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汪克春,张宗见,轩红钟,李志强
(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 芜湖 241070)
众所周知,水泥颗粒只有进行水化反应后,对水泥强度才会有贡献。就一个单独的水泥颗粒来讲,水化过程实际是由外及内,逐渐发生的,所以小颗粒很快就完全水化,对水泥的早期强度贡献较大;而大颗粒的水化过程就比较慢,在后期才能逐渐发挥作用。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后期水分在逐渐的减少,特大颗粒只有表层被水化,颗粒的内部没有发生水化反应,实际只起了骨架作用,对水泥强度几乎没有贡献。
RRSB分布函数被普遍应用于水泥颗粒级配的研究,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粒度分布的表示。根据相关研究说明,绝大多数单一材料经机械方法粉碎得到的粉体,基本上满足该规律。RRSB分布函数表达式如下:
W(x)=1-exp[-(x/De)N](1)
(1)W(x)为小于x的颗粒百分比(即筛下量);
(2)x为颗粒粒径;
(3)De为特征粒径,是累积百分比为63.4%时对应的粒径,并与体积平均粒径D(4,3)在数值上相近。
(4)N为均匀性(宽度)系数。N越大,颗粒均匀性越好。水泥的N值在1左右。
由于该种方法各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公式表达相对简洁,而且只要通过做两种筛孔的筛余就能够求出分布,所以在实际生产及工程应用中,水泥行业大都用RRSB曲线分布来描述水泥的粒度分布。
一般来说,不同粒度区间分布的水泥颗粒,在水化反应和水泥的物理化学性能具有以下特点。
(1)当水泥颗粒<1um时,其表面活性能很高,基本上在搅拌过程中就完全发生水化反应,对水泥强度几乎没有贡献。这种粒度区间的颗粒含量,直接说明水泥粉磨系统的过粉磨现象程度,该种粒度区间的含量越高,过粉磨越严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该种区间的水泥粒度含量高,会增加水泥浇筑过程的需水量,导致水泥的浇筑性能差。所以,一般而言,该区间的颗粒对水泥的应用是不利的的,建议应尽可能的降低该种粒度区间的颗粒含量。
(2)1~3um的水泥的粒度分布对水泥的早期强度影响较为明显,该区间的颗粒含量越高,水泥的3天强度就越高;另外,也会增加需水量,降低浇筑性能。所以,在3天强度能满足实际应用的前提下,建议尽可能降低该组分颗粒的颗粒含量。
(3)通过实验分析,从粒度分布情况来看,水泥的后期强度主要由1~32um颗粒含量决定。前面所述,在满足早期强度的前提下,1~3um颗粒含量不宜太高,所以3~32um颗粒含量应越高越好,对水泥的后期强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际工程应用中,在强度指标很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混合材添加量,以节省生产成本。
(4)>32um的颗粒应尽可能的降低,因为相关实验研究说明,32~65um颗粒含量虽然对强度有一定的贡献,但贡献率很低;而>65um颗粒基本上只起骨架作用,对强度基本没有什么贡献。
所以,结合以上分析,将水泥颗粒的粒度分布划分为不同的区间,对不同区间的水泥颗粒对水泥的物理化学性能分析,可以很好地指导实际生产。一般来说,增加水泥颗粒分布中3~32um颗粒含量,对增加水泥强度有很大的作用。
在水泥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中,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负压筛均可以得的水泥RRSB分布。激光粒度分析仪可以直接得到水泥RRSB分布曲线,使用负压筛需要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得到RRSB分布。一般来说,使用负压筛在20~60μm的粒径范围内选择6~8个筛余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即可得到RRSB方程。
例如:某水泥产品的筛余情况如下,通过负压筛测定3um的筛余为10%、60um的筛余为0.5%。将以上两种粒度的筛余数据代入RRSB方程,通过分析,即可求得一个最佳RRSB方程。计算得该水泥的特征粒径De=16.74um,均匀性系数n=1.31。计算过程详见表1。该种水泥的RRSB分布方程式为:
表1 特征粒径和均匀性系数的计算
水泥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选用1组套筛(例如:0.01~80um)筛分水泥颗粒不同粒度区间的分布,得到一组实测值;同样可以通过RRSB方程理论计算0.01-80um水泥颗粒的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根据表2中数据(理论计算筛下量和实测筛下量),绘制出筛下量曲线趋势图(如图1所示)。通过下图可以看出,最佳性能RRSB方程的粒度分布和实测水泥粒度分布在粒径3um处相交,粒径<3um时RRSB方程曲线在实测水泥粒度分布曲线下方,粒径>3um时RRSB方程曲线在实测水泥粒度分布曲线的上方。
表2 最佳性能RRSB粒度分布和实测粒度分布粒径
图1 RRSB和实测筛分通过量趋势图
图2为RRSB分布和实测分布的微分分布曲线。由图2可见:<3um的颗粒含量,RRSB分布小于实测分布;3~20um的颗粒RRSB分布多于实测分布;>20um的颗粒RRSB分布少于实测分布。最佳性能RRSB分布给出了一个水泥粒度分布的优化趋势,所以通过2种曲线图对比分析可知,要使水泥的实际颗粒分布接近最佳性能RRSB方程,应该尽量减少水泥中3um以下和30um以上的颗粒含量,增加3~20um的颗粒含量。
图2 微分分布趋势图
(1)20世纪末,S.Tsivilis等学者根据水泥的水化速度和水化程度角度,提出水泥的粒度分布要求。水泥中粒径<3um的颗粒应该<10%,粒径3~30um的颗粒应该在65%以上,粒径>60um和<1um的颗粒应尽量减少。所以,在水泥的生产应用中,可以以此为指导意见,进行优化操作和工艺改进。
(2)若水泥中1~3um以下颗粒含量过高,则会增加水泥的强度较高,但浇筑性能较差。所以,在水泥粉磨工艺操作中,建议应当调整磨机的钢球级配、选粉机转速和喂料量等参数,以减少水泥成品中1~3um颗粒含量。
(3)若水泥中1~3um含量较高,同时3~32um含量偏低。则会出现水泥3天强度高,但28天强度不高。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水泥粉磨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过粉磨现象、水泥成品细度过细等造成的。
(4)若水泥中的有效粒径3~32um颗粒含量偏低,会影响水泥的后期强度发挥,导致混合材掺加量受限制。实际生产中,应通过工艺操作,尽量使水泥中的3~32um的有效粒径含量增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