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旺水库滑坡成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时间:2024-07-28

张国荣

(江门市新会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江门 529000)

1 工程概况

大旺水库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田边村和梁黄屋村上游,属潭江水系,集雨面积为4.47km2,总库容为271.04万m3,主要建筑物等级为4级,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的小(1)型水库。大旺水库最大坝高16.0m,坝长237.7m,正常蓄水位20.16m,相应库容166万m3,设计洪水位(P=3.33%)为22.64m,相应库容238.51万m3;校核洪水位(P=0.2%)为23.67m,相应库容为271.04万m3;死水位10.10m,相应库容1.95万m3。

2 滑坡情况及工程地质

2.1 滑坡情况

受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影响,新会区2018年8月29号至31号出现持续强降雨,最大日降雨量364mm,大旺水库水位上涨溢洪。大旺水库水位达到20.79m时,水库后坝坡局部出现开裂、滑坡,反滤体滑移等情况。背水坡出险范围裂缝长度约为50m,裂缝最大宽度为220mm,最小宽度为60mm,裂缝错位高度为470mm,最大缝深约10.0m;反滤体最大移位为280mm,坝脚砌石排水沟底部最大移位为400mm。示意图见图1、图2。

图1 大旺水库背水侧(开裂、滑坡)

图2 脚排水棱体(排水棱体、排水沟局部变形)

2.2 应急处理措施

滑坡抢险原则是采用工程措施加强坝体稳定,即“削坡减载,固脚压重”。因险情发生在汛期防洪期间,防洪压力较大,不宜进行坝体减载,故应急措施主要采用坝脚压重的方式。考虑当前还处于雨季,采用防渗土工膜对出险部位进行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对坝体的进一步破坏[1]。

具体应急措施如下:降低、控制水库水位至17.65m;用防渗土工膜遮挡出险范围;在坝脚砌石排水沟上堆积块石进行反压。当时通过上述的应急措施,避免了大坝再次破坏,暂时稳定了大坝的安全。

2.3 工程地质勘察

本次地质勘察在大坝坝顶、外坝坡及坝脚共布置5个钻孔。自上而下,揭露的地层和岩性简述如下:

1)素填土(Qml):在全部钻孔有揭露。钻孔揭露层厚1.50-2.80m。棕黄、灰黄色,稍湿,主要由花岗岩残积土回填而成,夹大量风化碎石、碎块,黏性较差,压实度一般。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k=80kPa。渗透系数k=1.53×10-4cm/s-72.71×10-4cm/s,平均值为31.05×10-4cm/s,中等透水性。

2)粉质黏土(Qal):顶界埋深2.80-13.20m,层厚7.50-8.60m,属冲积土。浅黄、灰黄色,呈可塑状态,主要由粉、黏粒组成,间含中、粗砂。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k=180kPa。其渗透系数k=0.18×10-4cm/s-0.47×10-4cm/s,平均值为0.29×10-4cm/s,弱透水性。

3)粗砂(Qal):顶界埋深14.70-21.60m,层厚3.70-6.60m,属冲积土。黄色,呈饱和,中密状态,主要由粗、砾粒石英砂组成,含各级砂及粉、黏粒。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k=250kPa。渗透系数k=17.6×10-4cm/s-56.8×10-4cm/s,平均值为41.8×10-4cm/s,强透水性。

4)砾质黏性土(Qel):主要分布在坝肩两侧。顶界埋深11.60m,层厚8.80m,属花岗岩残积土。棕褐、棕黄色,呈硬塑状态,主要由粉、黏粒及石英砂、砾组成,遇水易软化、崩解。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k=280kPa。渗透系数k=1.47×10-4cm/s-3.86×10-4cm/s,平均值为2.67×10-4cm/s,弱透水性。

5)强风化花岗岩(J):顶界埋深11.40-28.20m,层厚2.90-5.40m。肉红、黄褐、灰白色,块状构造,粗粒花岗结构;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其中长石已大部分高岭土化,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破碎岩石承载力特征值fak=700kPa。渗透系数k=0.13×10-4cm/s-0.25×10-4cm/s,平均值为0.19×10-4cm/s,弱透水性。

3 滑坡成因分析

3.1 大坝稳定计算

3.1.1 算断面的拟定

本次计算选大坝最大断面(位于出险段)进行计算。大坝计算断面由上到下土层分别为:坝体填筑土、粉质黏土、粗砂、强风化花岗岩,坝后有排水棱体和坝后填土层,计算断面如图3所示。

