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化工行业的碳交易与碳资产管理

时间:2024-07-28

陈自兰 杨 波 丁秀辉 罗 亮

(1.巨化集团公司;2.浙江衢化氟化学有限公司:浙江 衢州 324004)

全国碳市场将于2016年底或2017年初启动[1]。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步将纳入电力 (发电、电网)、钢铁、有色(电解铝、镁冶炼)、建材(水泥、平板玻璃、陶瓷)、化工和航空6大行业的年排放量在26 kt以上的企业,2016年或2017年实现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碳排放交易量可能涉及3~4 Gt,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1大碳市场[2-4]。

碳排放权交易通过推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和配额管理制度,为重点排放单位设定总量控制目标,形成倒逼机制,促使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3]。在工业领域,化工行业碳排放量较大,据统计,2015年仅煤化工碳排放量将达0.47 Gt[5]。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后,大量化工企业将被纳入碳排放权总量控制范畴,碳资产管理将成为这些企业的必修课。

1 碳资产管理概要

1.1 碳资产的定义

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扭转的是碳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这些碳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经过交易扭转,赋予了有价的属性,就成为了一种有价的可流通的有形资产和存在远期收益的无形资产,称为碳资产。碳资产成为继现金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之后第4类新型资产,其本质是基于金融活动而形成的碳金融资产[6]。从法律意义来看,碳资产属于排放空间的使用权;从会计意义看,碳资产应归属于企业资产,纳入企业的整体资产组合进行管理。

1.2 碳资产的类型

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资产包括碳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即碳配额资产和项目资产。碳排放配额(也称碳指标)是指政府部门根据宏观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给企业制定的年度可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碳排放配额是排放单位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期内可以合法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限额,代表各企业(单位)在相应履约年度的二氧化碳排放权利,是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的主要标的物,1单位配额相当于1 t二氧化碳当量。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指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施行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其备案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7]。

1.3 碳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碳资产管理是指对碳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CCER进行管理,如进行碳盘查、碳监测、碳减排、自愿减排项目开发、碳配额交易、CCER交易以及利用碳交易降低企业减排成本、规避风险等其他措施。碳资产管理是大型企业的战略课题,跨国公司推行低碳战略成为潮流。通过开展碳资产管理,一是节省能耗成本,获得资产收益;二是顺应市场需求,产品能耗标准和排放门槛不断提高,打造低碳品牌形象;三是确立低碳发展竞争优势,抢占未来市场。

2 碳配额资产管理

目前,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个省市建立了碳配额管理和交易机制。碳配额管理和交易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碳配额管理和交易流程Fig 1 Quotamanagementand transaction process of carbon

2.1 碳盘查

碳盘查是以企业为单位计算其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直接和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碳盘查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5点,即边、源、量、报、查。边指确定组织边界与运营边界,源指鉴别排放源,量指量化碳排放,报指创建碳排放清单报告,查指内外部核查。通过碳盘查实现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全面掌握与管理,为碳配额确定、进行碳交易做铺垫。在碳配额管理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是碳盘查。如果要实施碳资产管理,企业应当清楚地了解自身碳排放情况和各业务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只有通过有效的碳盘查,才能获得可靠的数据,分析、计算企业那些看不见的“碳排放成本”,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

2.2 碳配额分配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企业(单位)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总量是既有设施配额、新增设施配额、配额调整量之和。既有设施配额根据前4年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平均值确定;新增设施配额按所属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先进值进行核定;配额调整是对于存在特殊情况的企业,企业可提出配额调整申请,市主管部门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确有必要的,在次年履约期前参考第3方核查机构的核查结论,对排放配额进行调整。北京按“分别核定、分别发放”原则发放,每年6月30日前,发放企业本年度既有设施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次年履约期前,在完成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查后,核定并发放企业新增和调整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额[8]。

2.3 履约

排放报告填报。企业按照填报系统要求填报与碳排放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排放量计算,一般填报的内容包括重点排放设备、计量仪表、能源消耗数据、企业生产数据、企业减排措施等。

碳核查。企业委托第3方对企业的年度碳排放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核查,包括依据验证、数据核算、特殊情况核验等。年度排放报告由排放主体编制,经第3方核查机构核查,由排放主体提交主管部门。

