝晶的形成及相关的安全问题,过度的二次反应,不均匀的SEI层等,都会导致较差的循环寿命和电池故障。目前研究的KIBs负极材料主要有碳基纳米材料、合金材料、转化型材料、插层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其中,碳基纳米材料因其资源丰富、无毒等优点,成为很有前途的KIBs负极材料。
图1 钾离子电池原理图
通常,K+有3种离子存储模式(图2),分别为:
1)嵌入/脱嵌机制。在充放电过程中,K+从碳材料的中间层中嵌入/脱嵌,离子的存储能力取决于离子半径、中间层的结构以及钾化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
2)吸附/解吸机制。通常,杂原子、边缘和缺陷部位上的离子吸附被认为是吸附机理。K+吸附在碳负极的表面或近表面上,因此存储容量取决于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活性位点(杂原子、边缘和缺陷位点)。
3)填充机制。对于具有大量孔隙的碳材料,K+可以填充孔隙,以实现离子存储[14]。
图2 碳基负极材料中Na+/K+的存储机理[14]
基于钾储存机理的研究,不同的碳材料具有不同的组成和微观结构。一般可分为4种:石墨材料、石墨烯材料、硬碳材料、软碳材料。它们已被证明具有相当大的钾储存性能。
尽管KIBs的充电/放电机理与LIBs相似,但K+显示出完全不同的石墨负极存储行为。由于K+半径大,电离势高,伸展的C-C键长变化大,因此K+很难插入中间层形成稳定的K-C化合物。
Jian ZL等人[15]通过对第一个循环中选定的放电/充电状态的非原位XRD测量,展示了K+插入/提取的结构演变和相应的钾存储机制。采用电化学方法将K+插入石墨中,检测到了K-石墨插层化合物(K-GICs)的几个阶段的相变(图3),首次揭示了钾可以在电化学电池中,可逆地插入到容量为273 mAh·g-1的石墨中。
图3 K+在石墨中的存储行为
Liu JL等人[16]采用原位拉曼测图和原位XRD表征,结合密度泛函理论模拟,将实时电化学K+插层/脱插层过程与结构/组分演化联系起来(图4)。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相结合,揭示了K-GICs的可逆阶段转变:C ↔ stage 5 (KC60) ↔ stage 4 (KC48) ↔ stage 3 (KC36) ↔ stage 2(KC24/KC16) ↔ stage 1 (KC8)。此外,分期过渡清晰可见,并确定了阶段2的中间阶段,其化学计量公式为KC16。提出了从KC24(第2阶段)到KC16(第2阶段)的阶段过渡机制和阶段间过渡机制。
图4 原位XRD表征
主要挑战:研究已经证明了在高速率下的低速率性能,这是由于在钾化过程中,当电压低于截止值时,电位平台会移动。如果以低碳率进行钾化而以高碳率去钾,则石墨电极表现出出色的速率能力。另一个缺点是,在较低的电压和较高的速率下,钾金属电镀存在安全问题。但与LIBs相比,放电平台出现在更高的电位(较低的速率),因此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然而,与Li类似物相比,K+插层具有更高的平均势能,这将影响能量性能。许多理论研究报道了K+和Li+在石墨电极中的类似电化学活性[17],而且计算出的K+在电解质中的迁移率要优于Li+。然而在实验中,基于锂的石墨在全电池格式中表现得更好,这明显是因为在基于锂的系统中有较低的电压极化和较低的电阻。这表明基于石墨体系的界面和SEI层的电阻较大。因此,需要合理设计电极、电解质和黏结剂组合,才能获得高性能的KIBs石墨负极。
自从发现和分离石墨烯以来,优异的材料性能(如较好的机械强度、较高的理论表面和出色的电导率)使得其被应用于能量存储领域。然而,理论计算表明,原始的单层石墨烯的离子吸附能力很差,不能直接用作KIBs负极,需要开发更多的石墨烯基电极制备策略,如晶体控制(杂原子掺杂、边缘、缺陷)和形态设计等,以实现出色的K+存储容量和传输动力学[18]。
与石墨不同的是,单层或多层的石墨烯材料被发现有利于Li+/Na+的插入/提取和表面存储。然而,纯石墨烯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仍不理想。石墨烯电极的优化原则之一,是设计新的结构以引入更多的点缺陷、边缘、晶界和掺杂原子。这些活性位点可以缩短离子运输路径,提高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能。其中,具有精确原子控制的杂原子掺杂石墨烯材料在LIBs/SIBs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调节表面润湿性和电子电导率,可促进电荷转移和电极/电解质的相互作用。因此,研究杂原子掺杂(如N、F、S、P)石墨烯材料,在KIBs中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与KIBs中的石墨负极相比,这些杂原子掺杂石墨烯材料具有更大的比容量和相当好的速率性能。这些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以归因于以下几点:1)超薄的石墨烯纳米片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缩短K+的扩散距离;2)增大的层间空间有利于K+的插入/提取;3)杂原子掺杂引起的电子态改变,会产生丰富的结构空位和缺陷,有利于K+的吸附。
