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曾 涛,刘冲昊,柳群义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锡是一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主要用于高端装备制造业[1]。中国是世界上锡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最大的锡资源消费国。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腾飞,中国的锡资源已难以满足自身需求。201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2],利用全球矿产资源将成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式。
“一带一路”沿线(表1)拥有丰富的锡矿资源,是全球锡矿和精炼锡的生产中心也是精炼锡的消费中心。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区域内国家实现优势互补、开放发展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必将成为新时代中国寻求境外资源的战略支点[3-4]。本文通过广泛收集和系统整理各国锡资源储量、生产、消费和贸易数据,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锡资源供需格局和未来趋势,为制定中国锡行业的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借鉴。
表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列表Table 1 List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2018(按国家所在区域划分)
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46.6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8.5%;GDP(现价美元,下同)总量约25.65万亿美元,占世界的38.4%。“一带一路”沿线平均人均GDP为5 508.54美元,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8 398.86美元)的65.6%,但是不同国家的人均GDP差别很大。东南亚的新加坡以及西亚的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下简称“阿联酋”)等国人均GDP均在4万美元以上,远高于其他国家;其中,卡塔尔人均GDP最高,达到6.32万美元;塔吉克斯坦、尼泊尔、阿富汗等国的人均GDP很低,在900美元以下。中国人均GDP为8 826.99美元,略高于世界人均水平。
全球锡矿主要呈带状分布,东亚和东南亚中南半岛两大锡矿带是主要的蕴藏区,此外,南美洲安第斯锡矿带、非洲中部、澳大利亚等地也有锡矿分布。东亚和东南亚中南半岛两大成矿带除了锡资源丰富,同时还伴生了多种金属,如铝、锑等。中南半岛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域的东南段,主要展布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马来群岛西南部。大地构造上属东南亚古陆,后者是冈瓦纳大陆分离北移部分,在古生代末及中生代初与欧亚大陆碰撞嵌接在一起并遭受中新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的叠加改造。该成矿带主要金属矿产有锡、铝、锑,其次是铅锌、银等;主要矿床类型为砂锡矿、豆荚状铬铁矿等。伴生有钨,故有“锡钨地带”之称。东亚成矿带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域西段中部,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涉及中国华南南部地区、菲律宾以及印度尼西亚中西部地区。主要构造单元有西太平洋岛弧链、中国东南沿海陆缘火山深成岩带及华南褶皱系。东亚大陆边缘成矿带主要矿产有锡、锑、钨等,代表性矿床类型有锡石硫化物矿床、矽卡岩型钨锡矿、岩浆热液型钨锡矿等[5](图1)。
图1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构造和成矿区带简图Fig.1 Main structure and metallogenic belt along the Belt and Road(资料来源:文献[5],有修改)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统计数据[6],2017年全球锡储量约为480万t(金属量,下同),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亚、西非、澳大利亚、南美等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锡储量约为279.4万t,占全球总储量的58.2%(图2(a))。该地区锡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国家。中国锡储量约110万t,占“一带一路”沿线锡储量的39.4%,占全球的22.9%,其次是印度尼西亚,储量80万t,占全球16.7%,其他国家储量占比均不超过15%(图2(b))。
图2 锡储量对比Fig.2 Tin reserves comparison(资料来源:USGS)
“一带一路”沿线锡资源集中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中国拥有丰富的锡矿资源,个旧、大厂等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世界知名。中国锡矿矿床类型多,主要有与花岗岩有关的层状似层状锡矿和脉状锡矿、矽卡岩-云英岩型锡矿、斑岩型锡矿、陆相火山岩型锡矿、砂锡矿等,其中以前两者最为重要[7]。中国已查明锡资源储量约400万t,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湖南、广东、内蒙古、江西等省(区);同时,我国具有巨大的锡矿找矿潜力,以湖南、云南为主,广西、广东、内蒙古、新疆次之,预测锡资源量约1 800万t,其中500 m以浅为1 500万t,可靠程度334-1级约550万t[7-13]。
东南亚中南半岛锡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域和西环太平洋成矿域的交会地带,发育多个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锡(钨)岩浆热液成矿系统。该地区锡矿资源区域性集中分布的特点,有利于实施综合性找矿评价工作。目前,钨锡矿的已知资源储量较大,且矿产勘查、开发程度低,进一步找矿和开发潜力很大。
