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郭 旭,周山荣,杨 俊
(1.贵州商学院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2.仁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贵州 仁怀 564500;3.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 仁怀 56450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理论成为全球性的研究热点,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了生直接的影响[1]。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态势相适应,近年来国内产业集群研究出现了一些颇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新成果[2]。产业集群具有区域集中性、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确、区域产品具有关联性、相关产业配套完善等特点,有利于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降低区域内交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促成区域品牌形成、实现资源共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3]。贵州省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是中国较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之一,在中国白酒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2019年,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值1 131亿元,其中仁怀市白酒企业产值869亿元,占贵州省白酒业产值的76.83%。在茅台集团引领下,仁怀成为中国酱香型白酒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以中国白酒3%的产量,创造了40%的行业利润[4]。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聚焦于生产要素、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外部机遇和政府角色等因素,是分析产业集群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5]。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手段,在山西杏花村酒业集群转型[6]、泸州白酒产业集群竞争力[7]、广西白酒产业竞争力[8]等问题的研究中得以应用。本文拟以钻石模型为分析手段,对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的继续推进和区域酒业集群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产区依托的自然资源、知识条件、人力资源、融资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
1.1.1 自然资源条件
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有赖于发源于云南镇雄的赤水河。清洁的赤水河水,是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得以存续和发展的关键[9]。赤水河谷仁怀段独特的地质地貌结构也为酱香型白酒生产带来益处。紫红色泥岩和黄褐色砂岩的风化土,分别是窖石和窖泥的原材料。地表覆盖的紫色土所富含的稀土元素,与酿酒高粱品质密切相关,在酿酒过程中对发酵周期、出酒率及基酒中总酸、总酯含量产生积极影响[10]。赤水河谷仁怀段,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给酱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提供了不可复制的环境[11]。酿造环境微生物种类多样性、数量多样性、形态多样性、代谢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特征,共同构成独特的酿造微生物群落件[12]。酱香型白酒在酿造典型的高温堆积发酵工艺环节,使酒醅大量吸收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等环境微生物参与到发酵过程中来,从而形成具有酱香型白酒独特风格的风味物质[13]。
1.1.2 知识条件
产业集群内科学技术和市场知识的发展,关系到产品和劳务质量表现。一系列标准[14]的制定和施行,使集群内酱香型白酒企业共享技术知识。同时,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仁怀酱香白酒科研所、茅台学院、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等研究机构,先后参与到酱香型白酒生产相关技术和知识的生产、传播中来。在酱香型白酒生产和市场营销过程中,“三高两长”、“12987”、“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等关于酱香型白酒的专业知识,被酱香型白酒从业人员接受,并逐渐传播到消费者市场,从而拥有了“公共品属性”[15]。
1.1.3 人力资源
酱香型白酒产业是仁怀市的支柱产业,悠久的发展历史积累了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16]。酱香型白酒业和关联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当地劳动力就业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仁怀市拥有大量的酿酒师、酿造工程师、品酒师、评酒员、质检员等专业技术人员,较强的流动性使集群内的技术交流更为便捷。在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还积累了大量的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各类人才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了适应于酱香型白酒生产和销售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基层酿酒员工,经过长期积累,往往成长为既拥有专业技术懂得酱香型白酒酿造,又懂经营管理、对市场行情变化极为敏锐的人才。
1.1.4 融资环境和基础设施
酱香型白酒生产采用地窖发酵,轮次基酒使用陶坛贮存,对生产车间和酒库车间要求较高,前期投入资金量大。受制于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特殊工艺,酱香大曲存储时间长,酱香基酒生产周期长(约需1年),基酒存储时间长,成品酒一般需要储存3~5年才能包装出厂[17]。生产环节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率低。酱香型白酒业多采用传统酿造技艺,机械化程度较低,劳动力需求大,人力成本较高。为了确保酿造出优质酱香型白酒,必须严格控制发酵过程,淀粉利用率低,出酒率更是各类白酒中最低的[18-19]。总体上说,酱香型白酒较之其他香型白酒,对资金尤其是中长期资金的需求较大。
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配套设施相对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吸引了仁怀市大部分酱香型白酒企业入驻。国酒工业园、坛厂现代服务园、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等园区建设的完成,为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包装、物流、文化创意提供强力支撑[20]。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大型物流企业入驻,为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品的全国性流通提供了重要保障。拥有较强实力的白酒企业(如茅台集团),成立运输公司专门负责成品酒运输。
品牌战略是提升企业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可供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业选择的有单一品牌战略、多品牌战略、混合品牌战略等[21]。仁怀众多酱香型白酒企业,都提出了各自的品牌战略,但其最终成效如何尚待市场检验。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企业大多带有家族式经营管理的特点,公司治理和现代经营手段较为欠缺,经营管理理念落后[22]。
