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响应面法优化信阳地区霉豆渣发酵工艺和营养成分分析

时间:2024-07-28

张 杰,韩亚飞,乔妍妍,游新侠*

(郑州科技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我国是大豆生产加工大国,豆制品企业数量众多,产生的大豆副产品也较多,副产品中的豆渣水分含量较高,营养成分丰富,不能及时处理容易腐烂变质,造成严重的浪费[1]。因此,实现豆渣的再利用,使其变废为宝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表现在提取豆渣营养成分[2-5]、制作豆渣饲料[6-9]和开发豆渣食品[10-12]等方面。

霉豆渣是我国传统的豆渣食品,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和河南省信阳市等地区,其发酵工艺为将豆渣加入少量的黄浆水或饮用水均匀搅拌后,进行蒸制、翻炒、放凉,手捏成团放在干净的稻草上进行自然发酵,待豆渣表层长出大量白色绒毛即可。它不仅能使豆渣中蛋白质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降解,产生奇特的发酵风味,还能增加豆渣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豆渣的可吸收性和营养性[13]。另有研究表明,发酵后的霉豆渣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抑制糖尿病和降低胆固醇等多种功能性作用[14-16]。目前,霉豆渣的研究集中在菌种多样性研究[17-19]、发酵剂的制备与优化[20-22]、营养成分及功能性研究[23-25]等方面,对于霉豆渣的工艺优化研究较少。姚英政[26]采用分段发酵方法对湖北地区的霉豆渣粑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为:28 ℃条件下发酵18 h,降温至24 ℃发酵4 h、再降温至20 ℃发酵62 h,此时的霉豆渣粑营养价值得到了较大提升。

传统霉豆渣的制作主要是依照工作人员的经验,以当地环境中特有的霉菌作为发酵剂进行自然发酵,因此不同地区霉豆渣的制作工艺和口味略有差别。本试验以干豆渣粉为主要原料制备霉豆渣,参照河南信阳的霉豆渣制作工艺,以纯发酵剂代替天然发酵剂,感官评分及氨基酸态氮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霉豆渣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为霉豆渣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以期为传统美食霉豆渣进行推广。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干豆渣粉:郑州市祥云食品有限公司;毛霉菌粉(10 000 CFU/mg):沂水锦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体积分数95%乙醇(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石油醚(30~60 ℃):郑州派尼化学试剂厂;热稳定α-淀粉酶(酶活10 000 U/mL)、蛋白酶液(酶活300~400 U/mL)、淀粉葡萄糖苷酶液(酶活2 000~3 000 U/mL):上海蓝季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FA1204型分析天平:上海力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GRP-9080型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HH-1型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市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UV-480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DZF-6050A型真空干燥箱: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BBS-SDC型超净工作台:济南鑫贝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SXT-02型索氏抽提器:上海贺帆仪器有限公司;KDN-08B(04B)型凯氏定氮仪:上海洪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YXQ-50A型立式高压蒸汽灭菌锅: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1.3 方法

1.3.1 霉豆渣发酵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22]

干豆渣粉预处理→浸泡→灭菌→接种→搅拌成型→发酵→霉豆渣

操作要点:

干豆渣粉预处理:挑选干燥、无霉烂、不变质的豆渣粉,过60目筛后备用。

浸泡:准确称取100 g预处理过的干豆渣粉,添加质量比为80%的纯净水混合搅拌均匀,室温下浸泡12 h。

灭菌:浸泡好的豆渣在115 ℃条件下灭菌30 min。

接种:取干豆渣粉质量的2%的发酵菌种溶于少量蒸馏水中,无菌环境下,采用直投式的方法接入灭过菌的豆渣中,混合均匀。

搅拌成型:用手将接种好的豆渣,捏制成团,置于干燥的豆腐框中,框上依次覆盖一层带小孔的保鲜膜和一层豆腐盖布,便于豆渣的保湿和发酵菌种的呼吸。

发酵:将接种过的湿豆渣放置于发酵箱中,28 ℃条件下发酵48 h,直至菌丝完全覆盖表面,霉香味浓郁,发酵完成。

1.3.2 霉豆渣发酵工艺优化单因素试验

以100 g干豆渣粉为基础,设定水分添加量分别为70%、75%、80%、85%、90%,菌种添加量分别为1.0%、1.5%、2.0%、2.5%、3.0%,温度分别为24 ℃、26 ℃、28 ℃、30 ℃、32 ℃,发酵时间分别为24 h、36 h、48 h、60 h、72 h,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水添加量、菌种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霉豆渣感官评分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其中以感官评价为主要评价指标。

1.3.3 霉豆渣发酵工艺优化响应面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结果影响较大的水添加量(A)、菌种添加量(B)、发酵温度(C)、发酵时间(D)为自变量,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Y),进行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1。

