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探析

时间:2024-07-28

孙 冰

(江西省潦河工程管理局,江西 奉新 330700)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探析

孙 冰

(江西省潦河工程管理局,江西 奉新 330700)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可以在长时间内不对附近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状况下,维持与调整内部的动态平衡,借助合理有效的安排,科学开发与分配置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与产出利润,发挥区域和环境的优点,最终的目的是完成高效、节约水资源及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文章对生态灌区建设中出现的不足与弊端进行了分析,陈述了生态灌区对经济社会环境及生态体系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的具体措施。

建设;现代化生态灌区;可持续发展;弊端;措施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可以在长时间内不对附近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状况下,维持与调整内部的动态平衡,借助合理有效的安排,科学开发与分配置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与产出利润,发挥区域和环境的优点,最终的目的是完成高效、节约水资源及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

1 现代化节水生态灌区的重要价值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要按照生态规律办理事件,创建出比自然生态体系有更生产力的“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体系。生态灌区的主要目标是生态和经济双赢。借助构建现代化的农业及良好的农村生存环境,使经济和生态构成科学、高效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完成可持续发展,并且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生产与生活环境[1]。与此同时,现代化生态灌区构建要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为完成生态灌区构建,转变农业生产结构方法,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概率,降低浪费,为社会大众提供良好的配水服务。

介于以往的种植习惯相对较为粗放、只是把扩大灌溉面积作为重点,并没有对出现的负面影响进行系统的探究。因此,在现代化生态灌区的可持续发展中,不但要注意灌水工程的技术方面,还要调整以往的管理方法,降低水资源的浪费,预防对附近环境造成危害,共同完成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生态灌区的构建不但与我国节水政策相符合,与此同时也提升了农田灌溉的效率,促使灌区得到有效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农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方式[2]。

2 生态灌区建设中出现的不足与弊端

2.1 污染物的排放对水资源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介于灌区管理不完善,不具备健全的管理系统,因此,在农业发展中,会使用诸多农药化肥,部分残留物会经过雨水与地表水渗透到灌区用水当中,对灌区水源形成非常严重的污染。在和灌区相连接的水系当中,也会有污染,并且会对附近生态状况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2.2 灌溉水利用率非常低

我国在农业灌溉中的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由于灌溉的方法严重缺乏合理性,因此用在灌溉农田的水量要大于实际需水量,这便导致水资源大规模的浪费。在水资源非常紧缺的状况下,要提升节水灌溉的规模,但是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节水灌溉的规模只是实际灌溉的1/2,这是限制生态灌溉发展的主要影响条件。

2.3 沟、河道逐渐硬质化,对生物多样化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灌区构建管理的过程中,为降低主干沟、渠和河道在输水中由于渗透而造成浪费,一般使用混凝土等施工材料进行衬砌,由此导致沟、渠原本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生物的生存状况也发生了改变,割裂了水系和土壤间的联系,生物链受到了破坏,对生物多样性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限制。

2.4 管理方法具备不合理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受到程度不一污染的农田面积有70 万 hm2。每年会由于环境污染,粮食会有1 200 万 t的损失,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损失高达150亿元。由于污水灌溉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农田面积有1.3 万 hm2,受到较为严重污染的农田已经被放弃耕种。

3 生态灌区对经济社会环境及生态体系造成的影响

灌区是自然生态体系与人工生态体系的互相融合,在历经多年的构建,形成了“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体系。灌区分布范围非常广,有一定的体系。介于自然地理与气候因素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由此,对经济社会状况与自然生态状况的影响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3]。

3.1 灌区对经济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

灌区的开发会对经济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灌排事业得到了迅速的进步,全国近一半的耕地得到了灌溉,盐碱地也得到了治理。借助大范围的建设农田水利,大规模的开垦荒地,扩大土地资源,构建灌排工程,提升了土地质量与产出利益,将旱田变成水田,会扩大灌溉面积。具体的意义如下:

3.1.1 改变百姓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灌区灌排配置、供水供电系统规划,水、山、路等共同治理。灌区诸多绿树,交通便利,气候优质,是百姓最优质的居住环境。在灌区通水之后,扩大了农产品的数量,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与此同时,扩大了养殖业及畜牧业的发展,为百姓提供了优质的物质条件,构建了居民生活供水配置,卫生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降低疾病出现的概率,百姓的健康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3.1.2 改变了农业构造,增加了农户收入

灌溉排水配置的构建成为诸多作物成长必须的条件。在确保粮棉油无安全隐患的前提下,灌区大力度的改善种植构造,烟叶、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大,林、副、农各行各业共同发展的同时,提升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大部分农户已经全面进入到小康的全新阶段。

