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乳酸发酵工艺

时间:2024-07-28

许 月,朱 丹,魏文毅,牛广财 *,陈 璐,谭 慧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食品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木耳在我国具有多年的栽培历史,主产区在吉林、黑龙江、湖北等地,规模大、产量高、质量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出产的黑木耳品质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年产量已达到100多万t。全世界超过90%的黑木耳产自中国,我国生产的黑木耳除少部分出口外,绝大多数为国内消费。由于黑木耳是一种食药兼用菌,营养价值高,且有很好的保健效果,被称为“素中之荤”[1]。目前,我国黑木耳加工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黑木耳加工产品的市场占有额不足整个销售市场的5%[2]。近年来,人们对黑木耳含量较高的有效成分,如多糖、膳食纤维、黑色素、多酚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3-8]。同时,研制的黑木耳深加工制品种类也比较丰富,一类是非发酵制品,如黑木耳纸状风味休闲食品、黑木耳脆片、黑木耳软糖、黑木耳饼干、黑木耳果酱果冻、黑木耳冰淇淋、黑木耳核桃复合乳饮料等[9-17];另一类是发酵类制品,如黑木耳发酵饮料、黑木耳酸奶等[18-21]。

随着人们对保健食品的追求,发酵类制品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黑木耳豆奶的直投式乳酸菌发酵饮料等产品的研究开发较多[22-24]。但是,在黑木耳乳酸发酵制品的开发中,绝大多数是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菌种,而且必须添加奶源,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黑木耳发酵制品的种类和产品风味。本试验拟选用植物乳杆菌和短乳杆菌作为发酵剂,无需添加奶源,采用响应面法对黑木耳乳酸发酵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以期为黑木耳乳酸发酵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黑木耳:黑龙江省大庆市批发市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557、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1.12:黑龙江省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果胶酶(4×105U/g):上海致化化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纤维素酶(5×104U/g):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木瓜蛋白酶(1.2×106U/g):河北天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MRS肉汤培养基:青岛海博生物公司;白砂糖(食品级)、氢氧化钠、邻苯二甲酸氢钾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BCN-1360超级洁净工作台: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THZ-82A水浴恒温振荡器:金坛市华城开元实验仪器厂;LDZX-75KBS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DRP-908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L420台式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JJ-2型组织捣碎匀浆机: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测定指标

总酸测定:GB/T 12456—2008《食品中总酸的测定》中的酸碱滴定法[25]。

1.3.2 黑木耳乳酸发酵工艺路线

1.3.3 操作要点

黑木耳干品在常温水中浸泡2~3 h,泡发好的黑木耳与纯净水按质量比1∶6的比例混合打碎,加入质量分数为2.4%的混合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1∶1∶8),在55 ℃条件下恒温振荡4 h得到黑木耳酶解液。在黑木耳酶解液中加入适量白砂糖,经高压灭菌后接入乳酸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即完成黑木耳的乳酸发酵。

1.3.4 菌种的选择

黑木耳酶解液中加入10%白砂糖,经灭菌后,分别接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LB),植物乳杆菌与短乳杆菌按1∶1、1∶2、2∶1、3∶1、4∶1、1∶3、1∶4比例的混合菌,接种量为6%,在36 ℃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其总酸含量。

1.3.5 单因素试验

(1)发酵时间对黑木耳产酸量的影响

黑木耳酶解液中加入10%白砂糖,经灭菌后接入混合菌6%,在38 ℃条件下分别培养24 h、48 h、60 h、72 h、84 h,测其总酸含量。

(2)发酵温度对黑木耳产酸量的影响

黑木耳酶解液中加入10%白砂糖,经灭菌后接入混合菌6%,分别在32 ℃、34 ℃、36 ℃、38 ℃、40 ℃条件下培养72 h,测其总酸含量。

(3)接种量对黑木耳产酸量的影响

黑木耳酶解液中加入10%白砂糖,经灭菌后,分别接入3%、4%、5%、6%、7%混合菌,在38 ℃条件下培养72 h,测其总酸含量。

(4)加糖量对黑木耳产酸量的影响

黑木耳酶解液中分别加入5%、6%、7%、8%、9%、10%白砂糖,经灭菌后,接入混合菌6%,在38 ℃条件下培养72 h,测其总酸含量。

1.3.6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总酸(Y)为响应值,设计4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试验,因素水平编码见表1。数据用Design 8.0.6.1程序分析。

