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锦西灌区建设有利条件分析

时间:2024-07-28

温国敬

(黑龙江省佳南实验农场水务局,黑龙江 佳木斯154007)

1 工程概况

锦西灌区位于富锦市西部,行政隶属于富锦市锦山镇、头林镇、上街基镇。灌区北靠松花江和幸福灌区,东至幸福灌区与富锦支河下段;南至外七星河与友谊农场相望,西与二九一农场相邻。

灌区总土地面积11.83 万hm2,现有耕地面积10.11 万hm2,其中:现有水田面积3.47 万hm2、旱田 面 积6.64 万hm2。 规 划 发 展 水 田 总 面积7.36 万hm2。

灌区除有别拉音山等低山丘陵外,均为广阔的平原区,地势低平,耕地连片。大地形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面坡降1/5000 ~1/10000,平原区地面高程在56 ~65 m。

灌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湿热降雨集中,春季干燥多大风,秋季降温急骤,常有冻害发生。多年平均气温在3℃左右,平均无霜期131 d左右,冻土层深达1.5 ~2.0 m。

2 建设有利条件

2.1 防洪问题基本解决,治涝骨干工程形成网络

项目区北部松花江防洪堤防现状已达到20 a一遇防洪标准,近期将达到50 a一遇;南部外七星河防洪堤防现状已达到10 a一遇防洪标准,近期将达到20 a一遇;防洪保安有保障。

本项目区所在的富锦市七星河流域在三江平原综合治理项目中开挖了人工河,主要承泄区外七星河得到治理;骨干排水工程已形成网络,治涝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涝灾得到初步治理[1-3]。

2.2 土地平坦、肥沃,过境水资源丰富

富锦市地处三江平原腹部,属大面积冲积平原,平原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98%左右。全市范围内别拉音山,乌尔古力山、二龙山、对锦山等残山丘陵散立并突起于平原之内,其它平原区地形平缓开阔,开垦后的耕地集中连片。

富锦市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36.53 万hm2,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达5.2%,最高达8.4%,是全国平均数的6 倍,是全省平均数的2 倍。区内可灌溉的土地平坦开阔,透水性弱,保水性强,非常适宜水田种植。

同时该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且地处冻土带,一年中有将近半年的土壤结冻时间,使大量菌类和害虫难以繁殖存活和发展蔓延,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化肥用量相对较少,各种条件均有利于生产无污染的绿色优质稻米[4]。是发展一年一熟优质水稻生产的理想之地。

项目区位于松花江下游南岸,利用松花江过境水资源具有得天独厚优势。

2.3 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优越、生产技术条件优势明显

富锦市农业机械力量雄厚,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

2010年末,农田机械作业率占90%以上,其中水稻机械作业率达95%以上。为大规模发展水田提供了农机保障[5-7]。

富锦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承担着国家、省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多年来,农技推广部门在全市推广水稻大中棚育秧、水稻钵育摆栽、水稻机插深施肥、节水灌溉、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的栽培技术,建立了适合三江平原地区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同时有比较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和较强的农业科技队伍。

项目区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较高,接受先进科技能力强,科技成果转化迅速。全市有健全的农技推广体系,形成了以市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为纽带,以村农民技术员为基础的市、镇、村三级推广网络[8-10]。

2.4 国家政策有保障,省政府全力支持

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与农业部以发改农经(2012)280 号文联合下发了《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2011—2015年)》,规划明确表示国家加大支持东北地区粳稻生产力度,发挥东北粳稻生产优势,为挖掘我国粳稻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粳稻生产水平,增加市场供应,稳定国内口粮市场做贡献。

“十二五”时期,国家发展战略把黑龙江定位为生产水稻、玉米、大豆和畜产主体生产功能区,将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均列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从政策上给予扶持[11]。

国务院近日批复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东北地区将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2011年4月,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12]。意见明确指出:今后五到十年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主要任务之一重点建设“尼尔基”、“二江一湖”及“三江连通”等灌区工程。

2.5 江水稻米市场销路好,农民种稻热情高

富锦市以松花江为水源的稻米,同时辅以优良的生态环境、规范的技术规程、严格的监测手段和精深加工能力,创建了富锦绿色食品的产业优势[13-14]。以幸福灌区江水稻米为核心,建立了绿色食品水稻基地,生产“云珠”和“盛珠”牌A 级绿色食品大米,效益可观,每公斤大米销售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出2.0 ~3.0 元左右。

全市共有2 900多个农户加入了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及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已为富锦市优质水稻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国家继续执行东北稻米外运补贴运费政策,促进了本地区的粳稻粳米进入南方市场。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高涨[15]。

[1]李宝林. 浅析二九〇灌区建设的必要性[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07):69.

[2]彭佳学. 中小型灌区建设上等级标准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3(07):12 -15,50.

[3]崔璇. 簸箕李灌区建设节水型灌区措施初探[J]. 山东水利,2006(12):36,38.

[4]顾斌杰,王超,王沛芳. 生态型灌区理念及构建措施初探[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12):10 -12.

[5]杨龙,贺光华. 浅谈伊犁灌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节水灌溉,2008(03):37 -38.

[6]刘正平. 重庆市农业灌溉工程现状及对策[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06):8 -9.

[7]杜三红,原向前,魏振峰. 建设生态灌区初探[J]. 河南水利,2005(11):20.

[8]刘天平.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J]. 中国房地产业,2011(02):166.

[9]魏邦记. 大灾丰年的启示─关于黑龙江省灌区建设的思考[J]. 水利天地,2007(12):32 -33.

[10]杨普义. 浅谈灌区建设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6):107 -108.

[11]单浩浩,陈庆括,祝振强. 浅议如何加强灌区建设与管理[J]. 治淮,2011(03):28 -29.

[12]刘成洋,任明杰,刘星. 加快灌区建设与发展的对策探讨[J]. 治淮,2008(09):29 -30.

[13]张学会. 科学管理—灌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 山西水利,2006(06):15,25.

[14]张银辉,罗毅,刘纪远,庄大方. 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J]. 资源科学,2005(02):140 -145.

[15]叶瑜,王大伍. 淠史杭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技术方向[J].治淮,2002(02):31 -3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