履约。排放单位按照规定上缴相应的配额,履行年度碳排放控制责任。企业的碳排放与配额相比不足或超出部分,可以在碳排放权市场上进行交易。排放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国家核证CCER抵消其部分经确认的碳排放量[7]。

奖励和处罚。目前,交易试点一般对于采取节能减碳措施且成效显著的企业,可向主管部门提出配额奖励申请;对没有完成配额要求的单位,其超出部分将按照市场均价处以3~10倍的罚款。

3 项目资产(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管理

自愿减排项目开发流程及周期。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自愿减排项目开发流程及周期见表1。

表1 自愿减排项目开发流程及周期Tab 1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ycle of voluntary emission reduction projects

3.1 自愿减排项目开发阶段

自愿减排项目开发阶段主要工作为项目前期开发工作和编制项目设计文件(PDD),PDD可委托咨询机构编制。

3.2 自愿减排项目审定阶段

3.2.1 项目审定

选择项目审定机构。截止目前,共有9家机构具有自愿减排项目审定和核查资质,分别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CQC)、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CEPREI)、中环联合 (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EC)、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MEPFECO)、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CCSC)、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深圳华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CTI)、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根据项目所属领域,选择具有相应审定资质的机构。

项目审定。审定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定,审定流程:准备阶段,包括1.签订协议;2.审定准备,3 d。实施阶段,包括3.项目设计文件公示3+7,14 d;4.文件评审,5 d;5.现场访问,1~3 d,计划、不符合、澄清;6.内部技术复核。报告阶段,包括7.报告编写,30 d;8.报告交付。

主要审查项目资格、项目设计文件的格式及完整性、边界、方法学、基准线、额外性、投资分析、抽样方法、减排量的计算、数据质量管理等内容[9]。

3.2.2 申请备案

可申请备案自愿减排量项目类别。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申请备案的自愿减排项目应于2005年2月16日之后开工建设,且属于以下任一类别:1)采用国家发改委备案方法学开发的资源减排项目;2)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但还未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CDM EB)注册的CDM项目;3)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且在CDM EB注册前就产生减排量的项目;4)在联合国CDM EB注册但减排量未获得签发的项目。

提交申报材料。申请自愿减排量项目备案须提交以下材料:1)自愿减排项目备案申请函;2)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备案事项申请表;3)项目概况说明;4)审定报告主要内容;5)国家自愿减排交易登记簿开户申请表等。

申请备案的方式。申请备案的方式有2种:1)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中直接涉及温室气体减排的企业(包括其下属企业、控股企业):直接向国家发改委申请自愿减排量项目备案。具体名单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调整和发布;2)未列入前款名单的企业法人:通过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部门提交自愿减排量项目备案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部门就备案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出意见后转报国家主管部门[10]。

3.2.3 技术评估

国家主管部门接到自愿减排量项目备案申请材料后,委托专家进行技术评估,评估时间不超过30个工作日。

3.2.4 审查

国家主管部门依据专家评估意见对自愿减排项目备案申请进行审查。

3.2.5 项目备案

在接到备案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不含专家评估时间)对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项目类别,备案申请材料符合要求,方法学应用、基准线确定、温室气体减排量的计算及其监测方法得当,具有额外性,审定报告符合要求和对可持续发展有贡献的项目予以备案,并在国家登记簿登记。

3.3 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核证

3.3.1 减排量核查

选择项目核查机构。经备案的自愿减排项目产生减排量后,项目业主在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减排量备案前需委有资质的核证机构对减排量进行核查。3.2.1部分介绍的9家机构具有减排量核查资质,根据项目所属领域,选择具备相应核查资质的机构。年减排量超过60 kt以上的项目审定和核查机构不能选择同一家。

减排量核查。核证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核证,减排量核查流程:准备阶段,包括1.签订协议;2.核证准备,3 d。实施阶段,包括3.监测报告公示,3 d;4.文件评审,5 d;5.现场访问,1~3 d,计划、不符合、澄清;6.内部技术复核。报告阶段,包括7.报告编写,30 d;8.报告交付。