集群之间的有序竞争,有助于主动创新的实现。四川省着力打造的“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集群[23],宜宾打造“中国白酒之都”[24],山西打造的杏花村酒业集群,都给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打造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也不断倒逼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打造。在集群内部,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企业还面临着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酱香型白酒生产属于传统食品制造业,需求总量大、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利润丰厚,中小型企业大量存在,加剧了行业内部的竞争[25]。随着国家白酒产业政策的放宽,外来资本逐渐涌入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竞争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
在中国,酒类消费是城乡社会较为普遍的现象,饮酒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和文化行为[26]。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8年酒精与健康全球状况报告》,中国人均酒精消费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5岁以上居民人均每年摄入纯酒精7.2 L,男性为11.7 L,女性为2.5 L。若只考虑饮酒者,平均每位饮酒者每年摄入纯酒精12.9 L,男性为17.0 L,女性为6.0 L,40.7%的饮酒者为重度饮酒者。以酒精摄入来源看,67%来自于蒸馏酒,30%来自于啤酒,来源于葡萄酒和其他酒类者仅占3%[27]。这些数据真实反映了中国酒类消费的基本特征:男性饮酒者与女性饮酒者存在较大差异,饮酒具有普遍性,白酒是最为重要的酒精摄入来源。国内研究者在河北进行的饮酒调查,验证了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28]。庞大的人口基数,较高的饮酒流行率,重度饮酒者较多,遍及城乡的饮酒行为,酒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现有酒类消费结构中以白酒为主的消费模式,中国酒类消费的这些特征给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强劲需求。当然,这样的需求为所有香型白酒共享,促使行业竞争更为激烈。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还需要有相关产业提供相应的支撑和服务。在贵州省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内,除了酿酒企业集聚外,优质酿酒高粱和小麦的广泛种植,保障了高品质的原料供应。包装材料供应和产品包装设计服务,提升了产品形象。物流企业的汇聚和现代物流技术的运用,促使快递物流运输效率提升,降低了产品运输成本。酒与旅游的融合,不断推进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业向纵深发展[29]。酒糟综合利用能力的提升,不但增加了产业链经济价值,还能部分降低酿酒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酒文化开发和宣传体系,为集群内酱香型白酒品牌的打造提供支撑[30]。
在钻石模型视角下,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机会,表现为基础科技的发明创造、传统技术出现断层、生产成本变化、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重大事件等,超越了集群内企业甚至是政府的掌控。微生物学的发展和传统酿造技艺的总结提高,给产业的发展带来强劲推动力量。酱香型白酒企业如果不能长期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则对劳动力就业的吸附力降低,长期来看会影响到酿酒技术人才的成长甚至造成技术断层[31]。
在国家层面,白酒产业一直是受到政府限制发展的产业。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删除了此前限制“白酒生产线”的政策内容。国家政策的这一重大变化,将对白酒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32]。在省级政府层面,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白酒产业发展的政策文本,涉及到贵州白酒品牌打造、白酒产业振兴、白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白酒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茅台集团发展和茅台酒知识产权保护、白酒产业税收政策等方面,成为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打造的重要政策支撑。在历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推动酒业发展的重要内容。2016年强调推进酒业“上规模、上档次”,2018年强调“做大做强”并力促“规模化品牌化”,2019年提出推动白酒产业“做强做优”和“转型升级发展”,2020年进一步明确提出“推进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建设”的战略目标[33]。在遵义市级层面,出台了支持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名优白酒企业和品牌发展、“仁怀、茅台—习水—赤水”段酱香型白酒生态工业产业聚集区打造、白酒产业发展水平提升等方面的文件。为了对接贵州省政府提出的“推进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建设”目标,制定了《遵义市打造世界酱香白酒产业基地工作方案》,将对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仁怀市层面,负责对接和落实省市两级政府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构想和相关支持政策。《仁怀酱香酒产业发展区域布局规划(2012-2020)》《仁怀酱香酒规范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文本,从功能分区的角度将仁怀分为禁止发展区、限制发展区、规范发展区,以规范和优化仁怀市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空间布局。同时,大力支持循环经济、印刷包装、日用玻璃、瓦楞纸箱、酒瓶胶帽等配套产业发展,支持建立优质高粱和小麦种植基地、仓储物流产业、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建设[34]。
首先是土地资源紧缺。随着仁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逐渐减少[35]。城镇化建设、公共交通、水利水库和工矿企业用地增加,在满足茅台集团发展用地的前提下,着力打造“一区多点”仁怀白酒工业园区按照年产能30万t规划[36]。在确保耕地红线的前提下,用地需求的增加,用地指标不断收紧,企业用地成本大幅度增加。
其次是赤水河水量减少,水质恶化。赤水河水流量和水质状况,对流域生态稳定和环境质量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还会影响到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由于赤水河流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域水资源消耗大,随之而来的是土地变化和流域生态环境变迁。城市化还带来人口的大量聚集,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的消耗较大,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给赤水河水质带来重要影响[37]。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各个工艺环节,虽然采用的是纯粮固态发酵工艺,但酿酒业对水质的要求较高,用水量较大。污水排放尤其是蒸馏中产生的锅底水是高浓度有机废水,是河水污染的重要源头。酿酒企业污水收集管网布局不合理,酿酒企业治污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小微酿酒企业有污水直接排放的现象,加剧了赤水河水质的污染程度[38]。除了酿酒工业源污染外,农田径流面源污染、煤矿源污染也是赤水河的主要污染来源[39]。
同时,仁怀区域内人口的增加、现代消费模式诸如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遍使用、酿酒企业的大量聚集,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环境变化对集群内微生物繁衍带来的消极影响,更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之一。
