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葛安卡|文
石油化工企业是火灾爆炸事故和职业危害事故高发的高危企业,由于生产系统储存和处理危险物料数量庞大、生产与控制系统复杂、工艺条件苛刻,一旦发生事故,极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事故后果,所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与管理体系的建设,是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应急响应的出发点是减轻事故发生时的后果,防止意外事件或事故升级成为灾难性的事故。有效的应急预案与应急响应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和避免财产损失。综观国内外化工企业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它们之所以造成重大的伤亡、严重的环境破坏或巨大的财产损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缺乏有效的事故应急响应。1984年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1988年的英国派珀·阿尔法(Piper Alpha)平台沉没事故,以及发生在我国的2013年“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2017年山东临沂“6·5”金誉石化重大爆炸事故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陕西冶金岩土工厂勘察有限公司安全教育培训现场
目前,石化企业应急响应与管理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4点:
1.重点防范部位的确定界限模糊。依据现有重大危险源划分标准,以500 m范围或整个单位为考察对象所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已严重制约了企业重点防范部位的确定和应急准备工作针对性地开展。
2.事故状态下应急响应级别的确定缺少科学性的指导。目前,事故应急救援响应或升级响应级别往往依据事故事态的发展情况或指挥者个人判断作出,缺少前馈控制意识和事前确定的科学方法。
3.应急人员的确定缺乏依据。应急救援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急人员的素质、素养和能力,但到目前为止,应急人员的确定,特别是应急指挥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确定还没有明确的依据和统一的标准。
4.应急救援教育、培训和演练工作缺少统一的规范。应急救援教育培训和演练工作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但由于统一规范的缺少,已严重影响到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施和效果。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危化品消防应急演练现场
针对以上石化企业应急响应与管理工作突出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做出改进:
以风险为导向,建立应急响应管理体系
针对“重点防范部位的确定界限模糊”问题,以“重大风险”替代“重大危险源”,进行应急响应的技术准备,辨识出可能的事故情形,然后针对性地编制具体的应急预案,建立系统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对于规模较大、工艺较复杂的工厂,除了总体的应急预案外,还需要针对各个具体的假想事故情形制订更加详细的应对措施。
如果工厂对工艺系统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可以通过现有的工艺危害分析报告,工厂工艺系统相关的图纸和文件(如工厂平面布置图、主要化学品储存地点及数量、工艺流程图、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等),本工厂及同类工厂所发生的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等,挑选出可能的事故情形,编制出一个包含各种假想事故情形的清单。然后,对这些假想的事故情形进行分析和归纳,针对各个假想的事故情形编制具体的应急对策。通过如PHAST,SAFEER(事故后果模拟、安全风险计算)等模拟软件,对假想的事故情形进行后果影响分析,确定事故发生时距离事故中心不同距离的区域可能遭受的影响和存在的危险,包括对泄漏情况、周围设施的状况、周围人员的活动、是否存在着火源以及气候条件等情况的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应急措施。
建立科学的应急响应等级
针对事故应急救援响应级别的认定或升级依据缺少前瞻性的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划分不同物质应急响应等级的方式来提高应急响应的效果与及时性。不同物质的有害浓度各不相同。
对于有毒物质的泄漏,在确定受影响区域时,需要了解泄漏物质的有害浓度。可参照美国工业卫生协会编制的“应急响应指南(ERPG,Emergency Response Planning Guidelines)”确定有害浓度。ERPG为同一种物质确定以下三个有害浓度等级:ERPG-1:在此浓度下,所有暴露超过60 min的人员都不会有健康影响。ERPG-2:在此浓度下,所有暴露超过60 min的人员都不会有永久性的健康影响,并且不会影响暴露人员逃离事故现场的能力。ERPG-3:在此浓度下,所有暴露超过60 min的人员都不会致命。ERPG是按照目标人群暴露60 min不出现预期的各种后果的一些估计浓度值,专门为应急响应的目的而编制,在应急响应之前,企业须搜集这些化学品信息,在编制应急预案时,考虑大部分人都可以在1 h的暴露情况下逃离事故现场的ERPG-2对应浓度的影响范围。
针对易燃物或可燃物泄漏,其泄漏时常见的结果是着火和(或)爆炸,一般用热辐射或超压来表示事故的影响程度。在模拟着火造成的热辐射效果时,可以根据不同热辐射的通量,围绕着火点来划分不同的区域。例如,ALOHA(气体扩散模拟软件)参考了一些权威机构(如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联邦应急管理机构)的资料,根据下列热辐射的水平划分存在热辐射危害的区域:红色区域10 kW/m2(暴露在该区域60 s以内可能有生命危险);橙色区域5 kW/m2(暴露在该区域60 s内可能导致2度烧伤);黄色区域2 kW/m2(暴露在该区域60 s内可能出现疼痛)。
建立应急人员能力模型
针对应急人员的确定缺乏依据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应急人员能力模型,进行能力模型评估,判断应急救援决策人员和救援人员是否具备应急响应的能力。例如对应急决策小组成员的应急技术准备、应急战术指导、过程安全信息与应急响应程序等能力的要求,救援小组人员则应注重现场应急操作技能、现场危险警示信号的认知、战术的认知等能力要求。
强化预案的培训与演练,全面提升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员工的安全意识、个人能力、装置应急处理水平提高,最后的落脚点全都在于培训,若想员工具有较高的应急能力和水平,首先就得从培训入手。让一线员工参与到应急预案的编写和审定中,让他们提出符合现场实际的操作建议,这对他们也是一个培训过程,可以扩展思路、提高培训效果。同时将一些常识性的应急知识纳入到岗位员工的每周一题中,重复出现,使应急知识和生产工艺、设备知识一样成为提高员工技能的必备武器。
从以往发生的事故来看,岗位员工未能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最终引发较大事故发生占有很高比例,所以现场应急处置是应急管理的重点,如何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演练。班组是化工企业直接接触生产装置的最小团体,所以要做好以班组为中心的应急演练。需要保持演练的突发性,由以往固定的、计划好的演练内容转变为临时提出演练题目,基层单位当即组织演练,演练内容包括工艺调节、设备故障处理、火灾救援等各种类型,以考证生产装置一线员工的应急培训效果、应急处理水平和协调指挥能力。
应急响应是防止紧急情况演变成为重大事故,减轻事故后果的重要途径,非常有助于减少事故中的人员伤害、环境破坏和财产损失。应急预案是高效开展应急反应工作的指南,工厂可以针对可能的事故情形,通过软件模拟来了解相关的后果,在此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作为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工厂需要给予一般员工(包括承包商的员工)和应急响应小组成员必要的培训,应急小组成员需根据能力评估挑选确定,并定期开展实际的演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