3.3.2 申请备案

申请减排量备案须提交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备案申请函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申请表等文件。

3.3.3 技术评估

国家主管部门接到减排量备案申请材料后,委托专家进行技术评估,评估时间不超过30个工作日。

3.3.4 审查

国家主管部门依据专家评估意见对减排备案申请进行审查。

3.3.5 减排量备案

在接到备案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不含专家评估时间)对产生减排量的项目已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减排量监测报告符合要求、符合、减排量核证报告符合要求的项目予以备案。经备案的减排量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单位以“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计。

3.3.6 国家登记簿登记

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经备案后,在国家登记簿登记并在经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交易。用于抵消碳排放的减排量,交易完成后在国家登记簿中予以注销。

4 抵消机制

抵消机制是指在实行碳排放总量控制交易的国家和地区,主管机构允许排放主体在缴纳履约配额的时候使用一定数量减排信用抵消一定比例排放的机制,抵消机制是一种灵活履约机制[11]。抵消机制是安全指示和调控手段,在碳交易机制中,配额是核心,抵消机制是补充,减排信用价格不会超过配额价格。抵消机制是一种双赢的合作,买方通过购买减排信用用于抵消机制降低履约成本;卖方通过出售减排信用获得额外收益。抵消机制和履约成本类型示意见图2。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曾经是最活跃的国际抵消机制。

图2 履约义务成本类型Fig 2 Type of performance obligations cost

表2 试点地区CCER市场需求情况Tab 2 Market demands of CCER in pilot areas

截止2015行7月30日,公示项目近922个,备案项目共计178个,签发项目共计92个,签发减排量约20.0Mt。

5 碳交易规则

碳交易的交易规则由交易机构负责制定,以北京碳市场为例介绍碳交易的相关内容。

5.1 交易市场

北京市碳交易市场的基本情况见表3。

表3 北京市碳交易市场的基本情况Tab 3 Basic situation of carbon tradingmarket in Beijing

5.2 公开交易

公开交易流程包括申报与报价、竞价与成交和清算与交收。

5.2.1 申报与报价

交易参与人通过互联网自助方式发出交易指令。提出申报的交易参与人称为申报方;回应申报的并提出报价的交易参与人称为应价方。申报包括买入申报和卖出申报。申报方的申报指令主要包括:交易账户号、交易的碳排放权品种代码、买卖方向、申报数量、交易方式、申报价格等[12]。

交易方式分为:1)整体竞价交易(以下简称“整体交易”),在整体交易方式下,只能由1个应价方与申报方达成交易,每笔申报数量须一次性全部成交,如不能全部成交,交易不能达成;2)部分竞价交易(以下简称“部分交易”),在部分交易方式下,可以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应价方与申报方达成交易,允许部分成交;3)定价交易,在定价交易可以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应价方与申报方以申报方的申报价格达成交易,允许部分成交。公开交易的交易方式的比较见表4。

自由报价期从申报时开始直至自申报当日算起第3个交易日的上午10:00:00结束。自由报价期结束即进入限时报价期。限时报价期由若干个限时报价周期组成,每个周期一般不少于5 min,但11:25后新开始的限时报价周期于当日11:30结束。

表4 公开交易的交易方式比较Tab 4 Comparison of tradingmanner of publicly trade

碳排放权的单位以“吨二氧化碳(t CO2)”(缩写为吨)计,申报和报价数量是单位的整数倍。单笔申报数量低于10 kt。交易的计价单位为“元人民币/t”。价格最小变动单位为0.1元人民币/t。

5.2.2 竞价规则与成交

1)整体交易方式:①买入申报的竞价采用降价的方式进行,各应价方每次的有效报价为当前报价减去价格最小变动单位的整数倍,初次有效报价应等于或低于申报方的申报价格;②卖出申报的竞价采用加价的方式进行,各应价方每次的有效报价为当前报价加上价格最小变动单位的整数倍,初次有效报价应等于或高于申报方的申报价格;③在自由报价期,各应价方的每次有效报价随即成为当前报价;④在限时报价期,每个限时报价周期内,如出现新的有效报价,则立即进入新的限时报价周期;在一个限时报价周期内如未出现新的有效报价,则限时报价结束,该次竞价活动结束;⑤竞价活动结束,最后给出有效报价的应价方与申报方达成交易。