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坐落在沿赤水河河谷的狭长地带,对高层次专业人才吸引力不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才团队建设面临巨大挑战。首先,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相对缺乏。第一代创业者多数是从草根成长起来的,经历过市场经济的腥风血雨。但在企业经营管理上,普遍重视感性经验,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和经营管理理念不熟悉,导致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团队建设存在明显短板。其次,是专业化的市场营销人才相对缺乏。多数酱香型白酒企业自建营销团队,但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营销人才学历层次普遍较低,缺乏高学历营销人才,绝大部分营销人员只有大专以下学历;营销人才流动大,企业间对营销人才的争夺较为激烈;高层营销管理人员多为“50后”、“60后”,存在营销人才断层的风险;熟悉“新零售”的高层次营销人才普遍缺乏[40]。再次,是高层次技术人才的缺乏。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企业的创业者,对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和技术流程十分熟悉。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酿酒微生物研究、酒质检测、成品酒品评、环境保护检测、流程合理化、工艺革新等领域,均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长远来看将会严重制约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的发展。
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竞争战略均需重新探索与思考。首先,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企业多数是家族企业,采取家族式经营管理。在低信任度社会环境下,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加上企业现有人力资源匮乏和受到“家庭本位”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家族式经营管理较为普遍[41]。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封闭性、决策机制的专断性、接班人选择难题、企业组织结构和产权关系模糊等,将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其次,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企业竞争战略亟需重构。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企业存在重视生产管理,忽视市场营销和品牌打造的情形;中小型白酒企业普遍缺乏战略品牌和主导品牌;品牌形象不突出,品牌核心价值提炼不够,品牌传播方式单一;产品竞争战略不明确,产品体系求大求全,产品系列多且杂乱无章;产品性能、包装设计、品牌文化、企业文化、营销手段上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消费者酒类需求旺盛,催生了酒业及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但在新市场环境下,白酒面临着众多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消费者需求模式变化与企业创新乏力之间的矛盾凸显[42]。首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给产品设计带来较大挑战。白酒如何抓住年轻消费者,是值得营销学界和营销实务界探讨的话题。白酒消费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消费者的白酒需求减弱,在白酒口感、价值理念、文化属性等方面对白酒产品的要求不同于较高年龄层次的消费者。每一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对白酒具有不同的认知和消费需求。如何满足不同需求层次、不同需求特征消费者对白酒产品的需求,是白酒产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其次,饮酒观念变迁给白酒产品带来较大挑战。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饮酒已经从“喝酒”上升为“喝好酒”。虽然不同的消费者对“好酒”的期待不同,但如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是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企业共同努力的方向。再次,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将对白酒消费需求产生影响。在市场竞争中,与黄酒的“营养”、葡萄酒的“健康”相比,白酒被赋予了“不健康”的形象。实质上,饮酒与健康是历来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价值成为消费者选择时的重要考虑因素。白酒如何摆脱“不健康”的形象,在饮酒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显得尤为关键。
就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发展而言,相关支持产业的配套发展仍需进一步完善。首先是酿酒原料种植产业有待提升。集群内除了茅台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酿酒高粱、小麦种植基地外,多数中小型企业只能在市场上收购酿酒原料,原料质量高下不一,难以保障基酒产量质量恒定。其次是包装设计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现代消费环境下,包装创意和设计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第一道关卡。仁怀市酱香型白酒包装简陋粗糙、文化创意和设计元素缺乏,既有企业注重产品品质忽略包装设计的因素,也是包装设计产业未能与白酒产业匹配发展所致。再次,媒介产业发展短板凸显。媒介产业对酱香型白酒相关知识和品牌文化的传播,极为重要。多数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企业,均立足于仁怀面向全国消费者。但限于经营理念和区域媒介产业的落后,导致企业宣传推广乏力。除了部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介外,未能形成完整的媒介产业,制约了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的发展。第四,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大型酱香型白酒企业多具有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和监测的能力,但众多中小企业无法对产品质量进行较好的控制。具有检测资质的机构少,专业检测人员少且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产品质量检测覆盖范围小,检测结果只对企业提供样品负责等,导致市场上低劣产品甚至“三无”产品充斥。第五,生态产业不发达,导致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酒糟综合利用与白酒产业发展水平不匹配,产业价值链延伸受到制约,且加剧了环境恶化。
对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的发展而言,各级地方政府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集群发展的基本经验和经济学理论研究均已表明,政府的领导、规划、管理和协调功能,对集群形成和转型发展尤其重要。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转型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均需政府的深度参与[43]。但同时,地方政府角色可能并非全对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有利。如仁怀白酒工业园区按照年产能30万t规划,但至今年产能仅7万t。