表1 Box-Benhnken试验因素水平及编码Table 1 Factors and coded levels of Box-Benhnken design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种的选择

如图1所示,菌种编号1~9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单一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LB)单一菌、植物乳杆菌(LP)与短乳杆菌(LB)按1∶1、1∶2、2∶1、3∶1、4∶1、1∶3、1∶4的比例混合菌。在培养24 h、48 h、60 h、72 h时分别测其总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发酵48 h时,产酸增速最大。植物乳杆菌与短乳杆菌以2∶1比例混合菌在各时段产酸情况均较好,优于其他比例混合菌。这是因为混合菌种共同生长会产生协同发酵作用,植物乳杆菌发酵形成的良好环境,也促进了短乳杆菌的快速生长;同时,短乳杆菌的生长代谢也会促进植物乳杆菌的增殖,两者的混合菌种能在较短的时间迅速产生乳酸,提高了黑木耳酶解发酵基质的产酸量。故菌种选为植物乳杆菌与短乳杆菌以2∶1比例混合菌。

图1 不同菌种在不同发酵时间下对总酸含量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ains on total acid content at different fermentation time

2.2 单因素试验结果

2.2.1 发酵时间对黑木耳产酸情况的影响

由图2可知,48~72 h的发酵过程中,产酸较缓慢,总酸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当发酵至84 h时,增速最快,产酸含量最高达到10.18 g/L。在发酵至96 h时,总酸含量变化不大,趋于平稳,可见发酵已接近尾声。由此,选择发酵时间范围60~84 h进行后续研究。

图2 发酵时间对黑木耳产酸情况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fermentation time on acid production of black fungus

2.2.2 发酵温度对黑木耳产酸情况的影响

由图3可知,32 ℃时发酵速度较慢,产酸较低。34~38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酵逐步剧烈,产酸速度逐步提升,38 ℃时达到最高点,达到7.23 g/L。当温度在38 ℃以后时,总酸含量没有继续升高反而开始下降,这与温度较高,超过菌种最适宜的发酵温度有关。综合考虑总酸含量,选择发酵温度范围36~40 ℃进一步优化。

图3 发酵温度对黑木耳产酸情况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acid production of black fungus

2.2.3 接种量对黑木耳产酸情况的影响

由图4可知,接种量为3%时,产酸水平最低,为7.54 g/L。接种量为4%时,总酸含量最高,达到8.52 g/L。之后随着接种量不断增加,在接种量为5%~7%范围时,总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接种量过多或者过少,均不利于乳酸菌的繁殖和产酸。接种量过低时,由于其基数少,菌的数量增加相对缓慢;接种量过高时,由于较高酸度又会抑制乳酸菌的继续繁殖与生长。所以,选择3%~7%的接种量范围进行后续优化试验。

图4 接种量对黑木耳产酸情况的影响Fig.4 Effect of inoculum on acid production of black fungus

2.2.4 加糖量对黑木耳产酸情况的影响

由图5可知,在加糖量为3%~7%范围时,随着糖量的增加,总酸含量逐渐升高,在7%加糖量时达到最大值8.38 g/L。随着加糖量的继续增加,在9%~11%时,总酸含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可能是加糖量过高,渗透压增加,乳酸菌利用不了所导致的。因此,选择加糖量5%、7%和9%进行后续优化试验。

图5 加糖量对黑木耳产酸情况的影响Fig.5 Effects of the sugar addition on acid production of black fungus

2.3 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乳酸发酵的发酵条件

2.3.1 回归方程建立与方差分析

响应面分析方案及试验结果见表2,试验结果通过Design 8.0.6.1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二次回归方程为:

二次多项模型的方差分析见表3,其模型的F值为39.55,说明该模型有意义。P<0.05,模型极显著,其中X1、X2、X3、X4、X1X2、X1X3、X1X4、X2X4、X3X4、X12、X22、X32均为显著性模型项。

表2 响应面试验设计与结果Table 2 Designs and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由表3可知,失拟项的F值为3.37,P>0.05,表明失拟项相对于纯误差来说不显著。该失拟项说明模型的拟合性较好,可以用于模型分析。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为R2=0.950 7,说明95.07%的试验数据的变异性可用此模型来解释。本模型的信噪比>4,达到了23.415,该模型可用,说明该模型可以用于实际应用中。

