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刘 茜
(吉州区环境保护局)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越来越受到关注,地位越来越重要。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了制约,对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影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重要的民生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映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十一五以来,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措施,各省也相继作出了工作部署,加强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节能工作,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加大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由于一些地方经济欠发达,政府把发展理解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只要经济指标上去了,环保可以让路。尽管通过开展连续三年的全国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理了地方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土政策”,但当环保部门查处违法企业时,政府一些部门就会以企业对地方经济有贡献、是财政收入的“台柱子”为由,干扰环保执法。
虽然近两年国家对基层环保部门的执法装备、硬件设施加大了投入,但基层环保部门底子薄,地方财政拨给经费仍足。在环境执法过程中仍然难以开展正常工作。基层环保部门人员变动大,人员来自不同岗位,素质参差不齐,真正环保专业人员缺乏,再加上人员编制少,经费缺口大,执法装备少,无法实现环境执法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如城市噪声、油烟扰民信访投诉与日俱增,由于执法装备不全,缺乏有效的现场监察设备,仍不能满足现场执法需要,给执法工作带来影响。
污染企业的突发污染事故,因缺少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却不能及时到位,取证不及时,致使丧失一些有力证据。对于乡镇环境执法,就更显现出执法工作的鞭长莫及。
某些政府领导认为经济工作是重点,看重经济指标,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只是在思想上与国际接轨,对环境法律、法规置若罔闻,还未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
被查处违法企业法人环境法制观念淡泊,往往强调他们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地方就业,认为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严查严惩是唱对台戏,采取看、躲、拖的办法对待环境执法,不能正确理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有些企业认为已有工商执照、卫生许可证,就可以生产经营,不知道有环保审批手续,也不知道已造成违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还需要加强。
基层环保部门在环保执法时缺乏强制手段,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理难以有效实施。
对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就开工建设的项目,尽管环保部门下了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的通知,企业却当作“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致使一些新项目成为新的污染源。
环保部门没有对环境违法物品、设备现场扣押和查封的执法权,除了警告、罚款和吊销许可证外,必须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从立案到查处,行政处罚程序极为冗长,法院执行难到位,很多环境违法行为无法处理到位,导致违法行为层出不穷。
对于一些未执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及国家明令淘汰取缔的“十五小”、“新五小”项目,基层环保部门既不能查封,也不能关停,必须由当地政府说了算,使得基层环保执法部门有法难依,对违法行为难以追究。
政府重视是根本,建议将环保指标纳入政府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地方政府切实加强环境执法工作,政府支持多一些,干预少一些,给环境执法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
环境执法人员不光是执法者,也是宣传员,调解员,要及时对企业法人进行环境法制宣传教育,得到企业的理解和配合,提高其守法意识。
对政府领导干部的环境法制教育,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使地方政府对环保执法支持。
对于重点违法排污企业,特别是屡查屡犯企业,要借助舆论监督的力量,及时进行曝光,使违法排污、破坏环境的行为暴露于公众之下,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督促其建立健康的公众形象。
向社会宣传,提高公众环境意识。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途径,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懈的环保宣传,培养人民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拥护环保工作,支持环境执法。
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对旧的、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及时修正,对法律制度不完善的,要通过立法加以完善,使环境法律法规更具有可操作性。
环保部门要做好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健全污染事故发生应急体系,增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统一领导、部门职责明确、反应快速、运转高效的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环境执法部门的投入,保障执法经费增加执法设备,扭转环保队伍落后和应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能力不足的现状,缩小与环境执法能力标准化建设的差距。
新时期环境执法工作日趋专业化、复杂化,这就要求加快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岗位培训,经常以实际工作案例进行业务探讨,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执法人员知法懂法、会执法、善执法、敢于执法;要强化职业操守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建立起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执法队伍;强化环境执法队伍,树立良好形象,重新划定需统一着装的执法部门,恢复环保部门着装执法,树立环保新形象。
[1]李邵勇.浅谈环境保护执法难的原因及对策.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下).
[2]刘四龙.打破地方保护,强化环保执行力.中国环境报,2007,2(17),446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