3.1.1 锡矿供应
据世界金属统计局统计数据[14],2017年,全球锡矿产量32.09万t(金属量,下同),主要产地与主要资源地基本一致。中国是第一大生产国(9.34万t),占世界的29.1%;印度尼西亚(8.28万t)和缅甸(5.89万t)产量次之;以上三国锡矿产量合计占全球的73.3%。“一带一路”沿线是全球最重要的锡矿产地,产量24.63万t,占全球的76.8%(图3(a))。
长期以来,“一带一路”沿线是全球锡矿的供应中心,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维持在55%以上(1989年最低,为56.3%)(图3(a))。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带一路”沿线锡矿产量快速下降,直接导致全球锡矿供应量大量减少;90年代中期开始快速增长,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从2002年起超过70%。拉丁美洲也是锡矿的主要产区,早期产量保持稳定增长,近年来产量基本维持稳定,占全球总产量的20%左右。
图3 锡矿产量变化Fig.3 Tin mine production changes(资料来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
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世纪80年代以前,马来西亚是锡矿第一大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国),其次是印度尼西亚、泰国、中国和苏联(图3(b))。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内锡矿资源不断减少以及矿石品位不断下降,马来西亚和泰国的锡矿产量持续快速减少,超过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国家锡矿产量的增量,导致“一带一路”沿线总产量快速下降。20世纪90年代,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锡矿产量均飞速增长,两国锡矿产量合计长期维持在“一带一路”沿线总产量的80%以上,世界的30%以上,并于2004年达到地区总产量的90%以上,世界的40%以上。受2008年金融危机及政策调整的影响,印度尼西亚和中国锡矿产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近年来,印度尼西亚锡矿产量仍然持续减少,2017年有所回升,占“一带一路”沿线总产量的比例下降至33.6%(最高时为2006年的46.0%);而中国锡矿产量恢复增长,产量维持在“一带一路”沿线总产量的55%以上。另外,缅甸自2011年起锡矿产量飞速增加,2017年缅甸锡矿产量已达到“一带一路”沿线总产量的23.9%,世界的18.4%,在退出全球锡市场半个多世纪后,重新崛起为锡矿生产大国。
3.1.2 再生锡供应
锡资源回收来源主要有镀锡板废料、含锡合金废料、废锡基合金、各类含锡渣等。美国、德国、比利时、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已不再开采及进口锡矿石,而是依靠再生锡和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其中,比利时再生锡产量已经超过本国精炼锡消费量,美国再生锡产量占精炼锡消费量的比例在40%左右。
“一带一路”沿线精炼锡60%以上的产量和80%以上的消费量均来自中国,此外,缅甸、马来西亚等国主要以锡矿出口为主,国内废锡回收量相对较小。因此,中国锡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将直接影响整个沿线的平均水平。
中国再生锡回收以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锡金属废料、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含锡氧化物废料以及废旧锡制品为主。中国再生锡产量在2010年达到4.68万t,占当年精炼锡总产量的31.4%,消费量的30.3%。随后逐渐下降,2016年再生锡产量仅为2.87万t,占当年精炼锡总产量的15.7%,消费量的15.0%(表2)。精炼锡消费持续增长而再生锡产量却呈下降趋势的原因主要是近年来缅甸锡矿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得,冶炼厂受到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同时废料合规回收未成趋势。因此,锡资源回收率一直处于低位[15]。
3.1.3 精炼锡生产
2017年全球精炼锡产量为36.41万t(金属量,下同)。中国是第一大生产国,产量(18.22万t)占全球总量的50.0%;印度尼西亚(7.20万t)和马来西亚(2.72万t)也是主要生产国。以上三国精炼锡产量占全球的77.3%。“一带一路”沿线是全球最重要的精炼锡产地,产量29.99万t,占全球的82.4%。
全球精炼锡生产集中度很高,“一带一路”沿线一直是全球的精炼锡生产中心(图4(a))。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带一路”沿线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维持在65%~70%;西欧和拉丁美洲地区也是精炼锡的主要产地,合计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0%~30%。20世纪90年代起,“一带一路”沿线和拉丁美洲精炼锡产量保持增长,而西欧产量持续降低,目前已不足世界的3%。进入21世纪,“一带一路”沿线精炼锡产量维持在全球总产量的80%左右;拉丁美洲成为第二大生产地,产量上升至全球的15%左右。以上两地区精炼锡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95%。
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世纪90年代以前,马来西亚一直是精炼锡第一大生产国,其次是印度尼西亚、泰国和中国,以上几国产量合计占“一带一路”沿线总产量的85%以上(图4(b))。20世纪90年代起,马来西亚精炼锡产量持续下降,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产量则保持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精炼锡生产国,产量超过“一带一路”沿线总产量的60%;印度尼西亚为第二大生产国,产量占比超过20%;而马来西亚产量跌至不足10%。