表1 霉豆渣发酵工艺优化响应面试验因素与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response surface tests for Meitauza ferment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1.3.4 霉豆渣的感官评价

选取10名感官评价人员从霉豆渣的外观(20分)、气味(30分)、滋味(30分)、质地(20分)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并取平均值,霉豆渣的感官评分标准[13]见表2。

表2 霉豆渣的感官评价标准Table 2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Meitauza

续表

1.3.5 霉豆渣理化指标的检测方法

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根据GB 5009.2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中的比色法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根据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中的凯氏定氮法进行;脂肪含量的测定:根据GB 500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中的索氏抽提法进行;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根据GB 5009.8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进行;总酸含量的测定:根据GB/T 12456—2008《食品中总酸的测定》进行。

1.3.6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利用OriginLab OriginPro 8.5和Design Expert.V8.0.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霉豆渣发酵工艺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水分添加量对霉豆渣品质的影响

水分添加量对霉豆渣感官评分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见图1。

图1 水分添加量对霉豆渣感官评分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Fig.1 Effect of water addition on sensory score and amino nitrogen contents of Meitauza

由图1可知,当水分添加量为70%~85%时,由于含水量较低,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发酵出的霉豆渣表面菌丝较稀疏,质地较为松软,氨基酸态氮含量相对较低,表明霉豆渣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较低;当水分添加量为85%时,水分充足,微生物生长迅速,霉豆渣表面覆盖稠密菌丝,质地软硬适中,弹性较好,霉香味浓郁,滋味鲜美,具有霉豆渣特殊风味,此时感官评分和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83.5分、7.89 mg/g;当水分添加量>85%之后,霉豆渣含水量较高,呈糊状,质地偏软,弹性较差,口感过于绵软,感官评分有所下降,微生物生长依旧迅速,氨基酸态氮含量相对稳定不变。综合考虑,最佳水分添加量为85%。

2.1.2 菌种添加量对霉豆渣品质的影响

菌种添加量对霉豆渣感官评分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见图2。

图2 菌种添加量对霉豆渣感官评分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Fig.2 Effect of culture addition on sensory score and amino nitrogen contents of Meitauza

由图2可知,当菌种添加量为1.0%~2.0%时,霉豆渣的感官评分与氨基酸态氮含量随菌种添加量增加而上升;当菌种添加量为2.0%时,霉豆渣口感和滋味达到最佳,感官评分达到最高,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分别为80.5分、7.90 mg/g;当菌种添加量为2.0%~2.5%时,霉豆渣开始出现氨味,影响霉豆渣整体风味,感官评分开始下降,氨基酸态氮含量继续缓慢升高;当菌种添加量为2.5%时,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最高,为8.52 mg/g;当菌种添加量>2.5%之后,过量的微生物开始消耗部分游离氨基酸,氨基酸态氮含量逐渐下降。综合考虑,最佳菌种添加量为2.0%。

2.1.3 发酵温度对霉豆渣品质的影响

发酵温度对霉豆渣感官评分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见图3。

图3 发酵温度对霉豆渣感官评分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Fig.3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sensory score and amino nitrogen contents of Meitauza

由图3可知,当发酵温度为24~28 ℃时,温度偏低导致霉菌生长繁殖及代谢活动较为缓慢,发酵不充分,霉豆渣表面菌丝较为稀疏,内外颜色不一,风味不够明显;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霉豆渣感官评分与氨基酸态氮含量逐渐上升,当发酵温度达到28 ℃时,霉菌生长迅速,发酵速度加快,霉豆渣表面菌丝密且长,霉香味明显,煎炸之后有明显香味与鲜味,此时感官评分和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85.6分、8.10 mg/g;当发酵温度高于28 ℃之后,杂菌开始繁殖代谢,消耗霉豆渣中的营养物质,氨基酸态氮含量缓慢降低,豆渣出现腐烂味,导致感官评分下降。综合考虑,最佳发酵温度为28 ℃。

2.1.4 发酵时间对霉豆渣品质的影响

发酵时间对霉豆渣感官评分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见图4。

图4 发酵时间对霉豆渣感官评分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Fig.4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ime on sensory score and amino nitrogen contents of Meitauza

由图4可知,随着发酵时间在24~72 h范围内的增加,霉豆渣感官评分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氨基酸态氮含量呈先上升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当发酵时间在24~48 h之间时,霉菌处于增殖阶段,降解蛋白质速度低,游离氨基酸含量较少,霉豆渣风味不明显;当发酵时间为48 h时,霉豆渣感官评分与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82.6分、8.03 mg/g;当发酵时间>48 h之后,发酵时间过长,霉豆渣出现腐烂味与氨味,影响整体风味,导致感官评分降低。综合考虑,最佳发酵时间为48 h。

