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宜居性”探讨

时间:2024-07-28

解 琦 张 颀 XIE Qi, ZHANG Qi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宜居性”探讨

解 琦 张 颀 XIE Qi, ZHANG Qi

在认识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华润希望小镇为例,阐释建设宜居新农村的内涵,即以保障农村“自然和谐,安居乐业”为核心,通过培育适宜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升符合现代农村和谐发展的社会人文环境,创新服务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居住空间环境,健全保障村镇人口乐于所业的生产工作环境,支撑引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设;宜居;农业现代化;华润希望小镇

0 引 言

2015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次聚焦“三农”,意义重大。在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强、农民分工分业加快、农业生产集约程度提高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已进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1]。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条件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升农村社区活力?如何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新农村建设能以哪些新思路和新举措破解“三农”新问题?建筑学科只有在对农业生产的内容、现状和趋势进行科学解读的前提下,才能全面理解“宜居”的内涵,锁定新农村建设领域研究与实践的方向。

1 什么是“宜居”的农村?——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任务

“十一五”以来,我国改造农村(含国有农林场)危房近1300万户,将2555个村落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公布53个镇为宜居小镇示范、73个村为宜居村庄示范,认定100个村为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40项农事景观为2014年中国美丽田园,认定28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尽管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农村面貌出现可喜变化,但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较大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①。对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强,就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农民富,就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支持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美,就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面临四大困难与问题,必须把握农业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并在规划设计中做出回应。

(1)农业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包括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系统退化明显。我们用世界10%的耕地、6%的淡水产出了世界25%的粮食,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同时也使用了世界40%的化肥,单位面积农药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3]。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达19.4%,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畜禽粪污有效处理率分别仅为33%、35%和42%,水土流失面积295万平方公里,90%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②。据住建部统计,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住人口,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1亿吨,其中有0.7亿吨未做任何处理,截至2013年底,全国58.8万个行政村中,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仅有21.8万个,只占37%②。已造成农村严重污染的生产生活方式必须改变,未来的农业将是服务城市的农业、宜居生态的农业、优质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的农业、富裕农民的农业和传承农耕文明的农业,这一切都需要在新型农村物质空间这个载体中得以实现。

(2)农民生活条件和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城乡之间在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国家统计局网站2015年1月公布数字显示,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2%,虽然农民收入增速高过城里人,但仍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不足2300元。到2013年底全国有3917个村不通电,影响近380万人;连片特困地区有3862万农村居民和601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全国有近10万个行政村不通水泥沥青路③。随着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投资体系将逐步健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深度将逐步加大,除农宅规划建设与改造外,吃水、行路、用电、上学、就医、养老、就业、增收、信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问题,以及灾害预防与治理等问题都需要综合协调解决。

(3)农村人居环境仍待改善,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3],去农村化破坏了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文化特色。农业部网站2014年12月报道,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0%。农业生产方式由“人力+畜力+精耕细作+分散经营”向“人力资本+机械化+现代科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转变[4],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中国社科院农村所以大范围村庄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估算表明,我国村庄空置面积超过1亿亩,相当于全国耕地总量的1/18。当前亟需研究村镇人口、土地以及产业经济的空间布局与演变规律,通过空间规划引导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推动乡村格局重构和资源整合,以集约利用农村土地,优化农村居住空间。

(4)农村民主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实现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的任务依然艰巨。眼下中国农村村委会管理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需要探索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符合各地实际的村民自治模式,同时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重塑农村治理结构,使新农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纵观全局,我国量大面广的农村发展仍处于相对无序、分散、自发、低级的状态,“宜居性”的提出就是要以人为本给新农村建设设立一个共通的目标和评价尺度,无论“记得住乡愁”还是“强、富、美”,前提都是准确把握现代农业自身的趋势性变化,核心都是保障新农村“自然和谐、安居乐业”,目标都是支撑引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和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培育适宜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升符合现代农村和谐发展的社会人文环境、创新服务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居住空间环境、健全保障村镇人口乐于所业的生产工作环境,将此四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建设宜居新农村的内涵。

2 如何建设“宜居”的农村?——华润希望小镇的示范及成效

2012年,天津大学AA创研工作室开始金寨希望小镇的规划设计工作。这是华润集团继广西百色、河北西柏坡、北京密云、福建古田、海南万宁、湖南韶山、贵州遵义之后捐建的第8座希望小镇。这些小镇地理位置、地域特征、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其建设实践的共性在于,都是坚持规划先行,发挥大型央企多元化经营的优势资源,在小镇建设重要环节中配备专业人才,协调村民、政府、企业三方共建共管,通过环境改造,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通过产业帮扶,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通过组织重塑,建立新型农村组织管理架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2.1 环境整治

项目组对小镇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进行考察,政府委派相关机构对地质、水源、森林等资源情况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1)遵循村落演变规律对小镇进行整体规划设计;(2)实施低碳环保的市政基础建设,包括自来水净化、污水生态处理、定点垃圾处理、太阳能路灯等;(3)在县、镇域范围内统筹规划、优化配置行政办公、医疗、健身娱乐、购物、休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表1);(4)民居改旧建新,针对“改造类”开展“改房、改院、改厨、改水、改厕、改圈”六改工程,“新建类”注重结合地域特色与传统建造工艺;(5)对村庄历史遗存和地方特色进行挖掘保护等。改造后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图1-3),田园风光搭配设施齐全的现代农宅,干净、便捷、舒适、安全;对新家园的认可激发了村民参与小镇建设的热情,为后续产业帮扶、组织重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村庄特色传承与产业规划结合,有利于引导单一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的旅游观光和服务业方向发展。

