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知识生态乡村建设:陈庄的故事

时间:2024-07-28

文图丨朱晓明(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杨槿(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1. 自然农法果蔬种植

2. 陈庄概貌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各地纷纷探索乡村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那些相对远离城市、处于主体功能限制开发区的传统农业村落,在村民知识技能较有限的背景下,如何在传统普通乡村的现状中建设美好家园?如何破解自然约束下的乡村振兴和村民致富难题?江苏省茅山山脉九龙山深处的自然村落——陈庄,找到了一条希望之路,以村民为主体、科技为支持的知识乡村建设,在限制开发区域践行生态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村宜居环境的样板。

浓郁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陈庄,地处太湖流域上游水源涵养区,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本底优良,三山环绕,呈低山丘陵地貌特征。村庄及周边农田和山体总面积约215公顷,农田与森林交叉错落,池塘珠串,具有完整的浅山生态系统。本地原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多,中药材种类丰富,保有自然冲田、地质遗存等多样化的大地景观,是苏南地区少有的能够拥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自然田园风光乡村。

村落布局依山形坡度缓降建村,在地势较平坦的聚落区,家家户户紧邻,以米石小路贯穿。村庄风貌保留着传统的自然肌理和院落文化。全村有80户农户,户籍人口267人,60%的村民仍留守本地,以经济林木种植为生,农户户均年收入4万元左右。尽管村民总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但民风淳朴,户户是近邻。

在主体功能为限制开发区发展生态产品、走上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陈庄转型实践的初衷。2014年开始,陈庄开展了为期五年多的乡村转型与运营试验,在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陈雯研究员及团队与台湾专业乡村运营公司组成的项目团队,以及句容市茅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陈庄全体村民的协助下,有效探索了偏远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2018年5月,陈庄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并获得项目资金支持。

知识生态乡村的转型实践

自然农法产业的引导与发展

3. 野生木耳

4. 新建真空源分离污水处理设施

为了鼓励、动员所有村民全过程参与乡村发展、共享成果,陈庄试验引进了台湾乡村社区营造经验,根据社区诉求确定产业发展方向。规划运营团队通过近500人次的入户交流,全面收集关于村庄生态、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网络等地方性知识,明晰乡村发展特点与村民需求;同时,向村民传递乡村发展新理念,与村民共同确定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即以自然有机农业(无任何农药化肥施用)发展为基础,拓展至乡村美食和商品加工、农业观光休闲、教育培训的“自然农法全产业链”。

试验根据每位村民的技能、每户农户的产业参与选择,为村民分组提供自然种植、畜禽养殖、民宿经营等的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参与自然农法产业发展的能力。通过培训学习,陈庄村民已开始进行自然农法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利用生物相生相克原理统筹不同种类蔬菜种植时间与布局,消除农药的使用,并使用自家制作的植物精华营养液,促进蔬菜生长,消除化肥的使用,村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通过果蔬腌制工班学习,村民开始结合地方传统腌制工艺对农产品进行初步加工,解决了果蔬难以保存的问题;通过市场营销技能培训,村民初步掌握了“互联网+农业”定制化的市场营销策略,搭建起与城市特定消费群体供需信息对接与营销平台,解决传统村民市场信息有限、农产品进入市场困难的问题;最后,在规划运营团队协助下,村民能够独立进行农产品的城市配送。该生产营销系统覆盖了从田地到餐桌的全过程。目前,村民可以独立进行自然农法蔬菜种植初加工,在销售过程中很好地与城市客户进行沟通,赢得较好的口碑和声誉。

适应性乡村设施建设的探索与优化

在乡村设施建设与环境治理方面,陈庄着重探索适应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建设和治理方式。针对村民和村庄发展对供水、污水设施和水环境治理的需求,借助生态环境与农业科技成果在乡村转化示范,因地制宜建设了农村小规模供水系统、真空源分离污水收集与资源化利用系统、水塘与水系环境整治设施。

