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林 栋
(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山东 滨州 251800)
近年来,随着公路质量管理制度日臻完善,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但是由于公路工程覆盖面广,进行施工的相关人员纷繁复杂,每个人的水平差距较大,很不平衡。同时受地理、当地气候和材料材质等的复杂性,公路工程质量目前还是存在相当情况的质量通病。
路基土压实度质量通病主要体现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主要错误做法是不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制定的松铺厚度进行回填,不按照分阶段、各层水平和分层的标准进行回填,而是按照随高就低,或是分阶段进行回填的各层搭接,却没有按照分层进行倒退台阶方法的要求进行填筑和碾压;在回填土里掺杂块状杂物,阻碍了土壤之间颗粒的相互嵌挤,不能确保整体压实效果;回填土里掺杂有机物,有机物腐败后土壤中易造成孔洞;超出压实最佳值含水量的压实土,不易满足要求的压实度,导致了路基不均匀的沉陷,使路基结构性变形。
水泥稳定类碎石基层出现的裂缝不外乎有两类:一类是自身强度达不到要求导致的裂缝,与设计的结构和施工的质量所造成。其次是由于收缩产生的裂缝,由于水泥稳定类碎石的特点是一种极易快凝的凝胶材料,同其它的胶凝材料相同会有收缩的特性,分为干缩及冷缩。在产生收缩时,如受到底层以及其它因素制约,就会产生收缩裂缝情况的发生。当混合料产生结晶结构后,轮胎作用导致结构产生破坏的细小裂缝,收缩裂缝很有可能会在这种位置出现。
沥青路面结构层早期破损主要是指在工程竣工以后通车不长时间或一至两年内发现多处甚至大面积的裂缝、损坏。其主要原因有:工程片面追求路面平整度,从而忽视对压实度的有关要求;材料进场和终压温度较低,更甚者在温度偏低的条件下碾压过度;材料的生产配比不恰当,基质沥青含量不达标;路面基层乃至路床和基底的承载力达不到要求,弯沉值偏大。此外,因为路面的基层组成材料产生收缩而导致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也能够造成早期的破损。由于雨、雪或水沿着路面的裂缝渗入到基层再到土基,造成了路基和路面稳定性以及强度降低,导致局部产生了变形,发展成网状的裂缝。而碾压时产生的微小裂纹和反射裂缝即使早期不会影响车辆通行,可是在水分的侵蚀和光的照射下,成为导致沥青面层疲劳而开裂的催化剂,极大的缩短了沥青路面的寿命。
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关系到几个关键因素:工程工艺、工程材料、设计技术。
1) 工程工艺是公路工程施工人员在建设过程中进行工作的主要步骤,通过多年的改进,公路工程的各分项工程及各个施工内容已形成了各种具有固定模式的施工及作业规程。但是因为工程建设 的差异性和部分单位片面追逐利润,导致施工时的工艺流程、程序错误或人为的缩减,例如在路基结构土方工程施工时不按照分段、水平和分层技术的有关要求进行回填,在填土的过程中掺杂颗粒状物质,或含水量较大等,种种因素造成了此后路基病害的产生。
2) 工程材料是路面建设的基本要求,材质的好坏直接牵涉到路面产品的品质。在现场施工时,材料的消耗量大、种类较多,加上建设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材料市场各种材质的品质性能良莠不齐,进到不符合要求和性能不稳定的材料几率大大增加。稍微不注意就会有可能发生,像石灰、水泥、钢材、石料品质等。
3) 优化的技术设计是规避质量通病的条件,一个符合要求的产品必须要求设计不出现缺陷,否则再好的原材料和施工工艺都是徒劳。例如目前路面基层施工时水泥稳定碎石,由于原材料的特性,容易发生水稳碎石在施工后出现裂缝,从而导致沥青路面产生反射裂缝,造成路面早期出现破损,这是因为材料本身的属性造成,仅从施工工艺和常用材料着手,是难以避免的,必须通过借助技术创新和设计来协同解决。
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符合要求的施工材料、优化的设计条件下推行标准化施工。具体手段是:
一要加强原材料的进货管理,防患于未然。抓好施工现场原材的源头管理。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和检测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施工材料的进场检验和见证取样制度,施工、监理单位应当分别建立材料入场登记台帐,填写内容应详细、真实,有纸质记录和相关责任人的签字。
二要认真执行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规定,杜绝施工操作的不准确现象。通过要求各单位依据国家的有关标准规范采取检验检测的方法,构筑起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体系,该体系通过发挥使用真实和原始的各类数据体现存在的事实,为质量管理控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三要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应用,使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治理沥青路面质量通病,提高公路工程科技和质量水平。针对不同的公路等级和交通量,采取符合设计的面层结构形式,以应对日渐增长的交通量和重载、超载车辆,使路面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