首先,赤水河是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加强赤水河的保护和治理。(1)跨省区协调加强立法保护。赤水河的保护涉及到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之间的跨省协作。2011年,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对流域规划和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文化传承与保护、法律责任等原则性问题进行了规范。(2)发挥流域龙头企业赤水河治理的积极作用。茅台、习酒、郎酒等流域龙头企业,大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参与到赤水河治理中来。从2014年起,茅台集团连续10年出资5亿元生态补偿基金保护赤水河水质。(3)流域酿酒企业积极参与赤水河保护和治理,提倡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提倡酿造用水循环利用;加强排污治理,坚决杜绝向赤水河排放污水的不法行为。(4)赤水河流域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保护赤水河水源水质,为流域生态稳定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44]。其次,保护仁怀市尤其是沿赤水河河谷地带酱香型白酒微生物生存、繁衍的微生态环境。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促进空间规划和区域布局合理化,尽量减少人口大量聚集给酱香型白酒酿造微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合理规划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目标,科学测量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的产业承载能力,杜绝酿酒生产给微观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原材料贮存、包装设计、物流运输等配套产业布局合理化,尽量远离酱香型白酒核心生产区域;尽量将酱香型白酒产业生产区和市民生活区域区隔开来,降低日常生活给酿造环境带来的影响。再次,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如可将蒸馏锅底水净化后循环利用,或作为工具洗涤用水等。促进厂区生产布局科学化、合理化,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将每一寸土地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首先,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企业必须转变理念,充分重视各类人才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树立“人才强企”的战略思维。其次,建立和完善人才成长晋升机制,给予各类人才以充分的成长空间和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晋升机制,增强酱香型白酒企业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第三,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保持密切联系,掌握人才培养现况,将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反馈给人才培养培训单位,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程度。第四,结合“互联网+”、新零售形态和大数据的发展,重构酱香型白酒行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重构培养培训内容,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熟悉现代管理手段和营销手段,具有一定程度专业技术的复合型、领导型人才。
首先,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集群内部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多数企业所采取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虽然在确保产权和经营权的统一、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需要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确保企业可持续经营和发展。其次,引入和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企业所有者放开企业经营管理权,使企业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正规化、社会化管理。再次,切实执行品牌竞争战略。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品牌的竞争。
首先,创新产品设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白酒是一种高度同质化的产品,尤其是酱香型白酒之间,从产品风格特征到品牌文化提炼到产品包装设计,同质化现象尤其严重。在现阶段,中国酒类消费总体需求强劲,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只有创新酱香型白酒产品,才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其次,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化特征,提供多元化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再次,确保酱香型白酒产品品质,确保消费者消费安全。
首先,建立稳定的原料种植基地,提升酿酒原料种植产业发展水平,确保高品质酿酒原材料供应。其次,力促包装设计产业发展,提升创意产业和创新发展水平。第三,充分重视媒介产业发展给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现有媒介促进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同时,建立具有区域特色和行业特征且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媒介产业。第四,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提升专业化检测水平,确保酱香型白酒产品的高质量特征。第五,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提升排污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酒糟综合利用水平,提升产业链价值。
首先,地方政府应充分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减少对集群内酱香型白酒企业日常经营和行业产业发展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其次,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在产业发展规划、集体品牌打造、产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环境改善等方面着力,不断提升集群发展水平。第三,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理念。如在污染治理等方面,处罚、停工、罚款都不是终极目的。最终目的是督促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但地方政府存在“以罚代法”的情形。第四,切实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打造中的积极作用,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保护区域微生态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产品和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行为,净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和竞争环境。
传统酿造产业如何在21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得发展机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经由产业长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积淀和政府有意识的推进,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成为中国极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之一。本文引入波特产业集群战略研究的钻石模型,用以分析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发展的内部优势条件和外部环境要素,进而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众多因素交互作用所致。就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而言,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影响和制约因素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只有将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纳入动态视野进行考察,体察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困境,才能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