2)部分交易方式:①买入申报的竞价活动中不高于申报价格的报价为有效报价;②卖出申报的竞价活动中不低于申报价格的报价为有效报价;③应价方的报价数量可以等于或低于申报方的申报数量;④竞价活动结束,对所有的有效报价按价格优先、数量优先和时间优先的原则匹配成交,未实现匹配的数量在竞价活动结束后自动撤销。

3)定价交易方式买:①买入、卖出申报的交易活动中等于申报价格的报价为有效报价;②应价方的报价数量可以等于或低于申报方的申报数量中的未成交部分;③交易活动中,按时间优先的原则匹配成交,未实现匹配的数量在交易活动结束后自动撤销。买卖双方必须承认交易结果,履行清算交收义务,并向交易所交纳交易经手费。成交结果以交易主机记录的成交数据为准。交易参与人间的清算交收业务由指定的登记和结算机构负责办理[13]。

5.2.3 清算与交收

交易所实行滚动交收。交易日买入的碳排放权当日清算划入交易参与人的碳排放权交易账户并冻结,冻结期结束后可转让。交易日卖出的碳排放权所获资金当日清算转入交易参与人的交易资金专户。

5.3 协议转让

5.3.1 转让申请

协议转让双方应当向交易所提交申请材料。申请碳排放配额协议转让主要提交:转让方和受让方的名称,转让方和受让方的组织性质、成立时间、注册地、所属行业、主营业务,碳排放配额转让行为的相关内部决策和碳排放配额转让协议范本。申请核证自愿减排量协议转让主要提交:转让方和受让方的名称,转让方和受让方的组织性质和核证自愿减排量转让协议范本。

交易所在收到协议转让双方提交的转让申请和完整的相关申请资料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确认是否受理申请。如决定受理,则进入交易签约和结算程序,如决定不受理,则书面通知协议转让双方。

5.3.2 交易签约

交易所在确认受理申请起5个工作日内,组织交易双方签订转让协议。转让协议主要包括:交易双方的名称、地址和法人代表,转让标的,转让数量,转让的单价和总价款,交收方式,违约责任以及纠纷解决方式。

5.3.3 结算

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协议转让资金包括交易服务费和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价款,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转让方和受让方签署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转让协议,完成结算,且交易双方支付交易服务费用后,交易所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碳排放权、核证自愿减排量转让凭证。碳排放权/核证自愿减排量转让凭证载明:碳排放权、核证自愿减排量名称、签约日期、转让方全称、受让方全称、交易方式、转让价格、转让数量等内容[14]。

6 对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的建议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即将启动,已经或即将要纳入碳排放权总量控制的化工企业要积极行动,推进企业内部碳资产管理,提升碳资产价值。分析西方国家成熟碳交易企业,结合中国具体情况,笔者建议企业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1)提升管理层的低碳管理意识。碳交易是将企业碳排放这一行为的外部性转化为企业的内部成本,这样企业经营过程中除了要投入原材料等资源外,还要投入跟碳排放有关的成本,从而倒逼企业主动进行减排。当然这些内化的成本最终会通过供应链的传导转化到整个社会产品的价格,不会全部由参与控排的企业吸收,至于传导与转化的比例分配则是一个多方博弈的结果,主要取决于行业垄断的程度[15]。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明白,如果自己的企业在这块做得不好,就可能被竞争对手领先,进而影响到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成本竞争力。因此经营管理者对于低碳管理要有具体的认识、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架构。

2)尽快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工具。多数企业习惯于直接将碳盘查、计算、报告和交易等碳资产管理工作丢给行政后勤部门或者体系认证部门处理,少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则放到环境安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通常只负责执行与技术层面的事务,但碳资产的管理往往会涉及财务管理与公司战略,这需要企业经营决策层的直接参与。建议企业成立一个由经营决策层直接领导,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参与的碳资产组织管理架构,如图3所示。

