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污水处理厂职业病防治措施

时间:2024-07-28

辽宁安科安全评价有限公司 王宏亮 大连医科大学 张原阁|文

厌氧—缺氧—好氧工艺(Anaerobic-Anoxic-Oxic, 简 称A2/O)是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微生物菌群有机配合下,能够同时脱氮、除磷,并去除有机物,且在同作用的工艺中流程最为简单,总水力停留时间也少于其他同类工艺,是当下污水处理厂的主流工艺。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的总体工艺流程基本包括4个阶段:

一是预处理段。原水进入污水厂后,首先进入粗格栅污水提升泵房,经粗格栅截留较大的悬浮物后,转入细格栅泵房,进一步除去较小的悬浮物;其次,进入曝气沉砂池,去除砂粒上的有机物质;最后,进入砂水分离器进行砂水分离。砂子转运出厂,分离后的污水进入下一单元。

二是A2/O处理段。经预处理的污水分别进入改良A2/O生化池的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进行生物脱氮。污水中,氮主要以氨氮及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因此在A2/O工艺的厌氧段前端设置一缺氧段,缺氧段污泥回流进行反硝化反应,最终达到脱氮的目的。

图1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

三是深度处理段。从二沉池流出的水,首先通过二次提升泵房进入高效沉淀池进一步优化SS(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COD(表示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和BOD(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等各项指标参数,然后经过V型滤池进行深度过滤,最后通过紫外消毒间进行消毒,使污水最终达到排放标准。

四是污泥处理段。二沉池和高效沉淀池剩余的污泥在污泥缓冲池内进行混合,混合后由鼓风机通过孔管向污泥缓冲池内打入空气,并采用空气搅拌的方式防止污泥沉降。搅拌后的臭气通过污泥缓冲池中的通风管道进入除臭间进行活性炭除臭,污泥则进入污泥脱水间,再次通过上料机加入絮凝剂后转入离心泵进行脱水,脱水后进入污泥储料仓后,由出料口排出运走。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

主要职业病危害识别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正常生产状态下,劳动者主要是巡检作业。在预处理段(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砂水分离间、除臭间等)及A2/O处理阶段(A2/O处理池和二沉池)进行巡检时,往往会接触到污水、污泥中产生的氨、硫化氢和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在深度处理段(高效沉淀池、V型滤池、紫外消毒间等)巡检时,会接触待处理水中产生的氨、硫化氢、氯化氢(次氯酸钠分解)和紫外灯发出的紫外辐射,在投加絮凝剂和聚凝剂的过程中还会接触到粉尘,如需调节水的PH值还会接触到酸碱;在巡检污泥处理段时(污泥缓冲池-污泥脱水间-污泥储料间-污泥除臭间等),劳动者可接触污泥产生的氨、硫化氢和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

另外,在对设备维检修,或对处理池、设备、管道等清淤的过程中,由于空间受限或密闭,作业人员可能会接触到浓度相对较高的氨和硫化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见表1。

表1 污水处理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危险因素分析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处坠落、淹溺、触电伤害、火灾爆炸危险、中毒和窒息等。

高处坠落

根据《高处作业分级》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 m以上(含2 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易发生高处坠落的岗位主要集中在池顶操作岗位和巡检平台岗位。高处坠落产生的原因主要有3种:一是若操作平台、防护栏杆设置不当,或被腐蚀损坏,导致工作人员高处坠落。二是非操作人员进入厂内生产区,不慎发生高处坠落危险。三是操作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不慎掉入各类池中,发生坠落危险等。

淹溺

淹溺常发生在曝气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及配水井等深度均大于2 m的各类池顶的操作岗位。其原因主要有3方面:一是操作人员违规进入危险区域后,不慎掉入池中,发生淹溺危险。二是防护栏杆失效或腐蚀损坏,工作人员不按要求穿戴救生衣、配备防护用品等,不慎掉入池中时,无法第一时间自救,造成淹溺事故。三是非厂内人员进入厂内,不慎掉入池中发生淹溺事故。

触电伤害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电气拖动设备、移动电气设备、照明线路、生活电器,以及配电线路、配电柜、开关等处易发生触电伤害事故。其产生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电气线路、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使设备或线路存在漏电、过热、短路、接头松脱、断线碰壳、绝缘老化、绝缘击穿、绝缘损害等隐患;没有设置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电位联结等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专业电工或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无证人员操作等。二是误操作引起线路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以及人体过于接近带电体等造成的。三是因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以及屏护安全措施不完善、耐压强度低、耐腐蚀性及绝缘性能差等原因造成漏电。

火灾、爆炸危险

火灾、爆炸等危险易发生在变配电室、鼓风机房、泵房等有电器设备的厂房内,或有电缆和电气设施的地方。其中,电缆包皮本身是一种可燃物,电缆和电气设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受潮、接触不良、过负荷和短路等都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且着火时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对人体有害的烟气,对人员、设备和设施造成重大的伤害和损失。

同时,在存放污水、污泥等通风不畅的空间(如管道、地沟、堆场等),易产生甲烷、硫化氢等可燃气体的积聚,遇火源可引起火灾爆炸。另外,储存压缩空气的气罐为压力容器,若管理不当(如钢瓶、管路发生泄漏、暴露在热源附近等)或使用不当(装卸操作粗鲁、使用时气体排出速率过快等)都有可能会引起钢瓶的物理爆炸。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在各种泵、电机、鼓风机等操作岗位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例如,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或安全距离不够,操作人员的身体一旦进入运行的机械部件内,容易造成碰撞、夹击、卷入等机械性伤害。

中毒和窒息

在各污水、污泥处理阶段,腐化污水、污泥,以及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主要是硫化氢、氨等,工作人员进入格栅间、除砂间、生化反应池、污泥泵站、二沉池、污泥脱水间等处,可能会发生中毒事件,导致人体感染疾病,或有窒息危险。

职业病防护措施

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用人单位应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并配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法人、分管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同时,根据 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针对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当按照GBZ/T 203—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应当载明高毒物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告知内容与警示标识。

加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用人单位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并向劳动者公布。应按照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Z/T 223—2009《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的相关要求,在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工作场所,设置有毒气体报警仪,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预报值。

加强防护设施设置

1.防尘

污水处理厂加药装置应提高自动化水平,同时,劳动者负责将絮凝剂、聚凝剂解包,与投药口对接,依靠气动或重力将粉料送入水中,防止粉尘外逸。

污泥脱水装置和污泥压滤装置应密闭,防止脱水干燥后的泥饼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粉尘,处理后的泥饼直接装车,覆盖严实后再运输出厂。

2.防毒

粗格栅间、污水提升泵房、细格栅间、污泥储料间及污泥脱水间等较为密闭的生产设施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进行通风换气,降低工作场所内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同时,按照 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对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装置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起作用,且在发生事故时,必须保证其能提供足够的通风量。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宜<12次/h。事故通风装置的通风机控制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室外便于操作的地点。事故排风的进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的物质放散量可能最大或聚集最多的地点。

3.防噪声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的噪声源主要为提升泵、污泥脱水装置和风机等,应将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单独设置,起到隔声作用,劳动者采用巡检作业的方式,减少接触时间,并配备SNR值(信噪比,又称为讯噪比,即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电压与同时输出的噪声电压的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满足实际需求的护耳器。

职业健康监护

用人单位应根据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另外,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规定,A2/O工艺污水处理厂为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中,职业病危害风险程度较重的工艺。因此,要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合理、有效,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和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完善的、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确保工作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满足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有效预防职业病发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