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谢 芳,唐德善
(河海大学 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8)
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矿井衰老的必然性[1]。据统计,目前在我国426个矿区中,进入衰退期的有51个,占12%;有459个国有重点煤矿已报废,约有1100多个矿井已经或将要关闭[2]。处于衰退期的矿井,随着资源枯竭和人员分流,矿井生产规模缩减,基础设施出现衰败状态,大量基础设施闲置,利用率低。
循环经济理论指出,要按照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来安排生产活动,使产业链上游的废物变成下游的原料,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因此,如何对衰老矿井基础设施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仅关系到企业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问题,还能为衰老矿井实现转型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基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矿井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呈现周期性,其生命周期除符合一般企业生命周期规律的共性外,受资源开采业特点的影响,又呈现出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影响着矿井发展过程的各项经济活动,而表现出自身独特的规律性。
以资源开采为对象的矿井,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及其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决定其生命周期性更加明显。矿井随矿产资源的勘察、规划、设计、基建而诞生,并随着陆续投产、生产能力不断增大而壮大。当矿井达到设计能力,便进入稳产期。但是,资源的耗竭性又决定了矿井将面临衰老的厄运,矿井将随着煤炭资源的衰减而衰竭,直到最后关闭。概而言之,煤炭矿井的发展,大致都要经历勘探、矿井规划、基本建设、生产经营、成熟蜕变、衰老过程。这一过程可称之为周期过程,对应的时间跨度称之为煤炭矿井生命周期,即煤炭矿井从勘探、规划、设计、建设、投产和生产运行、蜕变到寿命终结退出服役为止的全部持续时间[3]。根据开发强度、开采年限和煤矿生产结构这几个指标,将煤炭矿井生命周期阶段划分为: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退出期和蜕变期[4],如图1所示。
图1 矿井生命周期
矿井基础设施资源,主要包括地面基础设施资源和地下基础设施资源。地面基础设施资源主要有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排污等管道、线路及其他设施,包括生活、办公、生产、娱乐、卫生、文教、科研、商业服务等活动开展所用建筑物,也包括地面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地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各种井筒、巷道、硐室,如水平大巷、采区上下山、绞车房、井底煤仓、采区煤仓、石门、副井马头门、翻车机硐室、主副水仓、主井副井风井等。矿井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其基础设施资源具有不同的特征,具体如下。
(1)孕育期
孕育期包括勘探、规划决策、设计和基本建设三个分阶段,是矿井的起点,只有投入,而无矿产产品产出,财务净现金流量为负。虽然这一阶段没有产值,但是却为矿井发展带来希望,是矿井发展的起始阶段。为了矿井以后的生产发展奠定基础,该阶段要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工程在该阶段实施完成。因此,孕育期是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阶段。
(2)成长期
成长期是生产经营的前期阶段,矿井已经具有向社会提供资源的基本能力,矿井产量开始缓慢上升,生产能力得到逐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逐渐显露。该阶段,矿井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始不断的投入使用,并随着产量逐渐增长,基础设施资源的利用程度不断的提高,并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不断有新的基建投入工程。
(3)成熟期
成熟期包括自煤炭矿井达产到转入衰老(自然减产)的整个时间过程,是矿井的黄金阶段。这一阶段,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资源,而且也以矿井为核心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在此阶段,矿井的发展达到顶峰时期,矿井的基础设施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但矿井经营效果良好的背后,却蕴藏着尾随而来的经济衰退。
(4)衰退期
衰退期是自煤炭矿井衰老到报废退出前的时间段。一般认为,当矿井剩余可采资源量不足设计储量40%时,就可以确认矿井进入了衰退期。此时,随着资源枯竭、主业规模萎缩,围绕主业发展起来的辅助产业越来越弱,矿井发展进入了低谷阶段。在此阶段,矿井的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程度不断下降,开始出现大量闲置。
(5)退出期
矿井进入衰退期后,若不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收入将锐减,负债压力逐渐增大,继续经营日益困难,最终将关闭破产,退出市场。此时,矿井报废,基础设施资源被废弃,处于闲置状态。
(6)蜕变期
蜕变期是指从矿井着手非矿产资源产业投资到非矿产资源产业走上正轨为止的过程。该阶段是矿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矿井可以通过对闲置的基础设施资源的再次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相关或无关多元化产业,摆脱矿产资源的限制,实现衰老矿井的转型及可持续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知,矿井的衰退是矿井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现象。矿井进入衰退期后,基础设施资源的闲置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所研究的衰老矿井,就是指处于衰退期和退出期的矿井,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依据矿井周期性发展演化规律、矿井基础设施资源特点及其与城镇结合方式,建立其基础设施资源利用模式。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区域的发展状况与这个区域的区位优势有很大关系,尤其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区域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明显增强,区域市场也更加开放。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比那些劣势的区域,会在要素的流动过程中寻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一点对矿井发展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衰老矿井基础设施资源的再次开发利用,也要受到矿井所在区域情况的影响。这种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衰老矿井与城区的位置关系及其历史发展过程。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析矿井与城镇的位置关系,为构建衰老矿井基础设施资源利用模式奠定基础。