图3 大坝计算断面

3.1.2 计算参数的选取

根据大旺水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各项物理力学指标采用同一土层内土样试验统计的建议值,稳定渗流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采用慢剪指标,非稳定渗流期采用固结快剪指标。反滤体的物理力学指标根据《砂砾石地基工程地质》和《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第二版)并结合同类工程经验数值取值,凝聚力C=0,内摩擦角φ=35°,容重γ=25 kN/m3。具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取值见表1。

表1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表

3.1.3 计算工况

根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189-2013)稳定计算主要复核以下5种工况:

1)正常运用条件:上游正常蓄水位20.16m和相应下游水位的下游坝坡稳定。

2)正常运用条件:上游设计洪水位22.64m和相应下游水位的下游坝坡稳定。

3)正常运用条件:库水位从设计洪水位22.64m降至正常蓄水位20.16m时,上游坝坡稳定。

4)非常运用条件Ⅰ:上游校核洪水位23.67m和相应下游水位的下游坝坡稳定。

5)非常运用条件Ⅰ:库水位从校核洪水位23.67m降至正常蓄水位20.16m时,上游坝坡稳定。

3.1.4 计算成果

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根据规范要求进行选取,大坝稳定渗流期采用有效应力法,水库水位降落期采用总应力法。坝体浸润线采用相应工作条件下的渗流计算结果,文章因篇幅有限,只列出计算成果,过程不再做详细描述见表2、表3。

表2 各工况下土坝渗流计算成果表

表3 坝坡稳定安全系数成果表

3.2 大坝变形分析

3.2.1 稳定计算成果分析

根据水库的复核水位、地质相关参数对现状大坝断面进行大坝抗滑稳定计算,在各种工况下,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满足现行设计规范的要求,但大坝背水坡局部实际上发生了开裂、滑坡,损坏部分的反滤体最大移位达到280mm,与以上计算结果不符。初步分析原因为:水库出险后一个月才进行地质勘察,期间天气较好,在人为的控制下,库区长期处于低水位,坝体内浸润线相对降低,坝体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出险时差异较大,勘察数据不具备代表性,但至少证明坝体设计不存在结构缺陷[2]。

3.2.2 滑坡成因分析

滑坡是斜坡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结合工程现场勘察与水库管理管理人员的访谈,分析滑坡成因为:2002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对大坝进行培土加固和在坝脚新建反滤体,新填土与坝体旧土之间可能存在分层。大坝受连续降雨影响,水库水位抬高导致大坝浸润线相应提高,且出险段填筑土料孔隙比大,对应下游的反滤体局部堵塞,新填土压实度比旧土高,透水性比原坝体旧填土低,在新旧填土之间产生兜水,水流汇集在出险段无法通过反滤体排出,造成出险段坝体填土处于饱和状态,土体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均发生变化,土体强度下降,水平滑移推力加大,在新旧接触面薄弱处产生剪切破坏,因此出险段土体向下滑移,同时造成反滤体滑移[3]。

根据现场的滑坡位置及裂缝深度的探查,滑移面与2002年除险加固的新旧填土接触面基本一致,符合上述滑坡成因分析。

4 滑坡处理方案

滑坡处理前,为防止雨水冲刷及从裂缝进入滑坡土体,增加滑裂面的土体含水率,影响滑裂面的自行排水固结,雨水天需保持土工膜覆盖。因前期抢险措施,大旺水库滑移已稳定,滑坡永久性处置可选择在年底的枯水期进行,以保证施工安全。

通过稳定计算可知,原坝体尺寸满足结构稳定要求,故本次滑坡处理原则以按原设计修复为主。对裂缝采用开挖回填法处理,坝坡上的滑移松散土体需全部挖除,并超挖0.5-1.0m,并在结合面上设置阶梯状的结合槽,重建下部滑移的反滤棱体及排水沟,再分层填筑坝体,坝体处采用黏性土填筑,新填土设计压实度为0.96。为保证坝坡的压实度,坡面填土超填0.5m,压实后用人工修坡至设计坡面线,并重新种植草皮,具体做法见图4。

图4 大旺水库大坝后坡修复断面图

施工过程需严格控制填土质量,采用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厚度≤30cm。填土的最优含水率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压实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 结 语

土石坝险情种类多,本次大旺水库滑坡险情是在极端天气下,浸润线过高,背水坡坝脚新旧填土薄弱的接触面出现失稳滑移,是属于工程施工填土面结合处理不好存在薄弱面导致的。这提醒我们,作为水利行业的工作者,设计过程需充分考虑各关键部位的处理,并在设计文件及技术交底会上重点交待。而施工方,需按图施工及控制好施工质量,保证每一个单元工程的质量。庆幸的是这次大旺水库险情当地政府及管理者初步应急处理得当,未造成人员伤亡及大的财产损失,但我们需要引以为戒。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