2.2 霉豆渣发酵工艺优化响应面试验结果

2.2.1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方差分析

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以感官评分(Y)作为响应值,水分添加量(A)、菌种添加量(B)、发酵温度(C)和发酵时间(D)为自变量,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筛选出霉豆渣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3,方差分析见表4。

表3 霉豆渣发酵工艺优化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Table 3 Design and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tests for Meitauza ferment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表4 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Table 4 Variance analysis of regression model

续表

采用Design Expert.V8.0.6数据分析软件对表3响应面试验的结果进行回归拟合,得到模型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为:

由表4可知,该模型P<0.000 1,极显著,说明通过本次霉豆渣发酵工艺优化结果很好;失拟项P=0.070 1>0.05,不显著,说明理论和实际值偏差较小,拟合度较高,可以通过得到的回归拟合方程预测结果。一次项A、C、D、交互项AD、BD及二次项A2、B2、C2、D2对霉豆渣感官评分的影响极显著(P<0.01)。决定系数R2=0.979 1,说明此模型相关度良好,调整决定系数R2adj=0.958 1,表明此模型中的95.81%霉豆渣的感官评分变化来自于自变量A、B、C、D。通过F值大小和显著水平可知,影响感官评分的各因素顺序为发酵时间(D)>发酵温度(C)>水添加量(A)>菌种添加量(B)。

2.2.2 交互作用响应面分析

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影响霉豆渣感官评分的响应曲面图及等高线见图5。

图5 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对霉豆渣感官评分影响的响应曲面及等高线Fig.5 Response surface plots and contour lines of effe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various factors on sensory score of Meitauza

由图5可知,当水添加量、菌种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两两交互作用时,对霉豆渣的感官评分均有一定影响,各响应面陡峭程度及等高线椭圆化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AD、BD坡面较为陡峭,等高线椭圆程度较为明显,表明A与D、B与D之间具有良好的交互作用,对霉豆渣感官评分影响较大。在AB、AC、AD和BC坡面上,感官评分随A、B、C、D的增加呈现先迅速升高后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在BD和CD坡面上,感官评分随B、C、D的增加呈现缓慢升高后迅速降低的变化趋势,说明感官评分有最大值点。

由Design Expert.V8.0.6软件预测得出霉豆渣最佳发酵工艺为:水分添加量85.35%,菌种添加量1.98%,发酵温度29.12 ℃,发酵时间39.58 h,此时感官评分最高理论值为87.12分。结合实际操作,将发酵工艺修正为:水分添加量85%,菌种添加量2.0%,发酵温度29 ℃,发酵时间40 h。在此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验证试验,感官评分实际值为89.7±1.2分,与预测值接近,表明该工艺真实可行。

2.3 霉豆渣理化指标检测结果

对采用最优发酵工艺制作的霉豆渣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霉豆渣的各项指标均符合GB 2712—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制品》,对比发酵前豆渣和发酵后霉豆渣的营养成分,霉豆渣发酵过程中营养物含量发生了变化。氨基酸态氮含量由1.12 mg/g上升至8.75 mg/g,蛋白质含量由33.8 g/100 g下降至20.1 g/100 g,表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部分蛋白质转变成了游离氨基酸,这使得霉豆渣产生特殊风味;脂肪含量由8.7 g/100 g下降至6.9 g/100 g,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39.2 g/100 g下降至31.8 g/100 g,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10.6 g/100 g上升至12.5 g/100 g,总酸含量由6.2 g/kg上升至7.3 g/kg,表明霉豆渣在微生物发酵作用下向着低脂肪、高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向转变,使得其营养价值更高,更容易消化吸收。

表5 发酵前豆渣及霉豆渣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Table 5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of okara before fermentation and Meitauza

3 结论

以信阳地区霉豆渣发酵工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霉豆渣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以100 g干豆渣粉为基础,水分添加量85%,菌种添加量2.0%,发酵温度29 ℃,发酵时间40 h,采用优化工艺制作出的霉豆渣菌丝稠密,质地均匀、有弹性,内外均为土黄色,有发酵的霉香味,煎炸之后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感官评分达87.1分。同时,与发酵前豆渣相比,霉豆渣营养品质得到改良,氨基酸态氮含量由1.12 mg/g上升至8.75 mg/g,蛋白质含量由33.8 g/100 g下降至20.1 g/100 g,脂肪含量由8.7 g/100 g下降至6.9 g/100 g,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39.2 g/100 g下降至31.8 g/100 g,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10.6 g/100 g上升至12.5 g/100 g,总酸含量由6.2 g/kg上升至7.3 g/kg。本次研究确定了信阳地区霉豆渣的发酵工艺参数,分析了霉豆渣的营养成分变化,可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