表2 中国精炼锡产量及消费量Table 2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refined tin in China
资料来源:WBMS,2018;ITRI,2018
图4 精炼锡产量变化Fig.4 Refined tin production changes(资料来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精炼锡消费总量达23.40万t,占全球的61.4%。中国是第一大消费国(18.34万t),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8.12%;美国(3.15万t)、日本(2.91万t)、德国(2.00万t)、韩国(1.31万t)也是主要的消费国,以上五国精炼锡产量占全球总量的72.7%。
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一带一路”沿线和西欧地区、北美地区锡消费量接近,是全球的精炼锡消费中心;另外,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和韩国崛起,也消费了大量的锡资源。以上国家和地区锡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比例始终维持在85%以上(图5(a))。进入21世纪,西欧地区精炼锡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北美地区消费量逐渐减少;日韩消费量逐渐增长,并在2005年超过北美精炼锡消费量;“一带一路”沿线精锡矿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远远超过西欧地区和北美地区消费量,并于2007年达到全球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锡消费中心(图5(a))。
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世纪90年代以前,苏联和中国是最主要的消费国,两国精炼锡消费量合计占“一带一路”沿线总消费量的60%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中国成为最主要的精炼锡消费国,1994年超过“一带一路”沿线总消费量的60%,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马来西亚、俄罗斯、泰国等国消费量接近,均不及中国消费量的六分之一。进入21世纪,中国锡消费量的飞速增长拉动了整个地区精炼锡消费量的增长,并在2009年超过“一带一路”沿线消费总量的80%(图5(b))。另外,21世纪以来印度精锡矿消费量也快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第二大锡消费国,但其消费量仍然较小,仅相当于中国消费量的5%左右。
图5 精炼锡消费量变化Fig.5 Refined tin consumption changes(资料来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
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16]和世界金属统计局[14]统计数据,2017年,世界锡矿石及精矿进口贸易总量为33.64万t(矿石量)。“一带一路”地区锡矿产量占全球总量的76.8%,但是其精炼锡产量占全球比例超过82.4%,地区内锡矿的产量并不足以支持其精炼锡产能,所以仍需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锡矿石。2017年,“一带一路”区域锡矿石进口量为14.35万t,澳大利亚是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国,进口量达12.6万t,占总量的87.80%,其次是刚果(金)和尼日利亚(图6)。在“一带一路”地区,缅甸是锡矿石主要的出口国,中国是最主要的进口国,2017年,中国锡矿总进口量为29.54万t,其中99%来自缅甸(图7)。
2017年,“一带一路”地区精炼锡出口量是14.59万t(金属量,下同),占世界精炼锡出口总量的64.3%,进口5.67万t,占世界的26.45%。21世纪以来,“一带一路”地区都是主要的精炼锡出口地,出口量在世界占比都稳定在60%以上,2005年更是接近80%,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精炼锡出口中心(图8(a))。“一带一路”地区精炼锡出口量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常年保持在40%以上,2017年达到53.54%(图8(b))。“一带一路”地区精炼锡产量远大于消费量,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荷兰、德国等国家(图6)。在“一带一路”地区内,新加坡、泰国、印度、中国是主要的精炼锡进口国,进口来源国主要为印度尼西和马来西亚(图7)。
图6 2017年世界锡资源储量、产量和消费量示意图以及“一带一路”国家与其他国家间锡资源贸易流向图*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修改,原审图号:GS(2016)2946号。Fig.6 Tin reserves,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the world in 2017 and the trade flow chartof tin resources between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and other countries(资料来源:储量数据来源于USGS;产量及消费量数据来源于WBMS;贸易数据来源于UN Comtrade Database)
图7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锡资源储量、产量和消费量以及国家间锡资源贸易流向图*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修改,原审图号:GS(2016)1762号。Fig.7 Tin resource reserves,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2017,and the trade flow chart oftin resources between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资料来源:储量数据来源于USGS;产量及消费量数据来源于WBMS;贸易数据来源于UN Comtrade Database)
图8 精炼锡出口量变化Fig.8 Refined tin export volume changes(资料来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
