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L-苹果酸中的对映异构体D-苹果酸

时间:2024-07-28

段先哲 李 南* 谭凯旋 谢焱石 陈 亮 胡 杨 冯志刚 韩世礼 马 强

(1. 南华大学,衡阳 421001; 2. 湖南省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衡阳 421001)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L-苹果酸中的对映异构体D-苹果酸

段先哲1,2李南1,2*谭凯旋1谢焱石1陈亮1胡杨1冯志刚1韩世礼1马强1

(1. 南华大学,衡阳 421001; 2. 湖南省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衡阳 421001)

建立了测定L-苹果酸中对映异构体D-苹果酸的的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色谱柱为手性色谱柱CHIRALPAK-IC(4.6×250mm;5μm),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三氟乙酸=80∶20∶0.1,流速为0.5mL/min,进样量为100μL,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5℃。系统适用性实验中L-苹果酸和D-苹果酸的理论塔板数大于5000,L-苹果酸与相邻峰的分离度为2.6,D-苹果酸与相邻峰的分离度为2.9。此方法检测L-苹果酸中的D-苹果酸敏度高,分离度良好。溶液稳定性实验中,在24小时内测定D-苹果酸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78%,溶液在24小时内稳定性良好。精密度实验中6次重复进样D-苹果酸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9%,精密度良好。L-苹果酸的检出限为0.22ng。该方法可用于分离L-苹果酸及其对映异构体D-苹果酸。

L-苹果酸对映异构体D-苹果酸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苹果酸,又名2-羟基丁二酸,有两种对映异构体,即D-苹果酸和L-苹果酸。大自然中,苹果酸以3种形式存在,即D-苹果酸、L-苹果酸及其混合物DL-苹果酸。L-苹果酸会在人体中自然产生并具有生物活性,是人体一种必须的有机酸,作为性能优异的食品添加剂和功能性食品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中;D-苹果酸的生理活性低,生物体内积累过量的 D-苹果酸时会产生病变[1];美国粮食和药物管理局(FDA)规定DL-苹果酸不能用于婴儿食品添加剂[2]。在医药行业,苹果酸常作为一种药物成分添加在一些药物制剂中,能明显提高药物主要成分的吸收率;苹果酸还可以治疗肝病、贫血、免疫力低下等多种疾病;在药物研究中苹果酸作为一种药物成分,就必须严格控制其本身带来的其它杂质,必须严格控制D-苹果酸的限度,所以对L-苹果酸及其中的D-苹果酸的测定方法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对苹果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有酶法[2]、生物传感器法[3]、双波长分光光度法[4]、离子色谱法[5-8]、气相色谱法[9,10]、毛细管电泳法[11,12]和高效液相色谱法[13-22]等方法。酶法虽操作简易,但由于催化反应的酶本身特异性不高,易于催化其它底物,使测定结果产生较大误差。生物传感器法,需要制作两种电极,并且需要分别测定D-苹果酸和L-苹果酸,操作比较繁琐。其它方法对苹果酸的测定都只是针对D-苹果酸和L-苹果酸混合物的含量测定,并不能有效区分这两种异构体。而本研究通过采用手性色谱柱CHIRALPAK-IC和对分析方法的优化所建立的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并测定L-苹果酸及其对映异构体D-苹果酸的准确、灵敏、高效、便捷的方法。

1 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岛津HPLC-2010C ;CPA225D型电子天平(赛多利斯)。

L-苹果酸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DL-苹果酸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L-苹果酸原料(中照力德化工有限公司;含量:99.31%)。

1.2色谱条件

色谱柱CHIRALPAK-IC (4.6×250mm;5μm);进样量100μL ; 测定波长210nm ;柱温:35oC;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三氟乙酸=80∶20∶0.1;流速0.5mL/min。

1.3溶液的配制

称取一定量的DL-苹果酸标准品加流动相配制成浓度为1mg/mL的DL-苹果酸溶液;称取一定量的L-苹果酸原料加流动相配制成浓度为1mg/mL的L-苹果酸供试溶液;取L-苹果酸供试溶液用流动相稀释100倍,得到其1%自身对照溶液。D-苹果酸含量按照1%自身对照计算,其计算公式为:D-苹果酸含量(%)=A1/A2(注:A1为供试液中D-苹果酸峰面积,A2为1%自身对照溶液中L-苹果酸峰面积)。