2.2 产业帮扶

产业帮扶由润农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项目部三个部门协调运作(图4-5),由于各小镇建设时间不同,产业帮扶工作进度各异。以百色希望小镇为例,帮扶工作分“统购统销、引导起步”、“优化品种、合作经营”、“土地流转试验”和“农超对接基地建设”四个阶段展开。2008年11月,华润万家开始对小镇现有种植、养殖品种进行保护价收购。2009年1月组建润农总社,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对现有农产品进行优化改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2010年华润引导润农总社组织农民开展适度规模化种养,把部分易于连片开发整理的分散农田流转到润农总社中来,统一规划、整理,进行大型机械化耕种、信息化管理、现代化销售,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实现了现代农业。完成土地流转后,小镇范围内村民收入来源包含了土地租金(据土地情况每年1500~2800元/亩)、务工工资(月均1300元左右)、年底分红和自种西瓜芒果等收入,人均年纯收入从2007年的2362元提升到了2013年的12096元④。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就业,希望小镇建设已由初期的“输血”变为“造血”。

表1 各小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Tab.1 public services of those CR Hope Towns

图1 韶山希望小镇规划建设前后对比Fig.1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riginal Shaoshan CR Hope Town and the renewal one

2.3 组织重塑

图2 百色希望小镇规划建设前后对比Fig.2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riginal Baise CR Hope Town and the renewal one

伴随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经济结构和农业经营体系的转变,希望小镇突破原有的行政管理区划,由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润农专业合作社和润农物业公司共同构建新型农村组织管理架构(图6)。成立小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统一管理小镇的各项行政及公共事务;利用企业自身产业和资源优势,引导小镇村民共同参与创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激发农民创业精神,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并以合作社章程的形式明确规定合作社的一部分利润将被用于小镇集体提留的公共积累,为小镇社区居委会行使行政及公共管理职能提供可靠的经济基础;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由物业公司负责公共设施的检修、景观植物的养护以及社区内部的街道环境卫生及其他公共事务的维护。党、政、企三位一体创新管理,最终使小镇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④。

图3 西柏坡希望小镇规划建设前后对比Fig.3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riginal Xibaipo CR Hope Town and the renewal one

3 结 语

农村是生产生活、生态保育的场所,人均一亩三分,农民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生息,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是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体现在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上是农村的“自然”与“和谐”;而现代农业生产得以实现的根本则是其行为主体的“安居”与“乐业”。农村是否“宜居”涉及产权关系[5]、环境污染、农村治理等复杂问题,需要在完整系统的规划建设体系以及政府保障与村民自治相协调的乡村发展机制下讨论。通过规划的科学性和约束性,进一步优化配置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土地和环境管理措施推动农业发展模式向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方向转变,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以实现农民稳定的本地就业和充裕的收入保障。

图4 润农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项目部的主要职能示意图Fig.4 main functions of the Runnong cooperative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nd project department

图5 产业帮扶的运作体系构架Fig.5 the operation system of the industry assistance

华润希望小镇项目作为“现代农业—宜居村镇”一体化发展的综合示范,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央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农民主体的多方力量,统一规划,分阶段落实,开创了在“研发—生产—示范—平台—市场”完整产业链上协调创新、互利共赢的新模式,示范效应已辐射到小镇周边乡村。未来华润还将在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建设更多的希望小镇,这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关于“宜居性”的探讨最终还是要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检验成效。

图6 新型小镇社区架构示意图Fig.6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a new CR Hope Town Community

注释:

① 见2014年12月23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报告。

② 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2014年11月18日在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③ 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有3917个村至今未通电,见新华每日电讯,2014-12-16(01).

④ 信息来自华润希望小镇官网,http://crcf. crc.com.cn.

[1] 李周. 怎样推进农业现代化[N]. 人民日报, 2015-03-16(人民要论).

[2]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5-02-01)[2015-03-12]. http://news. 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01/ c_1114209962.htm

[3] 刘彦随. 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11.

[4] 张红宇. 把握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趋势性变化[N]. 人民日报, 2015-03-16(07).

[5] 贺雪峰. 城市化的中国道路[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14: 5.

图片来源:

表1:AA创研工作室绘制

图1-3:华润希望小镇官网http://crcf.crc.com.cn.

图4-6:AA创研工作室绘制

(编辑:曾引)

The Rural Liva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Based on difficultie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trend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aking the CR Hope Town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at the core to the rural livability is “natural harmony, live and work in contentment”. The aim is to suppor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habitat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rough cultivating the ecosystem suitable for modernizing agricultural, the social environment leading to rural harmony, the living conditions adaptable to modern farming methods and the working conditions guaranteeing employmen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Livability;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hina Resources Hope Town

10.13791/j.cnki.hsfwest.20150202

解琦, 张颀.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宜居性”探讨[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 30(02): 7-10.

TU984

B

2095-6304(2015)02-0007-04

解 琦: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

张 颀( 通讯作者):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zhangqi_arch@vip.163.com

2015-04-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