一般情况下,矿井与城镇结合方式有以下三种[5],如图2所示。
(1)矿与城独立发展
(2)矿与城邻近发展
矿井的行政管理部门地处较发达城市,矿井的生产经营系统分布于城市附近或城市之中,矿井有相应的社区政府行使社会管理的部分职能。二者虽然也是相对独立发展,但二者在经济、文化、产业等方面相互影响,并且城镇外扩,就有可能将矿井拓展成城镇的一个区,如图2中处于近郊的D、E、F矿。如我国辽宁的抚顺矿区、江苏的徐州矿区。
(3)矿与城交融发展
以矿井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矿业特色的城市,城市的主体企业也是矿井的主体企业。主体企业的生产经营系统,分布于城市附近或城市之中,矿中有城,城中有矿,相互交叉在一起,实现城镇与矿井在经济上、文化上、产业上融合发展,如图2中处于城市中心的G、H矿。如辽宁省的阜新市、河北的唐山市,都是在煤炭开发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城市;黑龙江省的大庆市、山东的东营市,是在石油开发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城市。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都具有明显的矿业特色。
图2 矿井与城镇位置关系图
依据矿井周期性发展演化规律,结合矿井与城镇位置关系及其历史发展过程,构建衰老矿井基础设施资源利用模式,如图3所示。通过以下多种模式,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再生利用,做到物有所值,物尽其用。
(1)高效农业模式
对于远离城镇的衰老矿井,随着主业萎缩或关闭,大量人员将撤离,不宜发展相关的其他产业。为充分利用其基础设施资源,可以采用高效农业模式。建议对各种土地资源进行复垦,对地面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改进,利用土地及相关设施发展种植养殖业,利用地下设施储备水资源,为种植养殖所用[6];将地面建筑设施逐步改造为农副产品加工场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除加工自己种植、养殖的产品之外,以公司加农户方式加工周围农产品,带动周围农村经济发展。
(2)相关产业转型模式
早餐后敲打小腿外侧5分钟,有助延年益寿。这里有人体最重要的一个穴位:足三里。饭后拍打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有利长寿。
对于离城镇较近或与城镇交融发展的矿井,由于此类矿井离城镇较近,矿井与城镇关系紧密,在经济上、文化上、产业上与城镇交往较多,并逐步融入城镇中。因此,对于这样的衰老矿井,可以将其发展成所在城镇的一个区,彻底实现社会职能分离。依据非矿产业发展情况及相关产业发展前景,采用相关产业转型模式,利用闲置的基础设施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如电力、机械、化工、电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实现对基础设施资源的再次开发利用。
图3 矿井位置与矿井基础设施利用模式关系图
(3)旅游娱乐模式
以地下空间作为旅游、娱乐、文化、体育场所,国内外已有较多实例,也是我国近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对于离城镇较近或在城镇中心的矿井,还可以利用其废弃闲置基础设施发展矿山旅游娱乐业。地下矿山具有神秘莫测之感,因此,可以对衰老矿井地面、地下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改造,并建造有关景点。一方面可以将其发展成为地上或地下公园,或将其做为观光岩硐,置入各种景观,演示开采工艺,展示开采器具,介绍开采技术等,使人们在游览观光的同时,也获得了有关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其作为球类、溜冰、棋类、游艺、舞蹈、录相、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7]。
(4)房地产开发模式
衰老矿井有大量闲置的土地资源,对于离城镇较近或在城镇中心的矿井,可以将这些土地资源整修改造后,发展房地产业,陆地开发为房地产,水域开发为住宅区水上公园,绿化住宅环境,从而实现矿井基础设施资源的再次开发利用。
(5)商业化开发模式
对于与城镇交融一体的矿井,结合城镇发展情况,在对矿井资源再次利用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可以依据所在城镇商业网点、服务网点分布情况,结合周围居住人口情况、交通情况、发展相关商业或服务业。可以将矿井地下基础设施经过改造整修建成地下超市,将矿井地面基础设施经改造后建成商业购物中心等。
(6)储藏空间模式
对于矿井地下基础设施资源,除了可以用来旅游娱乐外,还可以作为储藏地使用。对开采深度大、矿井水涌出量大的矿井,可以将其开辟为地下水库,涝时向井下充水,旱时从井下抽水,供当地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用。对于矿井用水量低的矿井,可以将其作为矿井各种固体废弃物的存放地,从而节省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对于离城镇较近的矿井,还可以用来存放垃圾、工业材料设备等。
衰老矿井基础设施资源的再次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较多。本文在对矿井周期性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矿井与城镇位置关系及历史发展过程,对衰老矿井基础设施资源的再次开发利用做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衰老矿井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利用的六种模式,为衰老矿井基础设施资源的再次开发利用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1] 吕涛,等.煤炭衰退矿区变革规律研究[J].中国矿业,2002,11(2):26-29.
[2] 安全监管总局.2007年关闭矿井名单, http://www.chinasafety.gov.cn/
[3] 张青.资源耗竭型企业发展演变机理与蜕变战略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187-189.
[4] 马晓虹.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衰退煤炭企业战略转移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8-9.
[5] 周德群,等.矿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02,21(2):231-236.
[6] 黄侃,等.闭矿后矿井的资源化利用[J].中国煤炭,2000,26(3):19-21.
[7] 姜玉松.矿业城市废弃矿井地下工程二次利用[J].中国矿业,2003,12(2):59-62.
[8] 谢芳.衰老矿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