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黑龙江省大型喷灌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4-07-28

李兴勇

(黑龙江省防汛抗旱保障中心,哈尔滨150001)

1 大型喷灌发展历程及保有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型喷灌始建于我省垦区,“十一五”期间在垦区迅速发展,项目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红兴隆、九三、齐齐哈尔、绥化等4个分局8个农(牧)场,建设资金主要以农发资金、企业投资为主,目前垦区保有各类大型喷灌机185台套,喷灌面积1.19万 hm2,占全省大型喷灌工程总面积的58%。地方大型喷灌多建于近两年,建设资金主要以农发资金、企业投资及省财政资金为主,项目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的哈尔滨市双城市,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甘南县,绥化市北林区、肇东市,大庆市让胡路区等4市6县(市、区)。2011年春,我省水利部门首次尝试大型喷灌规模发展,春种前建设完成大型喷灌工程89处,全部投入使用,目前地方保有各类大型喷灌机131台套,喷灌面积0.9万hm2,占全省大型喷灌工程总面积的42%。至此,全省保有各类大型喷灌机316台套,大型喷灌工程面积2.09万hm2,占喷灌工程总面积的2%。经过长期探索试验,大型喷灌适合我省补充式灌溉雨养农业生产需求,我省西部干旱区是玉米主产区,大型喷灌可以有效解决高植株粮食作物全生育期喷灌要求,粮食产量、品质明显优于小型喷灌设备浇灌的作物,且省工、节水、降能耗方面更是小型喷灌和漫灌所不能相比的,在亩年投入特别是运行成本上明显低于膜下滴灌和小型喷灌,同时能积极促进土地集中流转,提高农田集约化、机械化程度,解放劳动力,因此大型喷灌建设是我省发展现代农业、节水型农业主要方向。

2 大型喷灌运行管理模式

我省大型喷灌规模化发展刚刚起步,在产权、运行、管理、收费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经过近年的试点试行,目前主要存在4种运行模式。

2.1 农垦模式

主要实施地在我省农垦系统下属的国营农场。1995年以来,农垦通过争取上级投资和农场配套投资,建设大型喷灌工程185处,建成后产权归各分场所有,由各分场水务局实施统一管理,折旧、维修、看护等费用全部由设备所在场承担,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农场公益性基础设施。年初,喷灌圈内土地经营户向场水务局缴纳一定额度的喷灌费用,经营户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可随时向场水务局喷灌站申请喷灌,喷灌站派专职人员实施喷灌工作,年终按实际发生的喷灌费用,对照年初缴纳费用,多退少补。这种模式以土地高度集中为基础,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浇灌,统一管护,是实施大型喷灌作业的最理想模式,但目前只有国营农场具备实施条件,地方土地联产承包到户,土地集中困难,且生产习惯有差别,目前这种运营模式在地方推广不了。

2.2 龙江模式

主要实施地在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大型喷灌设备下摆前,村委会协调相关地块农户签署协议,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内保证大型喷灌作业所需耕地面积,保证喷灌圈内种植作物统一,在此前提下,县水务局在条件具备地块建设大型喷灌工程。建后将产权移交给村集体,不收取任何费用,村集体组织喷灌圈内种植户选出有威望的代表管理,负责设备维修、保养、运行,所需费用按喷灌圈内亩数均摊。这种模式有利于在土地集中流转困难、且有灌溉习惯的地区发展大型喷灌,是耕地分散经营模式下发展大型喷灌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喷灌圈内农户利益共享、责任均摊,管理代表对设备多出于义务管护,对于设备的看护、保养、维修缺少惩罚性强迫措施,设备处于都管又都不管状态,容易损毁和部件丢失,特别在设备运行多年后,故障多发期,维修金额增大时,统一受益农户思想有困难,易形成等靠、撒手不管局面。

2.3 克山模式

主要实施地在齐齐哈尔市的克山县。克山县现有耕地面积为20.13万hm2,2011年土地流转面积为15.07万hm2,占耕地总面积75%,规模经营面积16万hm2,占总耕地面积80%。克山县水务局将大型喷灌设备租赁给土地流转期较长、流转面积够大的专业合作社或种田大户,租赁期内租赁方负责设备的维修、养护、看管、运行,费用由租赁方负责,水务局每年收取设备成本2%-3%租赁费,作为技术培训费用。这种模式权责明确,利于设备管护和有效运行,但易受土地流转周期影响,克山现土地流转周期多为3~5 a,与大喷灌使用年限20 a差距很大,特别在实施大型喷灌工程后,丰收系数增大,灌溉费用降低,群众独立经营意识可能上升,为下一步稳定流转增添更多阻力。

2.4 甘南模式

主要实施地在甘南县和大庆市让胡路区银浪牧场。龙头企业(麦肯公司)与产品供应商或合作组织签订产品供货合同,供应商或合作组织从农民手中集中流转土地,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为龙头企业有偿提供产品,龙头企业提供大型喷灌设备支持供应商或合作组织发展生产,设备所有权为龙头企业,设备的管护、维修、使用由供应商或合作组织方自行负责,供应商或合作组织每年向龙头企业缴纳租金,或以产品等价抵缴租金,龙头企业将设备所有权按比例逐年转让给供应商或合作组织。目前,甘南模式只有加拿大麦肯公司在我省建设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中实施,这种模式可以缓解地方发展大型喷灌的资金困难,但以土地集中流转为前提,以中介组织或供货商组织生产为基础,同时需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牵动,这些条件缺一不可,且社会合作、分工较复杂,目前不具备推广条件。

