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德州市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7-28

袁长旭

(山东省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000)



德州市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袁长旭

(山东省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纵横交错的农村河道面临着淤积严重、水环境恶化、管理薄弱等诸多问题,文章在分析德州市农村河道现状的基础上,从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两个角度对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模式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对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有参考价值。

德州市;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探索

农村河道是灌溉排涝的主要途径,是农村水环境的重要载体。农村河道治理是提高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些河道普遍存在河道淤积严重、水环境恶化、管理薄弱等突出问题,亟需进行生态治理。

1 德州市河道概况

德州市地处鲁西北平原,黄河下游,辖2区2市7县,总面积为10356km2,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全市属海河流域南系,黄河流经南端,卫运河、漳卫新河流经西北及北部边界,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三大干流纵横全市。境内上述河道的支流中,流域面积在300km2以上的支流有13条,100-300km2的43条,30-100km2的96条,小于30km2的151条,河网密度达到0.32km/km2。德州作为山东省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正在深入推进全市治污体系建设,力争建成京津冀地区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1]。

农村河道是相对于城市河道而言的,泛指流经或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直接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服务的河流、池塘。根据《河道等级划分办法》(水利部水管[1994]106号),农村河道多指四、五级以下的河道。德州市传统的河道治理一直以“除水害、兴水利”为目标,按照“64a雨型”排涝标准进行治理,往往采用统一的梯形断面,硬化河道护坡,提高河道的排涝能力。

2 农村河道存在的问题

2.1 岸坡坍塌和河床淤积

多数河道因雨季涝水难排或灌溉尾水长期浸泡导致的岸坡坍塌,造成河势不稳定,河道偏移严重;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秸秆等)现象普遍,往往造成河道堵塞;灌溉期间引黄水含沙量大,导致河床淤积严重,河道调蓄涝水和灌排功能弱化。

2.2 河道水环境恶化

由于缺乏河道保护意识,平时的生活和生产污水和垃圾肆意的排放入河,导致河道水环境急剧恶化。经过治理的河道,往往注重河岸的稳定性保护,两岸大量采用砌石、混凝土板等护岸方式,这种模式不利于河道水体环境与陆地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造成生物适宜生存的栖息地消失,从而造成生态失衡。

2.3 管理薄弱、投资有限

农村河道多由县市区水务局和当地政府进行管理,而广大群众缺乏保护意识,加之农村河道点多面广,上下游涉河各村难以协调,多数处于无管护状态。由于建设投资有限,仅能解决最基本的排涝防冲问题,难以在水生态方面进一步提升。

3 生态治理模式探索

河道生态治理是通过在传统的河道治理中加入生态学原理,根据河道现状和功能,将生态功能与工程功能、安全功能同等考虑,构建符合流域特征的生态系统。德州市农村河道生态治理主要措施是在现有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对两边滩地进行微地形整治,滩地内种植护坡植物,采用生态护岸,在河岸两侧种植杨树、垂柳等高大的木本植物。

3.1 工程设计角度

3.1.1 河道形态自然化

河道尽量恢复河道的天然状态,宽窄结合,宜弯则弯。河道的开挖、清淤治理要尽量保留河道的原始走向、原始地形地貌,对河道中原有滩地要加以保护,以营造受人类影响极小的生态“孤岛”。切不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自然”,甚至“裁弯取直”。

3.1.2 河道护岸生态化

在确保护岸功能和一定排涝能力的前提下,以环境和生态保护为基础,因地制宜地设计具有自然河岸特性的人工护岸,强调生态、亲水功能。要求在河岸护坡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多孔的生态材料,保证河岸和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使用干砌石增大表面糙度,形成水流的多速变化,为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场所。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干砌块石的做法。干砌石结构具有施工方便、造价低、生态效应好的优点。

3.1.3 植物措施

植物覆盖地表,可以避免溅蚀,减缓雨滴的冲击力和地表径流速度,促进雨水往土壤渗透,减少土壤流失。植物根系加强了土壤结构的稳固性,增强其凝聚力。选用耐水淹、净化水质能力强的植物种类,形成“水生植物-微生物-微型动物”生态系统。

3.2 工程管理角度

3.2.1 转变传统的河道治理理念

以往的水利工程从防洪排涝的角度着眼,设计理念一致是河流直线化、河岸混凝土化,缺乏对河流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3.2.2 集各部门合力控制水污染

水污染防治工程主要是通过城建部门污水集中处理项目、环保部门污染治理与水质提升项目、农业部门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的实施,最大限度地削减污染物,提高入河水流水质。同时,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地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在河道两侧开展水污染防治工程。

4 河道生态治理初步实践

河道生态治理在德州相对传统的河道治理中还处于初始和探索阶段。受投资规模限制,宁津县朱家河在河道治理中仅在部分村庄段、建筑物段和河道弯道段进行生态护坡。

该河在距离河道较近村庄上下游,河道内多为村民丢弃的生活垃圾、农耕期间丢弃的各种化肥包装袋、农药罐等,导致河道内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物几乎全无。河道弯道凹面处长期冲刷导致河道土壤侵蚀严重[2]。

本着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原则,河道生态治理包括:①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沿河村民的生态意识,从根源杜绝河道两岸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尤其农药罐等有毒物的随意丢弃;②完善河道管理制度,对于破坏河道生态系统的给予惩罚,并协调当地镇政府、村委会,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固体垃圾固定投放点;③在河岸侵蚀严重或河流弯道凹面处种植植被来稳定河岸,即河道岸坡植草,岸边种植灌木(如:紫穗槐)。村庄、建筑物上下游河岸边种植灌木以达到防止河岸侵蚀、防止倾倒垃圾、美化绿化的目的。生态护坡剖面图见图1。

图1 典型生态护坡剖面图

5 结 语

德州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农村河道生态治理应该以灌排安全为前提,以建设生态河道为目标,结合先进的生态治理技术和完善的管理措施,积极推动传统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逐步恢复农村河道的自然面貌,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道生态系统。

[1]刘吉贵.德州市百条支流河道治理工程探析[J].中国水利,2012(08):35-36.

[2]袁长旭,韩卫,陈建强.鲁西北平原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模式浅析[J].地下水,2013(04):159-160.

1007-7596(2016)10-0075-02

2016-10-10

袁长旭(1985-),男,山东德州人,硕士,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

TV85

B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