主要挑战:石墨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如较低的首效、大电压滞后和缺乏潜在平台。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更加关注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借鉴KIBs中石墨负极的研究经验,合理选择电解液和黏结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其次,考虑到N掺杂可以提高电子电导率,S或P掺杂可以扩大碳的层间距并提供额外的活性位点,为了进一步提高石墨烯材料在KIBs中的钾存储性能,还需要制备N、S共掺杂和N、P共掺杂。因此,除了单一杂原子掺杂外,研究者还应该研究2种不同的杂原子共掺杂对钾存储特性的影响。第三,深入开展机制研究。例如,根据以往关于LIBs和SIBs的报道,B掺杂也具有电子缺失的特点,由于其电负性较低,原子大小与碳相似,被认为是石墨烯材料的有效掺杂剂。然而,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实验研究来验证其在KIBs中的可行性。
图5 K+在硬碳材料中的存储机制
Ju等人[19]制备了用于KIBs负极的氮/氧双掺杂分级多孔硬碳(NOHPHC),并对其混合贡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图5)。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峰的容量贡献主要来自扩散控制的插层/脱插层,而其他电位的电流则归因于更大的容性效应。一般来说,缓慢的扫描速率可以增强与氧化还原峰相关的扩散控制的容量贡献。然而,图5(d)的定量分析表明,即使扫描速率为0.1 mV·s-1时,NOHPHC仍有较高的电容贡献(75%)。扫描速率进一步提高,电容贡献也随之增强。这些结果表明,电容在NOHPHC电极的存储贡献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图5(e)还显示了K+存储的混合机制,包括电容和扩散。
掺杂氮、硫、磷等杂原子可以产生缺陷和官能团,有效提高硬碳材料的容量。Wang X等人[20]采用简单热解法制备了硫氮双掺杂硬碳材料(SNHC)。SNHC具有丰富的缺陷位点、官能团和分层的微/中孔结构,有利于比容量的提高。此外,他们还制备了一种S/O掺杂的多孔HC微球(PCMs)。多孔骨架和S/O共掺杂,使得PCMs具有较大的层间距、高的比表面积、巨大的结构缺陷和官能团[21]。
软碳是一种有序碳层、无序结构的特殊碳材料,可以通过热处理来调节软碳的石墨化程度。与硬碳不同,软碳在2500℃退火时可以转变为石墨,最重要的是可以控制软碳的层间距,从而提高K+的传输动力学。
由于K+的半径较大,K+嵌入/脱嵌的过程可能会导致软碳的层间膨胀/收缩较大,特别是对于具有高石墨化程度的软碳。为避免严重的结构变化,需要开发具有良好结构稳定性的软碳。K+的存储行为取决于软碳的石墨化程度,对于具有较高石墨化程度的软碳材料,K+可以插入石墨化层中并吸附在无定形碳的表面上。
Cao B等人[22]研究发现,石墨中空碳纳米管具有较高的石墨化程度(图6),避免了层间滑移和各向异性的降低,从而确保了结构的完整性,有效减缓了K+在存储和释放过程中的应变松弛。
图6 K+在软碳材料中的存储
主要挑战:与石墨材料不同,大多数无序负极材料表现出倾斜的电压特性,这将提高平均工作电压,降低全KIBs的能量密度。然而,基于这种倾斜的性质,电荷状态控制得到加强,镀钾风险(特别是在高电流密度下)得以降低。尽管一些硬碳/软碳材料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但仍然需要解决初始循环的库仑效率低的问题。此外,一些石墨烯基材料虽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但与石墨负极相比,生产成本更高,体积能量密度更低。因此,从实际应用角度看,非石墨材料不太可能与石墨负极材料竞争,特别是从成本/体积能量密度的角度考虑。因此,今后还应努力探索和开发低成本的生产技术,以及能提高电流密度的材料。
迄今为止,在KIBs研究领域已经进行了许多努力和尝试,但是仍然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1)尽管通过使用基于醚的电解质,石墨负极可提供相当大的存储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但基于醚的电解质的电压窗口窄,使得在全电池的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的、具有宽电压范围的电解质,以匹配石墨负极和高压阴极。2)需要设计和制备新型的杂化碳复合材料。结合自身的优势(如硬碳的高度结构稳定性,石墨烯的快速运输和稳定的平台),不同种类的碳材料可以协同改善K+的存储性能,并获得高容量、长期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性能。3)还应考虑其他一些问题,例如设计碳材料的低应变结构,以提高碳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相容性,降低碳材料的成本;通过量化碳材料的商业化指标,来优化全电池的制备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