2 结果与讨论

2.1检测波长的选择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L-苹果酸溶液和DL-苹果酸溶液进行紫外全波长扫描,最大吸收波长为210nm,所以确定检测波长为210nm。

2.2色谱条件的优化

取上述DL-苹果酸溶液按照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对比了各条件下D-苹果酸和L-苹果酸的保留时间和分离情况,见表1。流速变化测定结果比较表明,流速越高,D-苹果酸和L-苹果酸保留时间越短,色谱柱压力越大,在流速为1.0mL/min时色谱柱压力为3.4MPa,其值较高,所以为了延长色谱柱的寿命,选择流速为0.5mL/min。通过调整流动相三相的比例得知,异丙醇浓度越大,保留时间越短,D-苹果酸与相邻峰的分离度越小,当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三氟乙酸=90∶10∶0.1时,保留时间太长;当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三氟乙酸=70∶30∶0.1时,保留时间太短,D-苹果酸和L-苹果酸的出峰时间间隔太短,D-苹果酸与相邻峰的分离度为2.6;当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三氟乙酸=80∶20∶0.1时,保留时间合适, D-苹果酸峰无杂质干扰,D-苹果酸与相邻峰的分离度为3.2,分离度良好;取L-苹果酸供试液进行测定,进样量50μL和100μL对比结果显示,100μL时,D-苹果酸峰高比较合适。所以最终确定的色谱条件:进样量100uL, 测定波长210nm,柱温35℃,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三氟乙酸=80∶20∶0.1,流速0.5mL/min。

表1 色谱条件的优化

2.3系统适用性实验

取空白溶剂、L-苹果酸供试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空白溶剂对样品测定不产生干扰,L-苹果酸的保留时间为11.90min,D-苹果酸的保留时间为13.52min, L-苹果酸与相邻峰的分离度为2.6,D-苹果酸与相邻峰的分离度为2.9,理论塔板数大于5000,此方法检测L-苹果酸中的D-苹果酸敏度高,分离度良好。

表2 方法的系统适用性实验

2.4溶液稳定性

配制1mg/mL L-苹果酸供试溶液、1%自身对照溶液,按照上述色谱方法分别在0h、2h、4h、6h、8h、10h、12h、24h进样,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在24小时内测定D-苹果酸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78%,溶液在24小时内稳定。

表3 溶液稳定性结果

注:A为峰面积

2.5精密度

配制1mg/mL L-苹果酸供试溶液、1%自身对照溶液,按照上述色谱方法重复进样6针,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6次重复进样D-苹果酸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9%,精密度良好。

表4 精密度结果

注:A为峰面积

2.6方法的检出限

配制1mg/mL的L-苹果酸供试溶液,按照上述色谱方法,不断的稀释进样,当信噪比S/N为3时,即为L-苹果酸的检出限,经计算得出检出限为0.22ng。

3 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测定L-苹果酸中的其对映异构体D-苹果酸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系统适用性实验说明此方法检测L-苹果酸中的D-苹果酸灵敏度高,分离度良好。溶液稳定性实验中,在24小时内测定D-苹果酸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78,溶液在24小时内稳定性良好。精密度实验中6次重复进样D-苹果酸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9,精密度良好。L-苹果酸的检出限为0.22ng。该方法简便、快速、有效、灵敏、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可作为L-苹果酸中的对映异构体D-苹果酸的定量分析方法。

[1]Fabio C,Umberto S,Claudio R. Optimization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acids and sugars in fruit juices by ion-exclus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J]. Journal of Food Compo and Anal.,2005,18(3):121-130.

[2] 吴清平, 周小燕. L-苹果酸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 1990, (1):30-33.

[3]蒋宏伟, 李建华, 姚敏杰,等. D-苹果酸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09, (3):32-34.

[4]干 宁, 葛从辛. 无试剂二氧化钛凝胶酶传感器检测苹果酸对映异构体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6,6(6):105-111.

[5]徐志利, 劳瑞珍,邓兆勇,等.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脏基础液中L-苹果酸的含量[J]. 广东药学院学报[J], 1997, 13 (4): 240-241.

[6]朱岩, 徐素君, 王素芬.不完全抑制电导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苹果酸[J]. 分析化学研究简报,1999, 27(9):1050-1053.