3.1.3 确保粮食的安全性,实现产品供给

灌区全新的生态状况,导致诸多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大,太阳能的利用扩大。通常草地转换太阳能量的1%,而灌溉的农田能够到达3%,玉米,向日葵等具有良好管理的作物,太阳能的转换率能够到达10%。所以,灌区的农作物产量通常是非灌区的3-5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2/3的粮食,来自灌溉面积上,包含80%的油料、棉花,90%的水果、蔬菜。尤其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地方,灌区已经是目前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主要工程建设。

3.2 灌区对自然生态体系的影响

灌区沟渠绿林布置较为合理,优质的人工生态体系与自然生态体系相互融合。灌区在调整区域气候,降低风沙、霜冻等自然灾害方向展现了非常重要的价值。根据气象单位观察分析,灌区林网的构建导致平均风速减少了11%-33%。以下是灌区对自然生态体系造成的具体影响。

3.2.1 科学开发,生物多样

灌区开发之后,水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变,有助于将简单的作物生态体系转变成林、农、渔共同发展的复合生态体系。矿物质非常丰富,促使底栖动物及水生昆虫大规模的繁殖,为鱼类的生长发展创建优质的生长环境,有助于渔业的共同发展。譬如:水稻田内可以养殖蟹类、鱼类,也可以借助渠道及人工迁移繁殖全新的水生物。生态灌区的科学开发为生物多样化创造了优质的环境。

3.2.2 沟渠诸多,改良土壤

灌区的林、山、林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涝、渍、旱整体治理,借助蓄水及输配水工程对水资源实施有效配置。科学开发应用水土资源,填补土壤水分,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作物与植被所服务,改善土壤的环境,尤其是渍害低产田,借助长时间的排水,使地下水位下降,解决盐碱危害,将原本的盐碱洼地转变成土壤肥沃的农田,再种植农田。

4 建设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生态灌区的具体措施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介于诸多原因与资金紧张的状况,灌区的目标是提升农产品的生产量与产值,秉承粗放型增长道路,在生产中浪费了诸多资源,这样的方式在短时间看,在经济是比较合算的,但是站在长远的角度而言,这样的增长方法,导致水资源存在非常大的浪费状况,会对子孙后代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可以使灌区完成可持续发展。所以,生态平衡是灌区的主要目标,是合理管理自然及人工结合的复合生态体系,维系生态经济体系的平衡,共同发展,促使灌区可以不间断的向百姓奉献诸多的林、渔产品,确保安全供水,系统内的水资源具有稳定性,使城乡百姓获取优质的水资源。以下是针对构建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生态灌区,提出的具体建议。

4.1 改变观念,强化认识

若想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务必要强化水资源的有效管理,转变重视建设,轻视管理的理念,充分认识水资源存在的重要价值,与此同时具有不可代替性。在水资源的开发、应用及治理的过程中,对水资源进行优科学合理的配置。除此之外,了解水资源是商品,要参照经济规律分配水资源,体现出在水资源中,市场经济存在的价值。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其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标准,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应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

4.2 贯彻于实行相关法律,使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

更近一步完善地下水资源管理,维护生态环境,促使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化的发展,保障生态环境不受污染,这样促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应用地下水的准则,应用经济杠杆存在的价值,实施宏观调控,借助法律方式、经济方式,促使水资源的开发应用能够稳步运行。

4.3 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资源论证体系

在创建建设项目部门在审批项目的过程中,要参照水资源因素,项目建设部门要展开水资源论证,不具备水资源论证报告文件或者破坏水资源项目,可以不审批。只有实施科学合理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体系,才能促使现代化生态灌区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5 结 语

综上所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对生产力的保护,调整生态环境也是发展生产力。灌区进行开发与建设,消耗了大量生态水,换言之,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而换取的。所以要治理与改善生态状况,促使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化的发展,与此同时,要合理规划建设方案,这样有助于生态用水的合理分配。

[1]刘天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J].中国房地产业,2011(02):160.

[2]王迪.我国大型灌区结构组成分析及现代化评价研究[D].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2014.

[3]王维.生态灌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4]何晓科,乔鹏,赵德远,等.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技术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29):14547-14604.

[5]赵子龙.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致地面沉降分析及对策[D].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大学,2015.

[6]王红星,张松波,季山,等.我国水利科技期刊研究综述[J].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4(01):91-96.

[7]邹婷.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和流域生态补偿方法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1007-7596(2016)10-0120-03

2016-09-20

孙冰(1984-),男,江西奉新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

S274

B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