3 思考与建议

我省现有大型喷灌工程主要以农垦、龙江、克山、甘南4种模式运营,调研发现4种模式利弊并存,就单个模式而言具有很强的地域局限性,但以发展的思维看也有很多值得学习方面,借鉴吸纳,扬长避短,可以推动我省大型喷灌较快发展。在大型喷灌建设上我省应本着“示范引领、稳步实施、因地制宜、重点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建议当前着重做好四方面工作。

3.1 明确权责,有偿使用,确保大型喷灌工程良性发展

2011年,我省首次推行大型喷灌规模发展,经水利部门下摆的大型喷灌设备近百套,造价4 000余万元,下摆后,部分地方水务局将设备产权直接无偿转让给村集体,由村集体运营、管护,而村集体面对“新鲜事物”,没有可遵循的管理方法,没有运行技术,没有组织生产经验,村集体又实施喷灌圈内受益农户自行喷灌、管护、维修,管理责任不明确,约束力不强。因此建议,凡经地方水务局下摆的大型喷灌设备,产权归地方水务局所有,下摆各村后由受益农户自行管理,包括看管、维修、养护、喷灌等费用全部由受益农户负责,水务局与农户代表签订约束合同,确保设备完好、正常运行,此外按设备造价或喷灌圈亩数,受益农户每年向水务局缴纳一定的设备运行保障金。同时将设备所有权按一定比例逐年转让给村集体,促进村集体发展大型喷灌积极性,权利平衡原则,村集体有责任确保全村大型喷灌设备安全完好,否则延长转让期,进而建立对大型喷灌双重管护保险(受益农户和村集体)。缴纳的保障金部分用于大型喷灌应用技术培训、技术指导费用,大部分作为设备大修基金储备,待设备有较大损坏时可按维修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维修补助,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待设备所有权全部转让给村集体后,一次性将剩余保障金移交给村集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障大型喷灌工程良性发展。

3.2 多措并举,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大型喷灌建设扩面

调研发现我省大型喷灌存在多种运行模式,每种模式应当地生产力和生产关而产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建议,我省大型喷灌建设要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多种模式并举,建设一块,受益一块,示范引领一片,稳步推动全省扩面。着重在龙江、甘南、泰来等有灌溉基础、种植作物相对统一的地区推广联户经营的龙江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破解当前发展大型喷灌土地集中流转困难局面,目前在我省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着重在农业合作组织较健全、土地集中流转基础好、土地整理项目较大的地区或地块推广克山模式,加强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土地集中流转,滚动发展,同时探索大型喷灌与大型农机补贴捆绑下乡,在种田大户中发展。着重在农垦周边,开展场县共建,吸纳地方土地,推广农垦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开辟种植基地,促进土地流转,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互利共赢。

3.3 创新手段,加强管理,做好大型喷灌建后管护工作

大型喷灌建后管护是当前面临最紧迫的任务,关系到大型喷灌运行成本,使用年限。因此建议,基层水务局对每套下摆设备建档,详细记录设备配置和状态,设备安装完毕移交给农户时,由水务局、村集体、受益农户代表三方签字确认设备状况,本着谁受益谁管理原则,明确受益农户管护责任,水务局负责指导设备操作规程、养护要求,并在每年春耕前进行设备状态检查,记入档案,保证设备完好。如需大修必须提前告知水务局,进行状态检查后方可进行。在秋冬闲置季节管护上,建议就地看管,受益农户可将易丢失、损坏的喷头、管线等零件拆卸入库,电机部分可装入铁箱焊接固定,以防偷盗,降低管护费用。如全部拆卸入库,不但需要存放场所,而且需要多名专业人员操作和起重设备配合,用工多耗时长,下年生产前安装也是如此,容易造成设备损毁和配件丢失,管护费用较大,因此不宜全部入库。同时各地治安部门,做好针对破坏大型喷灌设施的严打工作,建立共管环境,确保设备安全。

3.4 加大宣传,促成合力,营造发展大型喷灌良好氛围

一套大型喷灌造价30万元,可覆盖耕地26.7 hm2,按使用20 a计算,年均投入成本40元/666.7 m2,是膜下滴灌年均投入 280元的14%,且没有污染,可见发展大型喷灌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目前我省已完成《黑龙江省1 000万亩大型喷灌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初步谋划构建西部千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今年力争建设大型喷灌工程覆盖面超6.67万hm2,长期、近期目标明确,发展大型喷灌已成为省级层面工程。抓住有利机遇,探索通过政府专项投资、银行贷款、受益农户补充、龙头企业加入、农机补贴、农业项目整合等方式,广开投资渠道,支撑大型喷灌建设,提高农田抗旱保收能力。水务局要建立专业队伍,加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提高管理能力,适应未来大型喷灌规模发展需求。水务、农技、农业、农机等涉农部门加强合作,整合力量,建立示范园区,宣传典型,引导大型喷灌加速建设。

[1]余开德:节水灌溉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灌溉排水,1991,10(04):1-8,25.

[2]王文焰.我国北方旱作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4):1-5.

[3]王海龙,王会肖,刘海军,张传霞.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若干问题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8(01):82-8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