[7]吴玉萍, 宋春满, 雷丽萍,等. 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测定烟草中的苹果酸、柠檬酸和阴离子[J]. 分析试验室,2006, 25(7):31-34.

[8]王海蓝,李雪萍,陈维信. 离子色谱法测定贮藏期间菠萝果实的有机酸变化[J]. 热带作物学报, 2010,31(10):1720-1725.

[9]闫巍, 焦霞, 叶明立,等. 离子色谱法测定威力酸中的有机酸[J]. 分析试验室,2008, 27(2):38-40.

[10]施丰成, 邓发达, 朱立军,等. 烤烟中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的分析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 2010,16(1):6-10.

[11] 罗 琼, 薛 冬, 杨 俊,等. 不同卷烟和烟叶中主要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差异[J]. 烟草科技, 2009, (12):33-37.

[12]姚玉新, 翟 衡, 赵玲玲,等. 苹果果实酸/低酸性状的SSR分析[J]. 园艺学报, 2006, 33 (2): 244-248.

[13]孔红星, 刘正西, 李利军. 高效毛细管电泳—直接紫外检测法的应用研究[J].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3, 14(2):31-33.

[14]陆敏, 李路华, 冯俊霞,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常见水果中的四种有机酸[J].食品工业科技, 2009, 30(7):312-316.

[15]李康乐,吴梧桐, 宋祥珍,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用苹果酸中的马来酸与富马酸[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4, 25(2): 106-108.

[16]李昌晓,钟章成,陶建平, 不同水分条件下池杉幼苗根系的苹果酸、莽草酸含量及生物量[J]. 林业科学, 2008, 44(10):1-7.

[17]陈发兴,刘星辉, 陈立松. 枇杷果肉有机酸组分及有机酸在果实内的分布[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8, 16(3): 236-243.

[18]唐慧慧,蔡清宇,毛 翼. HPLC法测定净乌梅及乌梅炭中柠檬酸和苹果酸的含量[J]. 中药材, 2007, 30(1):52-54.

[19]任建武,王 雁,彭镇华,等. 3种石斛叶片苹果酸含量日变化动态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2(3): 547 -552.

[20]吕兆林,林西,邓文红,等. HPLC法测定苹果洒中苹果酸及乳酸含量[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2, 20(1):9-13.

[21]罗阳, 贺晓光, 杨 军, 等.HPLC法测定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中苹果酸含量[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33):20541-20542.

[22]张 聪, 金德庆, 张继全. RP-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山茱萸中没食子酸与苹果酸的含量[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18(3):33-35.

Determination of enantiomer D-malic acid in L-malic acid by normal-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uan Xianzhe1,2, Li Nan1, 2*, Tan Kaixuan1, Xie Yanshi1, Chen Liang1, Hu Yang1, Feng Zhigang1,Han Shili1, Ma Qiang1

(1.UniversityofSouthChina,Hengyang421001,China; 2.CooperativeInnovationCenterforNuclearFuelCycleTechnologyandEquipment,Hengyang421001,China)

The chromatographic column was CHIRALPAK-IC ( 4.6×250mm;5um);the mobie phase was N-hexane∶isopropyl alcohol∶trifluoroacetic acid (80:20:0.1), the flow rate was 0.5ml/min, the injection volume was 100μL,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at 210 nm, and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5℃. In the suitability experiment, the theoretical plate number of L-malic and D-malic acids were more than 5000, the resolution between L-malic acid and its adjacent peak was 2.6, and the resolution between D-malic acid and its adjacent peak was 2.9, indicating that this method had a high sensitivity and good resolution. In the solution stability experiment,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D-malic acid concentration was 5.78% within 24 hours, demonstrating that the solution was stable within 24 hours. In the precision experiment,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D-malic acid concentrations in six repeated sampling was 3.59%, showing a satisfactory precision of this method. The detection limit of L-malic acid was 0.22ng. This method could be used fo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D-malic acid in the L-malic acid.

L-malic acid; enantiomer; D-malic aci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3016);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5B2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5M582334);南华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014XQD08);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项目(B3720110004);南华大学“蒸湘学者计划”。

段先哲,男,1985年出生,博士,主要从事地球化学、仪器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李南,女,1985年出生,硕士,主要从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linan19851018@163.com。

10.3936/j.issn.1001-232x.2016.02.0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