试验开展前,陈庄是区域内唯一尚未接入区域供水的村庄。供水是陈庄发展的首要需求。项目组引进了中科院农村小规模供水技术,结合陈庄的地质地貌与水文特点,制定了以本村新坝水塘为饮用水源地的供水方案,有效解决了陈庄集中水源水量与水质不稳定等问题,使集中供水成本大大降低,深受村民欢迎。

由于陈庄处在太湖流域的上游位置,从整个流域治理以及村庄环境整治的角度出发,陈庄水环境生态化治理是必要的。陈庄试验寻求优化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案与系统。项目组采用中科院生态中心的真空源分离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既实现了乡村生活污水从土地到土地的闭路循环与清洁生产模式,又能提高了出村水质。

5. 6. 庭院及周边环境的美化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对水塘与水系环境整治,选择陈庄水系上游池塘,示范池塘生态恢复,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全程开展水土气资源环境监测工作。

乡村空间活化与再营造

为保持乡村建筑风貌的清新优美,陈庄试验通过村民大会制定规范,房屋翻新和修建需得到全村一半以上村民同意,之后上报有关部门审核,鼓励村民集体共同探讨协商处理。重点管控居民新建房屋的面积、高度,并尽可能引导保留原有乡村建筑特色风貌。与此同时,结合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鼓励村民利用自有住宅发展主题民宿,以现有房屋原址改建为主,保留修缮建筑外观,优化内部功能结构,完善现代生活设施,美化庭院及周边环境。试验还规划建设村庄厨房教室,作为村民相互学习、传授知识以及美食制作的教学场所。

知识生态乡村经验

不同于以往重建设而轻发展、重城市游客需求而忽略本地村民参与的乡村建设,陈庄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强调社区参与,通过识别村民真实合理的需求,摸清村民的实际情况与参与能力,以此寻找乡村转型发展更好的切入点,有助于为乡村运营阶段的村民主体预设渠道。全村超过95%的村民愿意加入未来发展运营。

7. 自然农法培训

陈庄试验引进了科学院和高校等科研团体的科学技术助力乡村发展。通过借助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锐平研究员及团队的农村小规模供水技术,解决了陈庄用水困难的问题,避免了“非迁建不可”的状况;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范彬研究员及团队真空源分离资源化污水收集处理技术的应用,解决了陈庄作为水源涵养地、生活污水处理按照高标准处理的问题,同时满足村民农业种植对农家肥的需求;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和龙研究员及团队应用生态浮床净化池塘沟渠的相关技术,助力陈庄水环境的生态化,并为畜禽养殖和生态导览等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水环境基础;借助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贺斌研究员及团队的水土气生持续监测工作,陈庄得以全方位评估乡村转型发展与清洁水环境建设效果。

为推动自然农法产业链的发展,陈庄规划运营团队聘请台湾专业培训专家及村庄发展总体策划师,为村民量身定做了有机堆肥、酵素制作、植物营养液萃取、土著微生物培养等自然农法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并延伸开展果蔬种植及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美食研发烹饪、营销管理、村民导览等课程。自2015年9月开始,陈庄已陆续开展了24次培训课程。与此同时,规划运营团队也积极与各级政府沟通衔接,探索建立政府自上而下发展要求与村民自下而上发展需求之间的有效沟通合作机制。

结语

陈庄乡村转型发展试验走的是一条“智取”“质变”为核心价值,以增强乡村韧性和村民知识能力为重点,“富口袋”“富生态”“富脑袋”,实现共同致富之路。以技术和知识支持农民为主体的乡村发展,通过发展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能致富的高附加值农业,培养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尊严的农民,激发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构建一个绿色洁净、“三生”一体的知识乡村。这对探索水源涵养区等生态保护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以政府支持、村民主体、乡村自治、科技助力的内生转型方式,孕育着巨大的创新改革能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