图3 碳资产组织管理架构Fig 3 Management structure of carbon assets organization

首席气候官(COO)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环境,在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制定公司碳资产管理的总体策略和目标,这个目标包括减排目标、盈利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它决定了企业业务部门采取何种方式完成减排任务,也决定了财务部门实施的碳交易策略是保守还是激进;而为了这个目标制定得准确合理,又需要战略部门准确评估碳资产管理的风险与机遇、业务部门准确的碳排放数据和项目减排成本计算,财务部门清晰的碳资产与交易评估。除了目标管理,企业还可以运用更多的工具以推进碳资产管理,如设立节能减排的KPI考核指标,积极参与各类碳披露和碳交易行动,内部开发自愿减排项目等。

3)分析和研究碳市场运行机制。只有充分理解并掌握了碳交易机制的原理与规则,熟悉碳资产管理,才能保证在变幻莫测的碳交易市场最大程度获取利益、规避风险。企业要测算企业自主减排的边际成本,将自主减排边际成本与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的价格进行比较,灵活运用抵消机制,确定企业减排策略。政府设计碳交易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市场手段让碳配额流向减排成本高的企业,让资金流向减排成本低的企业,用最少的社会成本达成最大的减排效果。

7 结束语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已纳入或即将纳入碳排放控制管理的化工企业要充分认识碳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优化碳资产管理,充分利用碳交易市场降低减排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1]张晴.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积极推动全国碳市场立法 打好数据基础[EB/OL].(2015-08-05)[2015-08-03].http://ideacarbon.org/archives/27716.

[2]李文峰.两会期间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时间表确定[EB/ OL].(2015-03-04)[2015-08-03].http://www.ditan360.com/ Zhiku/Info-146954.htm l.

[3]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关于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工作思路[N].中国经贸导刊,2015(1).

[4]欧阳凯.全国碳交易市场明年启动,排放量涉及30亿~40亿吨[EB/OL].(2015-02-09)[2015-08-04].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2-08/896612/print.

[5]胡珺.2015年煤化工碳排放将至4.7亿吨[EB/OL].(2013-11-13)[2015-08-04].http://news.bjx.com.cn/html/20131113/ 472187.shtm l.

[6]中国会计报.碳资产管理,企业的新话题[EB/OL].(2011-07-08)[2015-08-05].http://finance.ifeng.com/stock/roll/ 20110708/4241697.s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7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A/OL].(2014-12-10)[2015-08-05].http://qhs.ndrc.gov.cn/qjfzjz/201412/t20141212_697046.html.

[8]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A/OL].(2013-11-22)[2015-08-05].http://www.bjpc.gov.cn/tztg/201311/t7020680.htm.

[9]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指南》的通知[A/OL].(2012-10-09)[2015-08-06].http://cdm.ccchina.gov.cn/list.aspxclm Id=3&page=1.

[10]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A/OL].(2012-06-12)[2015-08-07].http://cdm.ccchina.gov.cn/list.aspxclm Id=3& page=1.

[11]孟兵站.中国碳交易试点关于履约及抵消机制的实践经验[EB/OL].(2015-06-12)[2015-08-10].http://wenku.baidu.com/linkurl=e Vu3nB4cF6fZaD8P28rg81xrlDP3xx8JKzK7a C2rkYX6z el4n6ISRSsx6aRTN23eVdJJstlb5bOQpaYA1lIZ ahBX5nKwg2Lhd2gxfpx-Mpa.

[12]北京环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碳排放权交易规则[EB/OL].(2015-01-13)[2015-08-11].http://www.cbeex.com.cn/article/ywzx/tjyzx/jydt/jygz/.

[13]北京环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碳排放权规则配套细则[EB/OL].(2015-01-13)[2015-08-12].http://www.cbeex.com.cn/article/ywzx/tjyzx/jydt/jygz/.

[14]北京环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规则[EB/OL].(2015-02-16)[2015-08-13].http://www.cbeex.com.cn/article/ywzx/tjyzx/jydt/jygz/.

[15]Roger He.企业如何运用碳交易来推进内部的碳资产管理[EB/OL].(2014-11-17)[2015-08-13].http://www.ditan360.com/Finance/Info-144733.htm l.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