2.3.2 最优值的确定

根据多元二次回归方程,以总酸为响应值,对各因素水平进行优化,得到黑木耳乳酸发酵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83.99 h、发酵温度36 ℃、接种量3%、加糖量5%。在此条件下总酸的最大预测值为9.96 g/L。

2.3.3 验证试验

为检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采用上述最优发酵条件进行黑木耳乳酸发酵试验,同时考虑到实际操作的便利,将最佳条件修正为发酵时间84 h、发酵温度36 ℃、接种量3%、加糖量5%。该条件下实际测得的总酸含量为(9.75±0.21)g/L,与预测值相差<5%。可见,回归方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表3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regression equation

3 结论

植物乳杆菌与短乳杆菌以2∶1的比例混合发酵黑木耳浆时,产酸效果最好。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对黑木耳乳酸发酵产酸情况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方法,确定黑木耳乳酸发酵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84 h、发酵温度36 ℃、接种量3%、加糖量5%。在此条件下的产酸量为(9.75±0.21)g/L。

[1]张润光,刁小琴,关海宁.黑木耳营养保健功能及其产品开发[J].保鲜与加工,2010,10(1):54-56.

[2]李一丰.黑木耳的保健功效及其在饼干中加工应用[J].内江科技,2013,33(1):120-121.

[3]唐 旋,唐王裔,何伟峰,等.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多糖的制备工艺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3):103-107.

[4]YOON S J,YU M A,PYUN Y R,et al.The nontoxic mushroomAuricularia auriculacontains a polysaccharide with anticoagulant activity mediated by antithrombin[J].Thromb Res,2003,112(3):151-158.

[5]YUAN Z,HE P,CUI J,et al.Hypoglycemic effect of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 from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Quel.on genetically diabetic KK-Ay mice[J].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1998,62(10):1898-1903.

[6]付 娆,徐曼旭,孙安敏,等.纤维素酶提取黑木耳残渣中膳食纤维的条件优化[J].食品工业,2014,35(1):41-44.

[7]邹 宇,尹冬梅,冮 洁,等.黑木耳黑色素组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13,34(23):138-141.

[8]陈 钢,籍保平,黄立山,等.黑木耳中多酚化合物微波提取工艺[J].食品科学,2010,31(24):210-213.

[9]杨春瑜.响应曲面法优化黑木耳重组纸状风味休闲制品工艺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8(8):26-31.

[10]苏丽娟,周 谢,杨忻怡,等.黑木耳脆片微波真空干燥工艺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2,7(9):59-62.

[11]王 蕾,赵志峰.黑木耳明胶软糖的研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0,46(4):88-91.

[12]孙立志,牟柏德,金 鑫,等.黑木耳饼干的研制[J].食用菌,2010,32(5):66-67.

[13]都凤华,刘景圣,王 晶.黑木耳、青椒复合果酱的研制[J].食品科学,2006,27(7):270-272.

[14]崔福顺,周丽萍,陈艳秋.营养型黑木耳果冻的加工工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3):145-147.

[15]白宝兰,董文萍,段志鹏,等.黑木耳球形果冻的加工工艺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62-65.

[16]李官浩,杨咏洁,李铉军,等.黑木耳冰淇淋的研制[J].食用菌,2009,30(3):58-59.

[17]范春梅,刘学文.黑木耳核桃复合乳饮料的研制[J].食品工业,2012,33(3):7-9.

[18]靳发彬,张 晓,韦春玲,等.黑木耳醋酸饮料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11):144-146.

[19]朴美子,于翠芳,宁 杰,等.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糙米醋的发酵工艺[J].食品工业科技,2010,31(7):177-179,202.

[20]崔福顺,陈艳秋,李铉军.黑木耳保健酸奶的研制[J].食用菌,2008,29(2):52-53.

[21]崔福顺,崔泰花.黑木耳红枣复合酸奶的研制[J].食用菌,2010,31(4):63-64.

[22]都凤华,田兰英,崔永华,等.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5):266-272.

[23]李 达,牛春华,倪浩军,等.黑木耳乳酸发酵酸豆奶的研制[J].中国酿造,2014,33(2):149-152.

[24]杨飞芸,杨 洋.黑木耳发酵豆奶的研制[J].中国酿造,2011,30(11):199-201.

[25]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GB/T 12456—2008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