锡属于战略性矿产,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拉动全球锡资源的消费[17]。当前,锡主要消费领域中,虽然包装容器行业受到替代产品和镀锡层变薄的挑战,但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日趋成熟,在锂电池领域和化工领域的消费会有所增加。日本电子产业、汽车制造业萎缩,锡需求量将缓慢下降,印度、东盟和南美新兴经济体虽然锡需求量增长速度较快,但总量较少。目前,中国精炼锡消费量已达“一带一路”沿线消费总量的80%,世界的50%,未来中国对锡资源的需求将直接影响整个地区及全球的需求水平。综合全球主要国家需求和部门需求,预计2020年和2025年全球锡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9万t和43万t(表3)[18]。基于人均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的“S”形规律[19],由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锡消费增速相应减慢,假定其年平均增速为1.8%左右,2020年锡消费量将达到19.1万t,消费量峰值将在2025年左右出现,达20.2万t。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消费量很小,即使这些国家需求总量以较快速度增长,至2025年达到目前水平的1.5倍,也仅占“一带一路”沿线需求总量的25%左右;届时,“一带一路”沿线锡消费量将达到27万t。
表3 锡需求预测结果Table 3 Tin demand forecast results
资料来源:WBMS,2018;ITRI,2018
全球锡资源分布不均衡,“一带一路”沿线锡资源占有绝对优势,供应了全球超过80%的锡矿产量;同时也是全球最主要的锡消费中心,精炼锡消费量超过全球消费总量的60%。由于“一带一路”沿线精炼锡产量大于锡矿和再生锡的产量,因此仍然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锡矿石。不过,如果仅考虑锡矿的生产及精炼锡的消费量,“一带一路”沿线锡资源产量完全能够满足自身消费需求。
据标普市场情报[20],近五年来,全球锡资源勘查活动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摩洛哥、刚果(金)等国;其中,澳大利亚占世界比例接近60%,并不断发现新的锡资源,并在建多个锡矿山项目。而“一带一路”沿线新建项目很少,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锡矿产量基数巨大,短期内其他地区锡矿产量的增加对“一带一路”沿线产量在全球所占份额的影响很有限。未来,“一带一路”沿线仍然会是全球最重要的锡资源产地,其锡矿产量在全球占比维持在70%以上。
近些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面临着资源枯竭与矿石品位下降的压力,未来锡矿产量增幅可能不会很明显。缅甸矿山生产依然活跃,未来可能成为地区锡矿产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在“一带一路”沿线,一半以上的锡资源集中在中国。2008年以前,中国的锡矿和再生锡基本能满足本国精炼锡的生产和消费;2008年以后,中国精炼锡产量远大于锡矿和再生锡产量且精炼锡消费量大于生产量,需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锡矿石和精炼锡,成为了锡资源的净进口国。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成果及方法,以2017年为基准年,预测2020年我国锡矿产量将达到11.7万t,2025年达到13万t。中国锡矿产量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占比常年稳定在40%以上,由于我国基数庞大,未来几年假定周边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稳定生产,那么中国锡矿产量的占比将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表4)。
表4 锡矿产量预测结果Table 4 Tin mine production forecast results
资料来源:WBMS,2018;ITRI,2018
“一带一路”沿线是全球锡资源的供应中心也是消费中心,整个地区锡资源的产量可以满足自身消费的需求。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锡矿生产国,但由于锡消费量巨大,仍需要大量进口锡矿石和精炼锡,国内锡资源保障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拥有全球近四分之一的锡储量,但从产业的角度看,锡矿目前已经不再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我国锡矿成矿条件较好,分布有全球著名的锡成矿带。我国锡矿勘探程度较高,虽然近年来也陆续发现一些新的锡矿资源,但鲜有新的锡矿山项目开工建设,短期内难以实现新的找矿突破。所以,并不建议继续加大对国内锡矿勘查的投入,而应鼓励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沿线拥有丰富的锡资源,“一带一路”倡议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在锡矿资源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目前,印度尼西亚和缅甸锡矿产量在全球排名分别为第二和第三;近几年,印度尼西亚锡矿出口政策难以揣测;而缅甸地理距离很近且大力开发锡矿资源,成为中国主要依靠的锡精矿进口来源国[21]。以此提出以下建议。
1) 从长远考虑,应该充分依靠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区域合作平台加强在缅甸矿业方面的资本和技术投资,解决区域内资源调配。同时,加快海外锡资源的布局,以东南亚、南美洲为重点,兼顾非洲。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用国际产能合作带动资源开发合作,避免资源民族主义反弹。
2) 高度重视锡二次资源回收,要拟定时间、空间目标追赶发达国家的二次利用水平。当务之急要改变无人管、自由放任的局面,制定鼓励政策提高电子废料的分解回收率,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再生锡生产企业应该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